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关于王老吉主演的文字游…
关于金融危机的18个为什…
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
关于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
关于风水,周易,中医的…
关于儒学及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
关于民主社会主义指导理…
关于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和伦理…
最新热门    
 
关于申论试题的多变性及其应对

时间:2009-8-8 16:38:14  来源:不详

  论文关键字:申论 多变性 阅读资料 题型 应试者 考生 公务员 试题 论证 对策

  论文摘要:近几年来,申论试题的模式在不断变化,突出地表现了其多变性。根据笔者多年做申论辅导、教学、阅卷及专题研究的经验,申论题的这种多变性对于公务员的选拔很有意义、十分必要,它有利于解决应试、组考两方面的问题。对于应试者来说,他们很想寻找考题的规律,以便

  能少费力而考高分;而组考方的组织人事部门,却是为了防止不下功夫只找捷径而考了高分的人被录用,避免高分低能、虚假人才的现象发生,自然会让出题者以多变的资料、题型来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出题者的意图就是要以多变的试题来考察考生的应变能力,申论试题多变化的意义即在于此。当然,多变中也有规律,能否掌握这个规律那就是应试者的水平问题了。

  一、题型的表述之变,应以熟应变。在申论考试的起始3年,申论题要求的题型,基本上固定为一概括二对策三论证。之后几年要求的题型,“概括”不再限于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主要内容,如2002年概括“影响”,2005年找出错项概括原因2006年概括“丁部长谈话”,而2001年变为“概述”,2003年则没有“概括”,2004年则只要求做两题,第一题也是多字“概述”。原来固定模式的第二题是“对策”,是很重要的题型,而2004-2006年3年的试题中都没有“对策”,题型起了很大变化。申论要求的第三题原本是论证文,但2003年却让代写一篇“讲话稿”,2004年要求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挤情况的报告”,都是应用性很强的公文。当然这与一般纯论证文的写法是有区别的。应该说,题型虽然有变化,但它都是“概括、对策、论证”题干表述的变异,考生只要打好这三方面应对能力的基础,熟练把握概括、对策、论证的概念、要求、要领、技巧,明确题面要求,不管题型怎么变化,都能应对自如,不会跑题。

  二、题数的增减之变,应把准题意。2000-2002年的3年的申论题都是固定模式的3道题,即一概括二对策三论证,而2003年以后发生了变化,2003年、2004年两年都变为两个题(2003年为对策、讲稿2004年为概述、报告)2005年形式上是3道题,其中第三题包含两道小题(简述150字、评论800-1000字)实际上是4道题。题数的增减变化,并没给考生带来困难,只要了解申论题不一定就是固定的3题模式,题数有时多有时少,但总是或有概括无对策,或有对策无概括;一般说来原第三题的论证论述是少不了的大题。只要把准多题要求的题意,不答题数多少,都能减少失误,也偏不了题。

  三、题量的扩容之变,可计量加速。申论题量包括阅读量、书写量(就阅读氧资料字数)来说,2000-2001年试题阅读资料字数都在2000字以内,录少好读,此后资料逐年扩容,2002年达2500字,2003-2005年为3800-5300字。突然增量让一此考生措手不及,原来各种辅导材料的例题很少在3000字以上的,备考练习很轻松,可应考时一见字多就感到不好把握了,更严重的是2006年试题的阅读资料竟长达万余字,使大多数考生陷入因慌乱而难以读完的困境。因为阅读时间一般应为40分钟左右,资料字数一增加,阅读的时间就紧迫了,原来备考时细读的习惯显然不适用。当然,阅读m: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很能测验出考生快速阅读、把握精神的理解能力和快捷的下作效率。再说书写录,2000-2003年的4年中,概括、对策、论证3题答案的书写总录都不超过1700字,而2004年两道题竟要写出2500字,2006年4道小题则要写出1900字。书写量的增加为考生作答增加了难度,要在限定的时间里写成切题、通顺、符合要求的答案和文章,木来就不容易,字数增加了,时间紧迫了,难度就更大了。当然,在相同的短时间内总有一此写作水平高的考生,答得完,写得好,这就是能力,这样就拉开了成绩的档次,有利于更准确地选录合格的人才。或许这就是组考者对申论题逐年扩容的意图。考生应对书写量扩容的要领就是加速、计时、麻利,知道量大了,就要加快点。另外,要按题分配时间,把书写的总时间按各题要求的字数或分伯的多少去计划分配,做题时,大致按分配的时间完成,尽量不超时,否则就会出现虎头蛇尾、前松后紧的情况,无法完成所有答题,留下遗憾。

