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车记们的八卦趣事
金融危机带给了我们什么
我们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我们今天需要什么样的启…
有感于“有什么意外怨不…
国外的“腐败”事件  常…
“刁民”是我们社会的宝…
给年轻MM们的忠告
享受人生,让我们都活得…
文艺复兴,是近代西方走…
最新热门    
 
我们的根在中国——中亚东干人漫谈

时间:2009-9-8 17:45:48  来源:不详
文化传统铭记于心灵深处。东干人中多数姓马,与国内回族一样,马是取于“马哈茂德”即先知“莫罕默德”的第一个字。他们仍以汉语为母语,当然是陕西和甘肃方言。他们使用着世界独一无二的,唯一把中文用斯拉夫字母(即俄罗斯字母)来拼写的汉语,拥有以斯拉夫语拼写的“东干语”报刊和完整的一至十二号(即小学至中学)的教材课本。由于与故土隔绝近百年,他们的语言中仍保留着前清时代的许多词汇。比如在他们的日常用语中,称总统为“皇上”;政府机构为“衙门”,警察为“衙役””;学校为“学堂”;妻子为“婆姨”;男孩为“娃娃”,女孩为“丫头”等等,不一而足,饶有兴味。
    更有甚者,不少女人的头饰和穿着仍保留着清代式样,这种“礼服”,是结婚典礼上的正规服饰。尽管他们已移居域外从最早130多年,但他们仍保留着古老中国很多习俗。以婚俗为例,东干青年的婚姻通常是通过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缔结,即当男女成人之后,经过媒人引线,家长首肯,并确定媒金、嫁妆后,方可完婚。青年女子从小学便要学会做针线活,自己缝制结婚用的嫁妆,尤其是婚礼服饰和鞋袜,均以旧时中国传统手工方法和刺绣工艺制作,并在结婚时穿在身上。婚礼当天,新娘还要把头发弄成清朝时代的“燕燕头”,这种风俗在当今国内已极为少见,却被远徙中亚的回民后裔保留了下来。
    在东干人家中做客,可以坐在八仙桌前,用筷子品尝凉皮等中式菜肴。东干人热情好客,宴席上煎炒烹炸俱全,我们会感到似曾相识,基本上是百年前清代的中式菜肴的风味。大型宴席使用方桌,一字排开,坐于板凳,每桌八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似乎使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又回到了几百年前。  
    东干人的传统特色早就引起当地人的好奇和兴趣,更让人类学家为之瞩目。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苏联学者曾对东干人的社会生活做过极为详尽的调查,并真实记录了东干人储存蔬菜的菜窖、屋内的火炕、火盆、井上的辘轳、用稻壳填塞的枕头、被子上部缝上的被头等实用物品,就连最普通不过的筷子,也有几百字的专门介绍。至于东干语即中国西北语言中的“铺被窝儿”、“盘炕”、“睡房”、“客房”、“伙房”等常用语,以及他们所种植的韭菜、芹菜、蒜、大葱、豌豆、大豆、萝卜等蔬菜,都成了被大书特书的奇闻逸事。其实越是琐琐碎碎的事物,就越真实,也就越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心。
                                    
                                        与时偕行

    岁月不居,时代发展,东干人也处在不断变化不断前进之中。刚到中亚时,东干人得到了当地各族居民的支持和帮助,并加入了俄罗斯国籍(当时中亚地区已经被并入沙皇俄国)。当地政府帮助东干流亡者安排生活,提供种子、工具、建房材料。东干人在中亚拥有了新的家园,开始务农和经商,由于回族有商业天赋,不少东干商人通过从事新疆—中亚—俄罗斯贸易而成为富豪。在此过程中,族人的方方面面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开始时,男人留着长辫,穿满式服装,裤子不带口袋,大档,腰围宽大,裤腰和裤脚系带。夏季的衬衫是开口、偏襟带纽襻的“汗衫子”和上下开襟的“马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