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浅论社会资源之文化软实…
论《三国演义》中关羽的…
简论《红楼梦》中“凤辣…
浅论孔子伦理思想与明清…
浅论孔子伦理思想与明清…
择善而从 不囿古注——…
浅论中国史学文化中的人…
试论《理想国》中伦理思…
浅论儒道两家的生态伦理…
浅论儒道两家的生态伦理…
最新热门    
 
浅论《庄子》中的“无言”说及其对古代文学的影响

时间:2011-11-28 21:13:39  来源:不详
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在这近似诡辩的言辞中透着庄子作为一名优秀的辩论家所具备的狡黠、机智、左右逢源、自圆其说的素质。  

  在论辩术方面,《庄子》提出“无言”,其实是“少言”、“精言”。强调言之有物,反对空泛浮夸。客观上提供了与其精深博大的思想内容相一致的较为科学有效的论证方式,主观上又有藐视百家争辩不休,欲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的倾向,以及凸显、拔高己说之嫌,使其学说显得玄虚莫测。  
  3 无言与意  
  《庄子》的无言观点,还涉及到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言与意的关系,即语言到底能否完全充分地表现思维?而言与意关系这部分内容对后来古代文学创作及其理论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于言与意的关系,《庄子》认为语言具有局限性,不能充分表达思维中精深微妙之处。如:“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致者,不期精粗焉。”但《庄子》并不是完全摒弃语言,而是认为应充分发挥语言的暗示、象征作用:“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认为“言”只是领会“意”的工具、手段,如拘泥于“言”,反而不能得“意”,要忘“言”才能得“意”。《庄子》的“得意忘言”实际是对《周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发挥,其意义在于主张不受有限语言的限制,依据比喻、象征、暗示等方式,充分发挥接受者的主观想象,领会无限的“言外之意”。正如李泽厚所说:“《庄子》这些似乎神秘的说法中,却比其他任何派别都抓住了艺术、审美、创作的基本特征:  
  形象大于思想;想象重于概念;大巧若拙,言不尽意;用志不纷,乃凝于神。”  
  《庄子》的“无言”后来与玄、佛思想相互渗透影响,如魏晋南北朝[注: 朝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掉东晋皇帝自立,国号宋。此后160 多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历史上总称为南朝。]时期盛行的玄学就在《庄子》基础上,进一步谈论言、意、象的关系。佛教也重视于无言中直悟佛谛,如“世尊拈花,伽叶微笑”的佛典就是强调言语之外的表情、动作的暗示效果。禅宗更是强调直观训练,认为只有无言,才能顿悟不可言说的禅理;若被外在的言语摇荡心性,反而会与真理背道而驰。  
  《庄子》的“无言”说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主要是诗歌方面)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如魏晋南北朝的有些诗人的作品中也体现了“言外之意”,如陶潜“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田园诗,阮藉“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的咏怀诗等。  
  唐朝诗人王维的诗深得释道之精要,“山林吾丧我,冠带尔成人。”直化《庄子》“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等诗句用一种省略留白式的方式产生虚静空灵的诗美。  
  宋诗虽已避开唐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别具面貌,但在主张“无言”意境的诗论方面仍有继承。如姜夔《白石[注: 白石 (1927~),本名周德恒。河北乐亭人。中共党员。1945年参加革命。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200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道人诗说》:“东坡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严羽《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