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沈万三居所是沈厅?——…
沈万三生于何年?——沈…
沈万三为何迁居周庄?—…
沈万三犒军之谜——沈万…
思想界的章鱼——伪自由…
中国——民族体还是文明…
《黄子诗会》——答不文…
赤裸的民族——汉民族文…
唐装——荒唐之装?
京剧——“国粹”,还是…
最新热门    
 
家园——元代汉民族及其士子的生命归宿和精神追求

时间:2009-8-8 16:42:23  来源:不详
哲学和伦理哲学。
  回归自然的“出世”基调集中地表现在元散曲中。如元好问“醒来明月,醉后春风”;白朴“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乐山乐水总相宜。君细推,今古几人知”;卢挚“碧波中范蠡乘舟,带酒簪花,乐以忘忧”;张养浩“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⑦;宋方壶“青山相待,白云相爱”⑧;乔吉“烟霞状元,江湖醉仙,笑谈便是编修院”⑨。而号称东篱的马致远是隐居山林的思想最强烈、这类名篇最多的,“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⑩;还有[南吕·金字经]《樵隐》和[南吕·四块玉]《恬退》、[双调·拨不断](叹寒儒)(布衣中)等等。马致远们在回归自然的隐居中,在与自然的往来交流、互感互动中安顿和舒展生命,在物我相亲相爱、和谐相处中抚慰和升华灵魂,重铸着新的精神家园。
  秋季的秋风夕阳、明月黄花、平江碧空、落叶寒雁仍是马致远们笔下的常景。基于士子群体对自然的共同倾慕,相对于传统的悲秋,更多的则是对秋的欣喜和赏爱。如白朴[双调·沉醉东风]《渔夫》、王恽[越调·平湖乐](采菱人语隔秋烟)、刘时中[中吕·山坡羊](微风不定)、张养浩[双调·水仙子]《咏江南》、乔吉[中吕·满庭芳](秋江暮景)、贯云石[正宫·小梁州]《 秋 》等不胜枚举。面对秋景,士子们在现实中的失落忧伤、焦虑恐惧已烟消云散,其生命随着秋景那丰富、单纯、淡然、幽远、宁静的千姿百态而得到抚慰和享受。
  在回归自然、赏爱自然的时代风尚下,马致远在吟唱悲秋的传统主题时,加进了元蒙治下汉民族及其士子独特的心理感受和精神追求。《 天净沙·秋思 》中暮秋景物的特征引发出了传统的生命漂泊、青春难再、物华遭摧残、美好受打击等秋士的忧愁悲哀,但是主旋律不是以往士子们个人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的精神需要,而是元代在异族统治下整个汉民族及其士子在失去政治家园和精神家园、心理遭受重创的时代背景下,对归宿——家园这一人的基本层次的需要。各种秋景所展示的万物皆有归的自然规律,残酷地反衬着游子身心无依无“根”的现实处境和被排斥于万物外的孤独痛苦,使无“根”而身心流浪漂泊的游子成为作者和元代士子的象征。万物有归所表现出的自然个体生命的各自和谐及其整体和谐,启发和引导着游子寻找生命和精神的归宿:故土是他乡游子的生命和精神家园,故国是前朝遗民的生命和精神家园,朝廷是有志仕进者的生命和精神家园,而自然更是人类尤其是元代士子的生命和精神家园。回归自然融入万物才能抚慰和修复遭受重创的身心,才能消弭身心漂泊的游子身份,才能实现游子的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
  《天净沙·秋思》的时代内容无疑扩展了秋士易感的范围,尤其是游子所向往的家园其内涵丰富且又有作者融入自然万物的主观指向,这些都给悲秋这一古老的主题注入了崭新的和深刻的内涵。或许这就是这首令曲被称为“秋思之祖”的一种原因吧。

  ①② 陈子展:《诗经直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④⑤ [法]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7页,第9页。
  ③⑥⑦⑧⑨⑩ 慎独居人选著:《元曲三百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