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试论宋夏战争对范仲淹文…
试论吴伟业“诗史”的文…
试论清初韶州诗人廖燕的…
试论王维心态对其诗歌风…
试论李清照的诗
试论韩愈诗歌风格演变探…
试论贾岛诗风及其构建艺…
试论李商隐与乐府诗
试论通感手法在李贺诗歌…
试论谢眺诗歌的力量之美
最新热门    
 
试论人当在野名偏著,陋可名轩学不穷——论明遗民吴嘉纪的诗歌

时间:2010-7-17 11:42:00  来源:不详
,“以故境愈穷诗愈工”罔”。汪楫在《陋轩诗序》中也曾写道“野人性严冷,穷饿自甘,不与得意人往还;所为诗古瘦苍峻,如其性情。”“古瘦苍峻”,是其人的真实写照,抒写真性情,是其诗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然而也不容忽视的是,在此期间,明以来文人结社以切磋诗艺之风犹存,嘉纪虽性格孤狷,不喜与人结交,然而根据袁承业在《拟刻东淘十一子姓氏》中说“季来之、吴嘉纪、王大经、周庄、沈聃开、王言纶、王衷丹、王钊、傅瑜、徐发荚、周京,右诸子皆为明儒,萃生于万历年间,同处东淘左右。国变后。隐居不仕,沈冥孤高,与沙鸥海鸟相出入。结社于陶上,所有怀抱,寄托诗文。”尤其与周亮工、汪楫、孙枝蔚等人的交往,促成了他与时任扬州推官的江南文坛领袖王士稹的相识,也为他诗集的刊刻创造了条件。

  康熙十八年(1661)是吴嘉纪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是年冬,44岁的吴嘉纪被周亮工招至扬州,开始了他奔波往返的漂泊求食生活。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吴嘉纪绝大部分时间留在扬州,与好友游山玩水,吟诗唱和,但其依旧心恋故国,同情遭受战乱、天灾的民众,其穷困之苦、孤独之感外更增添了漂泊流离之苦,与家人朋友离别的哀伤,致使他晚年心境更加凄苦。

  康熙二十三年(1684),吴嘉纪走完了他悲苦的人生之路,终年六十七岁。留下一部“人当在野名偏著.陋可名轩学不穷”(范崇简《题吴野人集后》)的《陋轩诗》。其《陋轩诗》“自三事(盐笑、军输、河患)而外,怀亲忆友,指事类情,多缠绵沉痛;而于高岸深谷,细柳新蒲之感尤甚。”(陆廷抡《陋轩诗序》)。

  二、“以诗为史”的写实诗歌

  在《自题陋轩》诗中,吴嘉纪写道“闭门二十载,霜雪满头颅。治乱从当世,簟瓢自老夫。空阶苔半掩,颓壁树全扶。寥落无邻舍,乾坤此室孤。”布衣寒士,贫困孤苦,但心系家国天下,以自己的笔为千千万万贫民做传。“他闭门写诗。但并不是把自己封闭在狭小孤寂的个人世界里作无病之呻吟。他虽然一生不出东淘路,但故乡几十年所历兵灾、战乱、逋贼、水旱虫灾,无一不直接影响他的生活;周围盐工、制船工人的苦辛。乱世背乡离境逃难的人群,妻离子散的哭号.以及那些被饥饿驱赶着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牵船妇女……。还有那些反清暴政的民族英雄、义士、忠良、烈女,无一不牵动着他的思绪,激起他沸腾的诗情”。

  由于长期生活在贫民中间。吴嘉纪亲眼看到了大变革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他的诗歌中有~类即以清兵南下,扬州城破等大事件为内容,此类诗歌饱含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字字血泪,真实地再现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史实以及在这种严酷打击下人民的悲惨经历。满清铁骑所到之处.江南民众奋起反抗,因此也受到了更加严厉的镇压。江南遭受了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摧残,一时之间,昔日歌舞升平、商来贾往的繁华落幕,只留下满目疮痍,哭声震天。扬州城破,诗人亲眼看到“城中山白死人骨,城外水赤死人血,杀人一百四十万”(《李家娘》)的大屠杀。繁华似锦的一座城市,变成了停尸场,亡者的鲜血染红了城外的河流。再如记叙顺治九年清军南征部队洗劫扬州的《过兵行》“扬州城外遗民哭,遗民一半无手足:贪延残息过十年,蔽寒始有数椽屋。大兵忽说征南去,万马驰来如疾雨:东邻踏死三岁儿,西邻掳去双鬟女。女泣母泣难相亲,城里城外皆飞尘。鼓角声闻魂已断,阿谁为诉管兵人?令下养马二十日,官吏出谒寒栗栗。入郡沸腾曾几时?十家已烧九家室。一时草死木皆枯,昨日有家今又无。白发夫妻地上坐,夜深同羡有巢鸟。”从诗中,我们看到了清军过境的虎狼暴行。诗人面对这些惨象,激起了他“亡国恨无尽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