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试论论儒家伦理思想的发…
试论井上靖长篇历史小说…
试论中华书局点校本《全…
试论《诗经.秦风.小戎》…
试论从体验论的角度解析…
试论何晏的《道论》“《…
试论左思风力”文学审美…
试论“恨不相逢未嫁时”
试论复杂难理的人生情绪
试论唐传奇叙事中女性形…
最新热门    
 
试论从《橘颂》看屈原的思想品格

时间:2011-11-29 12:00:53  来源:不详
,与遭谗被废、不改操守的屈原自己叠印在了一起。而后再以“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收束全篇,在古今志士的遥相辉映中,前文所赞美的橘树精神,便成了身处逆境、不改操守的伟大志士精神之象征。
  怀抱远大理想,追求高尚人格,是屈原精神之精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道自任,重人格修养是一种精神。战国时期[注: 战国时期(前475年,一说前403年~前221年),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历史上秦统一中国前属于东周的一段历史时期。]多游说之士,他们朝秦暮楚,可以为任何肯任用他们的诸侯服务;而屈原则是乡土观念、国家观念极重的人,所以特别重视“受命不迁”,强调“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这种品格是屈原一生的信仰和精神支柱。《橘颂》是屈原高尚人格和个性的一个缩影。屈原不随波逐流,始终坚持自己正确的人生方向,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压力不断求索,去实现自己助君强国的伟大抱负。正如其在《离骚》中所言“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我则喜欢以加强自身修养为乐。即使粉身碎骨也不动摇,难道我的心会害怕受到惩罚而改变?屈原总是时时鼓励自己,相信自己的选择与未来。诗人对橘树由外貌到内质进行了热情的赞美,但诗人最看重的还是其“独立”的节操,表现了屈原对“独立不迁”、“深固难徙”、“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品德精神的敬仰和爱慕,充满着热爱祖国的情怀和坚贞不渝、绝不同流合污的精神。屈原坚信“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纷郁郁其远蒸兮,满内而外扬。情与质信可保兮,羌居蔽而闻章”(《思美人》),即使芳草与污秽混杂在一起,芳香的花也自能从中显出。


  三、信念坚定,乐观开朗,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
  《橘颂》全篇以乐观开朗、昂扬奋发的格调,表现出对现实自足、对未来自信的饱满积极的情绪特征。全篇通过咏唱橘树的外形、内质等,以拟人化的方法,抒发诗人主观的情感志向。犹如初踏征途的旅人,对未来的目标充满坚定的信念,但对未来的艰险尚无切身的体验;在理性上已做好献出一切甚至生命的准备,但在感性上还没有真实经受到种种磨难灾祸迎顶压来时内心所产生的痛苦、悲哀、愤怒和绝望。作为屈原早年的言志作品,《橘颂》以其明朗开阔的情感基调,华丽绚烂的辞章句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不仅在《楚辞》中,乃至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作品通过类比联想,托物言志,纷繁美盛的“后皇嘉树”与英姿勃发的青年屈原叠印,独立不迁、深固难徙的自然本性与屈原的完美人格统一,客观事物与主观心理巧妙融合,其所确立的“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秉德无私,参天地兮”的宏大志向以及“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的自我勉励绝不是纨绔子弟与庸常之人可比的,全诗没有忧伤愤懑的情绪,相反,它充满着意气风发的昂扬情调。《橘颂》体现了屈原坚定的信念和清醒处世的人生态度,他深知“路漫漫其修远兮”,但仍要“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王峰霞.《橘颂》中的屈原形象[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
  龚红林.橘与屈子精神——重读《橘颂》[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