    四、题干的附加之变,须读细防疏。申论要求的3道题中,对于题干的要求除文词有变化,还有一此虑拟身份的附加,这主要体现在‘方案、对策”一题中。通常情况下,提出对策和方案不拟身份,那就是要求考生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但有时试题专门给你设定身份,让你站在这个设定身份的角度去拟定对策。2000-2003年连续4年在对策题中都有身份设定。有无身份设定是有差别的,比方提出对策,设定的身份和考生自身由于角度、立场不同,提出的对策不答是在针对性、可行性上,还是在对策说法的轻重深浅分寸上,都有一定差别。所以应对的办法就是细心读题,明确身份,防止因采取那种粗心大意、一目十行的扫读方式,而漏掉题干所设定的特殊身份。

  五、资料组合的形式之变,可按型读记。申论题给定‘资料”的组合,大多是没有顺序、没有逻辑地凌乱交叉按节排列的,多是由十几节材料拼合的,有的节前有序写,有的没序写。而2003年的资料都分成AB两大部分,A部分是综合的1节, B部分又列了8节(7节事例、1节总结)。2006年的资料则是以访谈实录的整篇形式出现的。不同类型的资料组合形式,阅读索记的办法也有所不同,杂乱无章按节排列的资料,需要分项归类,理出头绪,找出重点,再去答后而的题。而像2003年的分部分的排列资料,给考生提供了一定方便,只需要在后而B部分里再归结某此角度的问题即可,减少了分类的麻烦,这种变化在山东省几年考录公务员的申论题里就多次出现。总之,在阅读记要时,要根抓资料的不同组合形式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无序的要先分类归纳,有序的可自接找重点、抓要害。

  六、写作要求的用词之变,须区别行‘论”。申论要求的最后一题是写作题,它的特点在于‘论”。在过去7年的试题中,除2001年是无定体写一篇文章,2003年是设计讲稿外,其他5年的题都是论证。但是细读这5年所‘论”的题干却又有区别,比如2000年是“进行论述”,2002年是“进行论证" .2005年是评论文章,2006年是写一篇‘议论文”。其中题干字眼`论述、论证、评论、议论”,虽用词不同,却都是‘论”的文体,虽然考生写起来感到没多大差别,但实际上‘论”的述、证、评、议是有一定差别的,它们入论的侧重点、写作手法、文章结构有所不同,除了论起来有轻重、宽窄的差别外,还有文章整体的角度、结构、文词的不同,比如2000年论写附‘述”、2005年附‘评”,2006年附‘议论文”,是典型的常用三大文体,其写作方法是有特定的要索和结构的,而论证等其他申论文章虽然也是“论”,则不一定要这么严格。所以阅读写作题的题卜时,应该仔细分清,区别其论要求的用词、字眼,尽答差别较小,也需要辨识,从而根抓其题}一用词去写作相关的论证文章。关于‘论证”一题还有自拟题日(标题)和命题的变化。自拟题日比较自由,更可以显示应试者的写作功力,但功底差一此的考生却往往里不出头绪;命题文章便于考生立即集中精力拟写,但有审题时偏题跑题的可能。两种题型各有利弊,备考时两种题型都应有所训练。此外在写作字量的要求上,要清楚用词的不同:xx字以内或不多于xx字,xx字以上或不少于xx字,xx字左右,xx字-xx字等说法。对前三种说法,虽无准确限量,考生一般掌握或多或少在100字以内为好,而第四种说法,多是有200字的限m:0字数适m:又能论成好文,也体现了考生高超的控制能力。

    从以上几方而分析申论试题,近年来虽然变化很大,但它的特点仍然是‘申发论述”,它的多变性用意在于使试题不成‘八股”,测试考生能力不老套、不刻板。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申论的实质没有变化,综合它的总体规律,表现有四点:一是从资料选题上说,依然是社会三点:热点、难点、焦点。一是从申论要求上说,不答是2题,3题还是4题,仍然跑不出概括、对策、论证”三方而的范围,只是改变了说法,增减了题数而已。三是从资料阅读上说,不答组合形式如何,其阅读归纳的方法步骤是一样的,只需要根抓资料的长短决定阅读的粗细快慢急缓而已。四是从测验能力上说,总是那四个方而,即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和语言表达等四种能力。总之,只要考生在备考时把握仕这几个大的规律,不答试题如何变化,都能够从容应对,考出好成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