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杜甫、孟浩然诗歌风格的…
“盛世之情感,乱世之理…
论杜甫的秦州咏物诗
论王船山对杜甫诗歌的批…
杜甫之“哀”求解
杜甫身许双峰寺,门求七…
杜甫“狼藉画眉阔”琐议
杜甫诗中忧国忧民的思想
苏轼对杜甫题画诗的接受…
杜甫、严武“睚眦”考辨
最新热门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浪漫主义

时间:2009-8-8 16:43:14  来源:不详
官沼吴,"彼可而取代也"的口气。"天子废食召,群公会轩裳,脱身无所爱,痛饮信行藏。"、"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高傲狂放与世不偶,不肯温良恭顺地去做统治者的帮凶和御用奴才。再如《官定后戏赠》(原诗略)"戏赠"是自嘲,"狂歌"是籍口。诗中的"耽酒","狂歌"、"折腰"、"微禄"、"怕趋走"、"且逍遥"等都有露着不逊之意,自称"老夫",又何等狂傲,尤其"凄凉"二字所倾吐出心上的反抗情绪,它燃烧着愤恨之火,不只是哀杀凄楚之音。杜诗中的"丧乱"句亦透出了愤怒忧郁的反抗之情。如"丧乱形仍役,凄凉信不通"、"乱离心不展,衰谢独萧然。"、"索钱多门户,丧乱纷嗷嗷。"、"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丧乱丹心破,王臣未一家。"对乱离之苦,对人民的灾难,透出了对统治阶级的愤怒与反抗。杜甫有些诗还写了诗人与社会的不契合。如"纵饮久判凌共争,懒朝真与世相违。"(《曲江对酒》),"翻手作云复于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贫交行》),"当面输心背面笑"(《莫相疑行》),"孔雀未知牛有角,渴饮寒泉逢抵触。"(《赤雷行》)等都表现了诗人与世相违,对那些反复无常的人们的讽刺,抒写了蔑视不屑之情。

    杜甫受到"温柔效厚"诗教的影响,有"劝谏忠君"的思想。其实不全是这样,诗人还是位大胆厉害的讽刺能手,他的诗攻击讽刺的范围很广,不但有大官、显宦、贵戚以及形形色色的人,还有皇帝,包括诗人生活时代的三个皇帝。讽刺是诗人抒发憎恨不满心绪的手段之一。杜诗的讽刺有隐喻,象征、旁敲侧击,反话正说,似扬而实贬的特点。诗人的讽刺,表现了诗人爱憎感情的崇高,憎恨的激切,讽刺打击的无情,是对忧国忧民胸怀的反映。同时这种讽刺是对诗人忠君思想(儒家的平和,忍耐等)的突破。如"恶竹应须斩万竿","芒刺在我眼,焉能待高秋"等就反映了这一点。《覆舟二首》、《丽人行》、《宿昔》、《三韵二篇》等诗则是对代宋皇帝、杨氏姐妹、李林甫等众生所作的大胆辛辣强烈巧妙的讽刺。有人曾说杜甫是一贯的忠君忧国,固然杜甫受到儒家忠君思想的影响,但以"一饭不忘君"等把讽刺诗曲解为歌颂诗,则掩盖了杜诗的反抗情绪。杜甫讽刺诗揭露社会上的种种腐败黑暗现象,是大胆而巧妙含蓄的。如《丽人行》中对那群声势显赫的狗男女作浮饰铺排的描写,表面是写其富贵豪华艳丽铺张,实际上则是对其丑恶作了巧妙的讽刺。仇氏曾说此诗"语极铺扬,而意含讽刺"。又如《虢国夫人》中" 虢国夫人承主思,平民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浣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杜甫所着重的在"承主思"、"入金门"、"朝至尊"上,投枪匕首的锋端直指最高统治者,他用诗戮穿统治阶级的面皮,表面上象是在称扬歌颂,令人哭不得。杜诗许多讽刺诗都是这样以颂扬为烟幕而寄以讽刺本质的。如《哀江头》,《哀王孙》等。

