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浅谈《诗经》研究的传统…
浅谈赵翼的文学发展观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左传》释梦的心理…
浅谈中国术语学的理论建…
浅谈漆画艺术的前景—突…
浅谈五月诗社笔谈《20世…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与设计
浅谈翻译研究的传统思路…
浅谈多元文化下我国传统…
最新热门    
 
浅谈《黄英》人物的心理透视

时间:2010-7-8 11:00:42  来源:不详
论文关键词: 《黄英》  心理透视  士魂商才
  论文摘要: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商人的地位急剧上升,传统的土、农、工、商的四民秩序已被打破。商人阶层的社会价值必须重新估量。《聊斋志异》中的《黄英》就是当时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黄英》通过马子才、黄英的结合以及他们的心理透视,可以看出士魂与商才的联姻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一、马子才好菊只是一种情趣和爱好
  (一)马子才“闻有佳种,必购之,千里不惮”
  小说一开始,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对菊情有独钟的男主人公形象——马子才。他“闻有佳种,必购之,千里不惮。”不过,仔细体味这一“闻”字,就会发现,通过小说的这一情节描写,我们只能初步断定马子才对菊花有极其浓厚的兴趣与喜好。“必购之,千里不惮”是马子才好菊的一种表现,并不能说明他对“佳种”具有准确的判断能力,更不能说明他对菊花的认识有什么超众之处。因此,这里的描述将马子才的好菊锁定在情趣和爱好的层面上,根本看不出他对菊花的特长表现。
  (二)“客多方为之迎求,得两芽,裹藏如宝”
  小说紧接着就用事实说话,用事实来证明马子才确实是一位好菊之人。马子才得知金陵客言其表亲有北方所无品种时,他“从客至金陵。客多方为之迎求,得两芽,裹藏如宝。”从北方不远千里前往金陵去寻“异品”,可真谓不辞劳苦。但是,从这里我们同样看不出马子才对“佳种”的辨别和判断能力,只能证明他为求“佳种”确实是“千里不惮”。
  (三)陶生为马子才“治菊”
  马子才在去金陵寻求“异品”的途中结识了陶氏姐弟二人,姐弟二人应邀在马子才处借居。陶弟住在马家后,“日过北院,为马治菊。菊已枯,拔根再植之,无不活”。马子才名为好菊之人,本应是精心培植,悉心护理菊花,但“菊已枯”,还须陶生为其“治菊”,这至少能够说明马子才菊艺不精。
  (四)“种无不佳,培溉在人”
  马子才在与陶弟初次相见之时,就曾谈论过艺菊之法。在陶生看来,“种无不佳,培溉在人”,菊种的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养菊之人。这种对菊的看法比马子才更高一筹。马子才只是强调品种的好坏,而自己对品种的好坏却没有绝对的判断力。后文就证实了这一点。
  (五)“马所弃残枝劣种,陶悉掇拾而去”
  当陶生因要卖菊与马子才发生矛盾冲突以后,陶生就“不复就马寝食,招之始一至”。然而,好菊还是两人的共同爱好,只是对菊的价值和对菊的认识有差异而已。陶生曾说过“种无不佳,培溉在人”的至理名言,故“马所弃残枝劣种,陶悉掇拾而去”,这说明马子才眼中的“残枝劣种”并不一定是“劣种”,同时,从另一角度又表明马子才所认为的“佳种”也未必真佳。后文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说明马子才对“佳种”的判断能力确实令人质疑。

  (六)“而细认之,皆向所拔弃也”
  没过多久,陶生家门庭“嚣喧如市”,马子才好奇,去看时,“见市人买花者,车载肩负”,“奇花皆异种,目所未睹”,陶生原住处的半亩荒庭,已全成菊花园地,其“蓓蕾”无不佳妙。这番异常之景象。不能不使马子才为之诧异。当他想搞清其中原委时,其结果更是让人啼笑皆非。马子才近“而细认之,皆向所拔弃也。”马子才眼中的“残枝劣种”,在陶生的菊花园中却大放异彩。这再次验证了马子才的好菊只是一种情趣和爱好,他并非艺菊高手。
  二、好菊之人马子才与菊精黄英的婚姻线索与发展追因
  在蒲松龄的笔下,好菊之人马子才与菊精黄英的结合实为情理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