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浅谈《诗经》研究的传统…
浅谈赵翼的文学发展观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左传》释梦的心理…
浅谈中国术语学的理论建…
浅谈漆画艺术的前景—突…
浅谈五月诗社笔谈《20世…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与设计
浅谈翻译研究的传统思路…
浅谈多元文化下我国传统…
最新热门    
 
浅谈《黄英》人物的心理透视

时间:2010-7-8 11:00:42  来源:不详
陶生第一次醉酒化菊,本应以此为戒,收敛自己,以防再次发生此“不幸”。然而事实上,“陶自露迹,饮益放,恒自折柬招曾,因与莫逆”。陶生不但没有收敛自己,反而更加放纵自己,导致最终醉酒而亡。陶生醉酒丧生还身为菊后,在其姐黄英的精心培育下,成为有名的酒菊——醉陶。陶生之死,在他人看来,实为可惜,但对陶生自己来说,“未必不自以为快也”。他本为菊精,化身为菊,还为本身,只因遇到“莫逆”,又为好菊之人,所以,陶生在故事中完成了自己穿针引线的作用之后,失去人形,成为盆中之菊应为善终,对整个故事而言,也是一个完满的结局。
  四、士商结合的矛盾冲突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马子才、黄英的相互趋同
    从《黄英》故事的整体性上讲,无论是马子才,还是黄英,个人的性格发展都有一个相互趋同的过程。马子才从“心厌其贪,欲与绝”,到“意属黄英”再到“两第竟合为一,不分疆界矣”,再到最后的“合居如初”等;黄英从“意似允许”到“既适马,于壁间开扉通南第,日过课其仆”,再到“然遵马教,闭门不复业菊,而享用过于世家”,再到最后的“后女长成,嫁与世家”。一方面,作为好菊之人的马子才,他将菊花作为一种审美对象,看中的是菊花的符号价值,不愿意使菊花粗俗化、商品化,但因马子才本性好菊,好菊战胜了一切,最终接受了陶氏姐弟俩;另一方面,作为菊精的陶氏姐弟俩,虽然在对待菊花的价值观上与马子才发生了冲突,能遇上好菊之人,也是万幸。因此,作为矛盾的双方,一方是菊精,一方是好菊之人,虽然经历了许多冲突,但最终还是因为好菊者遇着菊精,菊精遇着好菊者,一切矛盾都被化解了。
    因此,我们说《黄英》立意并不在婚姻问题上,而在于好菊之人与菊精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上。他们的生活发展过程自始至终充满了复杂的心理活动,与普通人的婚姻的确有别,这一点就是蒲松龄创作的成功之处。事实上,儒士马子才与商人黄英的结合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一种社会思潮,是当时社会现实人生的一个显现。
  (二)士魂与商才的联姻
    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商人的地位急剧上升,直逼向士,传统的士、农、工、商的四民秩序已被打破,商人的地位由末位上升至仅次于士的第二位,商人成为士以下知识水平最高的一个社会阶层,商人阶层的社会价值必须重新估量。f})(ras9)0在明清文人的作品中,这一变化也在有意或无意之间表现了出来,《聊斋志异》中的《黄英》就是其中的一例。从小说女主人公黄英的取名看,菊有黄花之意,隐喻她为菊精,而菊与陶渊明的结合是中国文学的传统,菊是士的精神品格的体现,是隐逸人格的外在表征。小说中,黄英称陶渊明为“我家彭泽”,认陶渊明为宗,故此,姐弟俩也随陶渊明姓陶了。小说中,善于经商的少年陶弟“丰姿洒落”,“谈言骚雅”,俨然一个雅士。小说中这种“士商混而不分”的描写正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著名历史学家余英时认为,明清时代是一个“士魂商才”的时代。小说《黄英》中马生与黄英的联姻正是“士魂”与“商才”的联姻。联姻后,马生一直想守住士的立场,先是想将马家与陶家的物品分开,但最终“两第竟合为一,不分疆界”;而后又与黄英析居,但最终又“合居如初”。小说中的这种不管是从物还是从人的难以截然分开的情节描写,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的士商难以截然分开的社会现实。
    话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