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韩寒有望成文学大师
晚清垮台前的两次失败改…
新中国民间文学理论研究…
国内研究萨满文学的状况
晚清的乡村危局
民间文学学科向何处去?
刘锡诚:新世纪民间文学…
2007年度少数民族文学研…
从精神到本能的人性的复…
二十世纪古代文学理论研…
最新热门    
 
晚清文学中的“假洋鬼子”

时间:2009-8-8 16:41:34  来源:不详
当是与容闳、严复同一级别的现代文化精英。然而,李伯元却把他写成一个没有操守、崇洋媚外、见利忘义的小人,一再让他出洋相——

  一到上海,就搬到礼查饭店,住了一间每天五块钱的房间,为的是场面阔绰些,好叫人看不出他的底蕴。他自己又想,我是在香港住久的人了,香港乃是英国的属地,诸事文明,断非中国腐败可比,因此又不得不自己看高自己,把中国那些旧同胞竟当作土芥一般。每逢见了人,倘是白种,你看他那副胁肩谄笑的样子,真是描也描他不出,倘是黄种,除日本人同欧洲人一样接待外,如是中国人,无论你是谁,只要是拖辫子的,你瞧他那副倨傲的样子,比谁都大。

  然而,作者偏偏让劳航芥遇上一个“生性就不喜欢外国人”、有民族气节的妓女张媛媛。张媛媛误将他当成外国人,对他十分冷淡,劳亮明了真相,还是不行,张媛媛不喜欢他这身“假外国人”的打扮。为了博得张媛媛的欢心,劳航芥只好改装,买一条假辫子装上,穿上长袍马褂,一个趾高气扬的“假外国人”,一眨眼变成了长袍拖辫的中国人。

  劳航芥来到了风气未开的内地安徽,犹如珍奇动物进了闹市,成了围观对象。他飞扬跋扈,视中国民众为草芥,住旅店时不见了手表,就一口咬定被盗,连讹带诈,向店主强索二百大洋,旅店几乎因此而破产。手表后来找到了,劳也不声明归还店主的钱。劳的恶行,终于得到报应。第五十四回,劳航芥到一家戏院解闷,因不懂装懂乱鼓掌,惊扰了旁边观众,惹出事端——

  他旁边有两个人,看戏看出了神,被他一拍巴掌,不觉吓了一跳。扭转头来一看,见是一个洋人,后来上上下下瞧了几遍,见他眼睛不红,头发不黄,明明是个中国人改扮的了,嘴里便打着他们安徽的土语,说:“这个杂种,不知是那儿来的?好好一个中国人,倒要去学外国狗。”劳航芥在安徽混了大半年了,有些土语他都懂得,一听此话,不觉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站起身来,伸手过去,就在那骂他的人身上打了一拳,底下一伸腿又是一脚。那人不知道他的来历,见他动手,如何答应?嘴里嚷道:“反了,反了!天下有无缘无故的就打人的么?”一面说,一面便把劳航芥当胸一把扭住。劳航芥是学过体操的,手脚灵动,把身子往后一让,那人摸了空;劳航芥趁势把他一把辫子揪住,按在地上,拳头只往他背心上落如擂鼓一般,一时间人声如沸,有些无赖,远远看着是外国人打了中国人,都上前来打抱不平。这一着,劳航芥却不曾防备,一松手,地下按着的那个人向上爬了起来,对着劳航芥一头撞过来,劳航芥刚刚闪过,背后有个打拳的,看准了劳航芥的腰眼里当的一拳。劳航芥登时头昏耳响,一些力气也没有了。余外的那些人看见有人动了手,众人都跃跃欲试。劳航芥一想,好汉不吃眼前亏,趁势一个翻身,望外一溜,其时棍子也丢了,帽也被人踏扁了,衣裳也撕破了,劳航芥一概顾不得了,急急如丧家之犬,茫茫如漏网之鱼,一口气跑回公馆。

  同样,对劳航芥擅长的西学,李伯元也是不遗余力地贬损。劳航芥精通英语,作者偏偏让他碰上德国人,法国人,还有俄国人,让他英雄无用武之地,狼狈不堪。粗鲁无文、好赶时髦的黄抚台并不知道洋文还有那么多的名堂,只觉得花重金雇了一个只懂一国外语的洋务顾问,实在吃亏,结果就把他晾了起来,无趣之下,劳只好自己递出辞呈,一走了之。劳航芥在中国内地到处碰壁,洋相百出,无疑是李伯元“中体西用”信念的一种想象性胜利。

  然而李伯元并不是那种昧于大势的人,他自幼成长于风气开化的江南,随洋教士学过英语,后来到十里洋场的上海办报,还到日本游历过,眼界远比一般人开阔,所以,他才赞成维新,并对顽固僵死的守旧派持否定的态度。在《中国现在记》里,李伯元对冥顽不化、不识时务的朱侍郎持讽刺态度,朱侍郎拒绝一切洋物,到了可笑的地步,回家奔丧时间紧迫,同僚劝他坐火轮,被他拒绝,还说:“兄弟从小到如今,凡有鬼子的东西,一直没有用过,倘若一朝失节,便做了名教中的罪人。老兄还是成全了兄弟罢。至于用夷变夏,那是断断乎不敢的。”在他眼里,那些鼓吹维新的人士,都是些“剃了辫子要到外国当奸细去的”。然而李伯元毕竟还是中国传统文人性情,在“利益”与“文化”之间,价值天秤更加倾向于“文化”,这也是当时许多中国文化人共同的价值选择与文化操守。这没有办法,对于这些人来说,西方的物质文明再发达,科学再昌明,技术再先进,终究属于“形而下”的东西,无法与“形而上”的中华文明相提并论,而他们的西学修养,他们对西方社会的了解,也远未达到五四那一辈学人的深度。因此,他们虽然领教了西方的船坚炮利与强大的实力,为了现实的“利益”而背叛自己的文化道统,对于他们来说是无法接受的——至少在情感上如此。由此,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王国维自沉昆明湖的含义,那是老一辈中国学人文化操守的极端性表现。

  公平地看,如果是在一个正常的时代,李伯元的主张未必不正确,然而,历史已经到了天翻地覆的时刻,正常有序的渐进已属不可能,在“利益”与“文化”不能兼顾的情况下,为了民族的生存,放弃固有的文化,选择“西化”的道路,是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的必然之举,当然无可非议。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