    杜诗所表现的怀疑、反抗、讽刺的现实浪漫主义特色在"非战"诗篇和对人民的苦难叙述中亦有所表现,这里就不再论述。

    六、杜诗中的山水田园诗亦有很强的浪漫主义色彩

    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大自然的歌颂,由于对现实生活的厌恶和反感,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奇异的情景,便成为浪漫主义作家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有时又写些远离现实斗争的题材,歌颂宗法式的农村田园和自然风光。英国的"湖畔派"诗可作一些代表。波德尔曾说浪漫主义主张:"揭示内心,触及灵魂,注重色彩,追求无限等被用于美术的各种手段所表现的特色。"象浪漫主义风景画一样,诗歌歌功颂德也表现出一种向往雄深伟壮的大自然情怀--咆哮的飞瀑、险峻的岩崖,高不可攀的峰峦,狂奔喧吼的湍流等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山川景物,另外也表现了对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的向往之情--草野碧绿,牛羊闲荡,牧笛悠悠,小桥流水人家。作为栖居大自然怀抱的人,对山川景物田园风光的追怀,其实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抗逃避。以此幻想一种理想境界,带有欢快或忧郁的主观情绪。杜诗一向被称为"诗史",又被子称为"图经"。所谓"图经",是说他足迹所至,皆有所描绘,这里包括他描写自然景物的山水田园诗。杜甫青年时漫游江南吴越等地,中年后流寓陇蜀荆楚,足迹遍天下,祖国的山川风土名胜古迹,提供了诗人丰富的题材。他即景生情,写了不少山水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岳》);"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登岳阳楼》);"秦城楼阁莺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清明》)等,便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颂与爱慕。由于热爱山河也就分外敏感山河破碎的惨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收河南河北》)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关注,从收复失地的欣喜中,一腔深情尽呈。

    杜诗的山水诗往往表现出一种壮美,磅礴的气势。西方浪漫主义诗画也都带有这一特色。"大山水诗须有大气概,方能俯仰八荒,吐纳千古",杜诗兼而有之。杜诗《发同谷县十二首》刻画较为精诣。如《剑门》一首,大极振动峥嵘,以"惟有天设险"喝起地形;以"珠玉走中原"接入物产;以"三皇五帝前"盱衡世远,包举数千年治乱兴亡、而极之于并吞割据。《观打鱼二首》以衬笔见力量,也极富气势。前首"潜龙无声老蛟怒,回风飒飒吹沙尘。"后首"日暮蛟龙改窟穴,山根婵鲔随云雷。"蛟龙乃神物,尚避杀机,况常鱼乎。全诗气势飞动,壮美异常。又如:"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三峡星河影摇"、"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鳞甲动秋风"、"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等句,何其壮也,其间又融有或悲或喜等复杂感情。

    杜诗的田园诗则表现出一种清新优美恬淡朴素的特色。浪漫主义主张朴素清新流畅的生活情趣,主张回归自然界,同大自然相融相谐,这是对人世喧啸的一种反感逃避,一种抗争和返朴归真。杜甫也以此来排解对世俗人生的一种愤懑和抗争。如"锦里先生乌角中,园收芋粟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南邻》);"群鸡正乱叫"、"驱鸡上树木,始闻扣柴荆。"、"手中各有携,倾柯浊复清"(《羌村》);"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问答未及已,儿女罗洒桨,"、"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斛。"(《赠卫八处土》)等写乡里之景,乡人之乐,一片乡村野趣当中或感怀或伤逝,或忧愁或喜悦,皆有所表现。又如"隔屋唤西邻,借问有酒不?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夏日李公见访》),申涵光曾说"隔……"句,"墙……"句画出村家情宛然。再如"酒酣夸新尹:畜眼未见有!"、"叫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高声索果票,欲起时被肘。"(《遭田文泥饮美严中丞》)再现了农民的生活,反映了农民质朴淳厚开朗的性格。

   七、杜诗的道佛、游侠、游仙诗作所表现的现实浪漫主义特色也有独到之处。

    浪漫主义艺术常常波及宗教题材,以此来蕴藉感伤的情怀。席勒曾称浪漫主义为"感伤的诗",说的也就是浪漫主义有忧郁色彩的一面。由于题材本身的缘故,浪漫主义往往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和宗教的神秘色彩,在德国的浪漫主义艺术上尤其明显。它常常从人类灵魂的深层意识向我们展示美好底极乐世界或铮狞恐怖的地狱,或缅怀过去或向往未来,着重对感情忧郁或愉悦的叙写,以此达到浮躁心灵的慰藉和回归,达到一种绝对忘我的境界,融入无穷永恒之中,同宇宙大自然同在。代表人物有华兹华斯、康得o布莱克、诺瓦利斯等。杜甫的道佛、游侠、游仙思想亦有浪漫主义的这一特色,诗人往往突破儒家思想,在向往老庄原始无政府主义的同时,表现出一种归隐避世的消极思想,当然也透出了愤懑反抗的情绪。至于佛家的心清出世和游侠游仙诗作,则表现了浪漫主义神奇、夸张、豪放不羁等特点。

