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浅论考据与诗歌关系在乾…
浅论我国历史上影响人口…
浅论阳明心学与劝善运动
浅论汉赋女性角色的文化…
浅论吕熊及其《女仙外史…
浅论丁日昌设局****禁戏
浅论《白鹿原》中主要人…
浅论峥嵘高论 浩荡奇言…
浅论言语行为理论与《红…
浅论言外行为理论关照下…
最新热门    
 
浅论在“求是”中“求道”

时间:2011-11-30 13:48:40  来源:不详
入侵,中国会不会走向现代社会?我个人认为,对此历史学的形上学问题,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无论是肯定性的回答,还是否定性的回答,其最终的结果都是对这一形上学问题的一种猜谜。这种猜谜活动或许有助于我们思考中国文化[注: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发展的内在规律问题。然而,我个人更倾向于从学术积累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那就是:我们要深入乾嘉学术内在的研究活动和研究者的内在心灵,努力揭示乾嘉学术的内在特点与基本精神,这或许能为后人的思考提供某些有价值的学术结论。
  四、段玉裁的语言哲学思想
  段玉裁本人的身份虽然主要是一个研究古典语言的语言学家,但他的有些论述可以说深化了哲学与语言的关系。如他在论述训诂的原则时说:“训诂必就其原文而后不以字妨经;必就其字之声类而后不以经妨字。不以字妨经,不以经妨字,而后经明。经明而后圣人之道明。点画谓之文,文滋谓之字,音读谓之名,名之分别部居谓之声类……不习声类,欲言六书,治经难矣。”
  与戴震“由字通词,由词通道”的语言哲学的纲领来说,段氏更强调了经文与语言学的相互独立性,以及在此独立性基础上所具有的相互关联性。更有甚者,在段氏看来,语言学的根本在于熟悉声类,即语音学的基础作用,不理解语音学,古典的语言学也就缺乏坚实的基础,语言学的基础不扎实、不牢靠,对经典意义的理解则失去了可信性。因此,段玉裁非常重视声音与意义的关系,将戴震的“由字通词,由词通道”的一般语言哲学思想,细化为“由字音通字义,由字义再通道”,以及“寻求本字”的语言学的哲学思考。不仅如此,段玉裁还重视发掘汉代人训诂的原则,也即是说更重视对语言学规则的总结,从而为正确地解经提供正确的工具。他通过对《说文解字》(花费了40年的时间)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于古形、古音、古义互可求焉”的文字释义方法,为更能逼近古代经典原义提供了更为精确的语言学的释义工具。

 1.“治经莫重乎得义,得义莫切于得音”的语言哲学思想。
  由于段玉裁是音韵学家,所以他对声音与意义的关系的认识更为系统、深入。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化了声音与意义相关联的语言学思想,提出了“治经莫重乎得义,得义莫切于得音”的语言哲学思想和治经的语音学原则。这可以看做是他对乾嘉语言哲学思想的一种独特的贡献。在《王怀祖广雅注序》中,段玉裁这样说道:“小学有形、有音、有 义,三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二。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义,有今义。六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五。古今者,不定之名也。三代为古,则汉为今;汉魏晋为古,则唐宋以下为今。圣人制字有义而后有音,有音而后有形。学者之考字,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义……治经莫重乎得义,得义莫切于得音。”
  在如何辨析字义的问题上,段玉裁从语音为主的原则出发,指出:“文字起于声音,六书不外谣俗。六书以象形、指事、会意为形,以谐声、转注、假借为声;又以象形、指事、会意、谐声为形,以转注、假借为声;又以象形、指事、会意、谐声、转注、假借为形,以十七部为声。六书犹五音,十七部犹六律。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十七部不能分别象形、指事、会意、谐声四者文字之声韵鸿杀,而得其转注假借。”又说:“古六书,假借以音为主,同音相代也;转注以义为主,同义互训也。作字之始,有音而后有字,义不外乎音,故转注亦主音。”“字义不随字音为分别。音转入他部,其义同也。音变析为他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