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的现代取象
现代八卦取象
八卦与现代基本物理学
八卦与现代理论物理学
八卦现代应用
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炸出…
最新热门    
 
中国现代化如何从传统中受益:论儒家现代化的十二种方式

时间:2009-8-8 16:36:57  来源:不详
本位的文化建设”》,《独立评论》(1935),第145号。

[iv] 孙诒让:《周礼政要》卷2,光绪三十年上海书局石印本。

[v] 梅文鼎:《堑堵测量》卷2,转引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文化概论》,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90页。

[vi] 参考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杜维明自序,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

[vii]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95页。

[viii] 参考张汝伦编选:《张东荪文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版。

[ix] 参考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五卷),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237页。下同。

[x] 参考郭齐勇、郑文龙编:《杜维明文集》(第一卷)杜维明自序,第11页。

[xi] 参考盛邦和:《解体与重构:现代中国史学与儒学思想变迁》,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72——473页。

[xii] 参考张立文:《和合学概论》(上下),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xiii] 《杜亚泉文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30页。下同

[xiv] 《杜亚泉文选》,第131页。

[xv] 《杜亚泉文选》,第131页。

[xvi] 参考陈序经:《中国文化的出路》,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xvii] 穆超:《再论“全盘西化”》,广州《民国日报》,1934年7月10日。

[xviii] 梁实秋:《自信力与夸大狂》,《文化建设》(1935),第1卷第10期。

[xix] 严既澄:《“我们的总答复”书后——向“中国本位文化建设宣言”的十位起草者进一言》,天津《大公报》,1935年5月22——23日。

[xx] 张佛泉:《西化问题之批判》,天津《国闻周报》(1935),第12卷第12期。

[xxi] 张熙若:《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天津《国闻周报》(1935),第12卷第23期。

[xxii] 参考熊梦飞:《谈“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之闲天》,《文化建设》(1935),第1卷第9期。

[xxiii] 参考胡适:《文化的冲突》,《中国基督教年鉴》1929年英文版。

[xxiv] 参考陈序经:《中国文化之出路》,广州《民国日报》,1934年1月15日。

[xxv] 参考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哲学与文化),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306页。

[xxvi] 胡适:《试评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独立评论》(1935),第145号。

[xxvii] 穆超:《再论“全盘西化”》,广州《民国日报》,1934年7月10日。

[xxviii] 张东荪:《现代的中国怎样要孔子》,《正风》(1935),第1卷第2期。

[xxix] 吴景超:《建设问题与东西文化》,《独立评论》(1935),第139号。

[xxx] 陈石泉:《中国文化建设的动向》,天津《大公报》,1935年3月13——21日。

[xxxi] 陈立夫:《文化与中国文化之建设》,《文化与社会》(1935),第1卷第8期。

[xxxii] 常燕生:《我对于中国本位文化建设的简单意见》,《文化与教育》(1935),第55期。

[xxxiii] 太虚:《怎样建设现代中国的文化》,《文化建设》(1935),第1卷第9期。

[xxxiv] 刘絜敖:《中国本位意识与中国本位文化》,《文化建设》(1935),第1卷第9期。

[xxxv] 丁遥思:《论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文化批判》(1935),第3卷第1期。

[xxxvi] 张申府:《论中国化》,重庆《战时文化》(1939),第2卷第2期。

[xxxvii] 李麦麦认为:“中国文化建设的原则,决定于中国经济建设的原则。而中国经济建设的原则,则决定于中国历史发展的逻辑进程。”他认为现阶段“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就是“中国的资本主义文化建设”。参考《资本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讨论》(专栏),《文化建设》(1935),第1卷第7期。

[xxxviii] 参考王新命等十教授:《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文化建设》(1935),第1卷第4期。下同。

[xxxix] 参考王新命等十教授:《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

[xl] 胡适:《试评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独立评论》(1935),第145号。

[xli] 参考陈石泉:《中国文化建设的动向》,天津《大公报》,1935年3月13——21日。

[xlii] 参考常燕生:《我对于中国本位文化建设的简单意见》,《文化与教育》(1935),第55期。

[xliii] 参考刘絜敖:《中国本位意识与中国本位文化》,《文化建设》(1935),第1卷第9期。

[xliv] 参考熊梦飞:《谈“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之闲天》,《文化建设》(1935),第1卷第9期。

[xlv] 参考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

[xlvi] 参考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版。

[xlvii] 林毓生:《民主自由与中国的创造转化》,《暖流》(台湾,1982),第1卷第6期。下同。

[xlviii] 林毓生:《民主自由与中国的创造转化》。

[xlix] 林毓生:《民主自由与中国的创造转化》。

[l] 关于现代化过程中保持主体精神认同以确立政治认同、民族国家认同和生命与人格认同的重要性,具体参考如下我们的如下文章《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问题》,《历史教学问题》,2004年第6期;《面向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瞭望·东方周刊》2004年第47期;《民族信仰建设决定国家“软实力”》,《社会科学报》,2005年1月13日。


上一页  [1] [2] [3] [4] [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