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试析高启诗歌风格之管见
试析翻译策略和翻译理论…
试析文本阐释视域下的杜…
试析“诗史”观辨正及宋…
试析一篇《锦瑟》解人难…
试析冲淡平和的诗意追求…
试析蒋琦龄诗歌的“诗史…
试析从“诗不可兼史”到…
试析杜诗“诗史”说当时…
试析为“诗史”辩——从…
最新热门    
 
试析颜延之研究综述

时间:2010-7-21 11:04:36  来源:不详
莎莎的《颜延之研究》,它对颜文进行了简单的分类。总体看来..上述研究成果的出现填补了颜延之文赋研究的空白,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以研究诗歌的思维来研究文赋,研究视角拓展不够;二是对于颜延之文赋对六朝骈文发展成熟的助推作用认识不够。
  七、颜延之的影响研究
  钟嵘《涛品》日:“檀、谢七君,并祖袭颜延,欣欣不倦,得::大夫之雅致乎(Ir376)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言:“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钟嵘和沈约不约而同地对颜延之“垂范后昆”的作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今人对颜延之影响的研究则更为深人和具体:有的是从文学发展规律的角度列‘颜的作品进行了评价,如谌东飙的《颜诗用典与诗的律化》、陈书录的《论颜延之对偶诗对初唐律诗的影响》、黄亚卓的《论颜延之公宴诗的复与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日本学者高桥和已的《沦颜延之的秋胡行——兼谈中国的叙事诗》(《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于溯的《略论颜延之<五君咏>对早期咏史诗的变革》(《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有的是从接受史角度来讨论颜的影响,如杜凤侠的《论颜延之在阮籍<咏怀>诗接受史上的贡献》(《盐城师范学院学~)2006年第5期),党万生、张志新的《颜延之<陶征士诔并序>在陶渊明研究中的重要文献价值》(《河西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能够从这种视角研究颜延之的作品和影响,足很有新意的。
  八、与谢灵运的比较研究
  颜、谢作为元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刘宋文坛不分伯仲,常常被人们并称。白钟嵘在《诗品》中将埘居于上品、颜居于中品,并明确指出“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后,颜谢二人孰优孰劣的争论就不绝于耳,特别是《诗品》中汤惠:“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彩镂金,颜终身病之”这句话引起的猜测和争论更是无休无止,以致成为文学史的一桩公案,这恐怕是钟嵘始料未及的。一些学者纷纷撰文对此发表见解,如谌东飙的《鲍照和汤惠休何尝贬颜》(《湘潭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高华平的《从“文笔之辨”到重“文”轻“笔”——<诗品>扬谢抑颜原因新解》(《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陈庆元的《论颜谢、沈谢齐梁问地位的得失与升降》(《文学遗产》1999年第1期)。谌文指出,这句话未曾贬低颜诗,而是同时标举两种风格。并给出了三条理由:“鲍、汤评颜之语,皆六朝人用以褒奖文章华美之词,‘亦’字的运用表明前后的感情色彩一致;错彩镂金并非颜所专有,乃是刘宋文坛上存在的普遍现象;从鲍照的思想性格进行考察,他也不会当面贬颜。”高文从颜谢二人所持的“文笔”观出发,阐发了钟嵘《诗品》扬谢抑颜的原因。陈文则对二人地位的升降得失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认为刘宋文学还是应以颜谢为代表。除了这种试图还原具体历史情况下颜谢二人的文学地位和贡献的研究成果外,还有一些文章对颜、谢文风及形成原因等进行了具体而微的比较分析。如白崇的《同源异象——颜延之、谢灵运诗风异同论》(《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杨艳华的《论门第家族对颜延之、谢灵运诗歌创作的影响》(《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白文指出:“从共性上看,二人诗歌都有典丽、繁密、雕琢、‘巧似’、重视艺术形式等特征,这使他们的诗风与陆机有近似之处。但是在诗歌的主题、写景、内在气质等方面,颜、谢存在很大差异。谢灵运在延续陆机诗歌某些特征的同时,其整体风貌与曹植诗歌更为接近,而颜延之则更多地继承了陆机诗风。颜、谢诗风的异同反映了元嘉诗歌的共性与多样性,其与曹植、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