    杜甫写道诗透着老庄原始朴素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同时有一种对归隐的热切向往。杜甫由于经历坎坷,其诗由愤世嫉俗转向逃避现实的同时,又透着大胆的怀疑,表现出了对统治者及其政权的蔑视和否定,冲破了封建伦理道德的罗网。有对原始朴素的无政府主义的幻想,有对归隐思想的向往,有"颂古非今"之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如"放神入八极外,俯仰俱萧瑟。终然契真如,得非金仙术?"(《写怀》),"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赠李白》),"洪涛隐笑语,鼓枯蓬莱池。"、"咽漱元和津,所思烟雾微。"(《幽人》),"道术曾留意,先生早击蒙。"、"永作殊方客,殊生一老翁。"(《寄司马山人十二韵》)等到表现道家任自然,求达观,忘荣辱以及追求自由,傲睨权贵等精神。另外杜诗还表现了一种消极避世的归隐思想。杜甫在《遣兴五首之二》中对庞公"林茂鸟有归,水渊鱼知聚"的隐居地幻想美化成桃园一般。"庞公隐时尽室去,武陵春树他人迷。"(《寄从孙崇简》)。他希望能够追步:"庞公任本性,嵩子卧苍苔。"(《昔游》)的精神境界。"何乃龙钟极,至今出何妨。"、"有子贤与愚,何必挂怀抱?"(《遣怀三》),对陶潜的隐居也表现了一种向往之情。"鹿门嵩不遂。"是是他逃避归隐思想的很好反映。

    杜甫尚武任侠,年青时狂放不羁,遍游山川,加上当时参惮悟道,颇为时髦,杜甫也受其影响感物抒怀,写了一些游仙、任侠、射猎等诗篇。如"昔谒华盖君,深求洞宫脚。"、"余时游名山,发轫在远壑。"(《昔游艺机》)是游仙访道;"白刃敌不义,黄金倾有无。"(《遗兴》),是对任侠的倾倒;"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岗。"(《壮游》),是对射猎的描述。杜甫在饱经离乱和仕途挫折之后,深感济世无能,拯物乏力,参禅悟道的诗增多,用以解愁祛愤,求得身心的惬意和慰藉。如"已从招提境。"(《游龙门奉先寺》)、"愿闻第一义,回向心地初。"(《谒文公上方》),"禅枝宿众鸟,漂转暮归愁。"(《游修觉寺》)"未能割妻子,子宅迈前峰。"(《谒真缔寺禅师》)等,都有是对佛道的一种禅悟或描摹。

    八、"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杜诗自然天真,通俗质朴的语言具有一定的浪漫主义成份。

    浪漫主义重视民间文学,因为民间文学可说是民众心声的自然流露。浪漫主义吸收民间文学的精华,在语言上表现出感情深挚,表达自然朴实、通俗流畅、优美清新的特色。济慈说:"要象树木吐叶那样自然";雪莱说:"就象婴儿在母亲腹中成长一样";华慈华斯也说:"我想使我的语言接近人们的语言"。杜甫是语言的巨匠,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语言表情达意,这与他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效果分不开的。《韵语阳秋》中说杜诗"思苦而语奇"。我觉得这里的"语奇"应包括杜诗采用俗语口语而"奇"的特点。因为当时的文人都不屑于俗文口语的。无庸讳言,采用俗语是杜诗语言的一大特色,自然,俗文口语而奇也就成了杜诗语言的一大特色。杜甫在学习民歌民言的基础上,采用民歌体,运用俗言口语写了一些诗作,如竹枝词,折扬柳等。采用口语,俚语及其词汇入诗通俗畅达,明白易懂。如"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是"老媪能解"式口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已成格言,千古流传不歇,"可望不可攀"、"人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