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浅析从阐扬幽韵到独抒性…
浅析文艺理论建设中的消…
浅析传统艺术与现代产品…
浅析《红楼梦》玉石崇拜…
浅析“琵琶”于《琵琶行…
从剪纸艺术浅析民俗文化
浅析孤花表春余—韦应物…
浅析一声清罄 余韵悠远…
浅析《等待戈多》的后现…
浅析传承与延展:乡村社…
最新热门    
 
浅析柳宗元《永州八妃》审美心理透视

时间:2010-7-8 11:00:43  来源:不详
不平之气渐渐被融化在寂寥的山水中,在这种审美心理的变化中,我们清晰地觉察到文学主体在自我心理调适中所作的努力。柳宗元虽能暂时寄情于山水,以消结愁闷,可作为以儒家文化为思想根基的文人来讲,积极进取、兼济天下的理想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唯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因而他在深入骨髓的悲哀体验中仍然在积极地审视、调整自己的人生道路。“自贬官来无事,读百家书,上下驰骋”,“贤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古之著书者皆是也。”。这便是柳宗元在激切、变形、不平衡的审美心理支配下,审美趣味出现异化后,又经过自我努力渐渐走向无奈中的冷静,把刻骨的郁闷和沉痛移至自然山水里面,其作品也因之呈现出幽冷、凄清、峭拔的艺术风貌。
我们也看到,由于柳宗元内心的深悲积怨太浓厚了,作品因此总被“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色彩笼罩着,山水之寂寞与心灵之孤独完全契合,作家努力地把自我融注于山水中,那么自然山水的表现状态也就与自我心灵的变化流程同步了。王国维语“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小石潭的水质“清冽”,水声“如鸣佩环”,钴镯潭在“流沫成轮”后“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潭西小丘更是美仑美奂,“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滢滢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真正地达到了“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在这个层面的描绘中,作家的心理层次和前面我们所探讨的就完全不同了。境界之凄清、冷寂也是作家心灵的回应,那么此时的心境则更容易与自然山水达成一致,审美行为所映照的审美心理也逐渐发生着变化。然而,浓厚的儒家文化意识又深深地植入他的审美意识中,约束着他的审美行为,不可超出一定的“度”,追求适中尺度以达到心理的平衡。所以作家又及时地调整了自己的审美行为,“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情感指向与审美境界由此达到了和谐统一。
  以上,我们看到柳宗元在《永州八记》中的审美体验并不是完全一致的,这是由作家的深层心理意识所决定的,客观山水也因此在投射到文学主体的意识中时,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心理回应,那么柳宗元笔下的这些山水就具有了浓郁的主体情绪色彩。当然,《永州八记》中所体现的心理层次也不是整齐有序的,它是在审美主体不断地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中突显出来的。因而对柳宗元的独特的审美心理透视,可以让读者更饱满地把握其作品的内涵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