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试论张岱的小品文
论张说推动盛唐诗歌高潮…
论张镃词中的享乐意识与…
农村社会变革的隐痛——…
论张恨水的中庸思想
最新热门    
 
论张九龄山水诗的内涵及诗史意义

时间:2010-7-10 11:13:01  来源:不详
“乘流坐清旷,举目眺悠缅。林与西山重,云因北风卷。晶明画不逮,阴影镜无辨。晚秀复芬敷,秋光更遥衍。”泛游可能是为了解忧.但是.人虽泛游湖上,美景一一从眼前映现,心绪却没有随云舒卷,没有融人这明丽景色中,反而想到了自己的境况,有了遭贬的失落感。“万族纷可佳,一游岂能展。羁孤泰邦牧,顾已非时选。梁公世不容,长孺心亦蝙。”忠心反遭默落,一种被抛弃的愤闷、压抑之情隐现诗中。于是,诗人有了退隐避祸之念:“永念出笼系,常思退疲赛。岁祖风露严,日恐兰若剪。佳辰不可得,良会何其鲜。罢兴还江城,闭关聊自遣。”古代士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善于在自然山水中寻求解脱。张九龄为人正直,忠勇敢为,一旦遭贬,也是转人山水景物中寻求排遣,表现了与封建社会士人共同的心态。如《三月三日登龙山》:
    伊川与满津 今日拔除人。
    岂似龙山上 还同湘水滨。
    衰颜忧更老 淑景望非春。
    楔饮岂吾事 聊将偶俗尘。
  眼前明为春景却言“淑景望非春”,只因登龙山的“楔饮”并非心中所愿,随俗的游乐中更多的则是对年华的感叹。可以看出,曲江之景纯粹是以心境写景。《在郡怀秋》(二首)更是遭贬情绪的外化:叹老磋暮,抑郁不平,对朝廷愚忠不辨的忧愤,乃至于暗生的归隐退居之心全部融合滋生,情景也通融一体。而这些心境相合的诗歌,语言清新明丽,典雅古朴,已经没有了大谢的繁复深涩,渐渐显露了王维的清秀流畅。其实,对山水的感悟和描摹,不再是简单的铺陈,而成为一种心境的表现方式,可以说曲江之诗已向王维靠拢了、有些诗歌也写出了与王维诗歌相近的意境,如《晨出郡舍林下》:“晨兴步北林,萧散一开襟。复见林上月,娟娟犹未沉。片云自孤远,丛袜亦清深无事山来贵,方知物外心。”虽写晨游,但意境和卜维的“松风吹解带,明月照弹琴”相似。细较之,曲江自我意识更浓,无处不在,虽表现了悠然自得的情致,却显得改自。而摩洁之诗自我情趣和自然景致融合得天衣无缝。因为个人遭际不同,心境不同,张))L龄和工维对山水的态度也不一样,在曲江诗中,宁静山水中蕴涵着寂静和清冷。如《西江夜行》:“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野旷接天宇,月下的思乡之情和流水声相伴相生,露诗歌的宁静淡远,因心中愁绪的郁结,也就少了王诗的生机和空灵。胡应麟在认定张九龄诗首创清澹之派的同时也认为:“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澹,而益以风神者也。”可见,因为后者的承续与发扬,在盛唐的诗坛上才迎来了书写山水的高潮。
    山水是心灵的寄托,作为孤高忠志之士,张九龄两次外放中也把自己心境的视角转向了美丽山水。得山水之助,诗歌清新明丽,清澹典雅,古朴沉郁。有的诗学谢灵运而得其凝重;纯以心境写景,诗歌又有了王维的清秀流畅;对自身遭贬境遇的纠结不能超拔,使其诗少了淡泊和空灵。从魏晋山水之兴到盛唐山水诗作的高潮,张九龄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