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浅谈“篇不谋而合,辞不…
浅谈苏轼黄州时期的文学…
浅谈吴中文化与徐祯卿文…
浅谈西方文学创作的平民…
浅谈辨征分析法在文化研…
浅谈中国传统造型元素的…
浅谈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在…
浅谈中国烟草广告的传统…
浅谈孔融文学创作的因袭…
浅谈苏轼被贬时期的功绩
最新热门    
 
浅谈中西古典文论中关于文学构思活动阐释异同之一种——刘勰的“神思”说与柏拉图的“灵感’’说之比较

时间:2010-11-17 11:38:37  来源:不详
根本无法作诗,因为他们不是凭着艺术来发表这些东西,而是借着神圣的影响力。事实上,是上帝自己,透过它们跟我们讲话致意。那些美妙的诗歌不是俗人的或人的作品,而是神圣的或神的作品,诗人只是神的传译者罢了。并且这里似乎包含了另一层意思:“缪斯将她自己的灵感赋予人们,借着这些灵感附身的人们,将灵感传播给其他的人……”,即读者在文学的接受过程中同样需要这种灵感的支撑,有了灵感的附身,接受者才会真正领会神的意旨。我们似乎可以说:文学的创作与欣赏活动仅仅在于灵感的一次次传递与位移。
  三、“神思”与“灵感”之异同
    可以说,“灵感”说与“神思”说是同样精彩的文学创作理论。它们之间存在某种精神上的相通之处,令我们不得不感  叹古人的论述竟会达到如此的默契。
      我们会发现,在这两种理论之中,都确乎有一种“神性”存在,或隐或显。柏拉图的“灵感”强调诗人在创作过程中需要一种独特的精神体验,并且要想创造出一部优秀的作品,这种体验便会贯穿于创作过程的时时刻刻。如果排开其他因素,单从纯艺术的角度考虑,我们应当承认,这个理论是相当精到的。因为艺术创作毕竟不是纯理智、纯技艺的劳作。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柏拉图的灵感论在美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与东方宗教的一些观念结合,影响到后世的浪漫主义、颓废主义,到德国狂飘突进时代的天才说、弗洛伊德的下意识说、克罗齐的直觉表现说以及萨特的存在主义,直至杜夫海纳、卡夫卡等人的学说。在反理性、非理性这一点上,上述诸种观念都与柏拉图的学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而刘拐的“神与物游”所要突出的也正是这样一种超时空的无拘束的想象活动。这里的“神”的解释历来有过这种那种的争论,但在笔者看来,似乎可以中和一下:“神”就是指精神,指思维的想象活动,但这种精神活动之中同样加人了不便于言说的神秘性。这一点可能不是牵强,因为在中国人传统的文化和思维中,“神”这个字本来就带有一种神秘、崇高、独特和完美的意味,代表了中华文化中鲜明的民族特征。因而这种神游便自然而然地意指一种特别的体会,并且如果要给出一种具体的解释,往往就会打破它内在的独特存在性而显得苍白、庸俗和不精确。

   两种理论都看到了文艺创作不是或者不都是依赖于理性的思索,而靠感性的精神活动。因为文艺或者艺术的创作与其他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确实存在着差别,它对于创作者的原始直观感受尤为看重。因为文艺就是因为这种感性的创作才会体现出美的价值,才会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和快感。这在此后的美学和哲学的论述中一直都大行其道并且经久不衰。
    它们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更值得关注:
    首先,柏拉图所说的灵感,和我们现在所说的诗人、艺术家的灵感的含义有所不同。我们现在所说的灵感,是指诗人、艺术家在创作过程的某一时刻,突如其来的文思泉涌、创作力高度发挥的精神状态。但柏拉图所说的灵感,则不是指创作过程的某一时刻出现的精神状态,而是指整个创作过程的精神状态;并且不仅指创作过程,而且也包括欣赏过程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的特点就是失去理智,陷人迷狂。因此,柏拉图已经认识到这种精神活动是与一般意义上的认识活动存在巨大差别。并且还涉及了文艺的创作和欣赏的理论。尽管它是十分不完整甚至带有模糊的意味,但他在公元前4世纪就看到了文艺活动中创作者与接受者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