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知识分子就是要“精神至…
马王堆二、三号汉墓遣策…
岭南文化学术之传统
沈从文与三种类型的现代…
宋初文坛的冲突与对话—…
清初江南文坛风尚与才子…
鲁迅杂文与英国随笔的比…
最新热门    
 
樊南文与玉溪诗——论李商隐四六文对其诗歌的影响

时间:2009-8-8 16:43:22  来源:不详

【内容提要】
四六文与诗赋的关系、樊南文与玉溪诗的关系,一些学者曾加以注意,但未作深入研究。本文从对偶、用典、虚字、句法以及绮丽委婉、富于象征暗示、富于情韵等方面,论析二者间的深刻联系,认为唐诗吸纳其它文体之长,不断出现大的发展变化。李白、杜甫代表初盛唐诗歌,对自汉魏至六朝以来赋体成分予以融化吸收,韩愈代表中唐,把散文成分带入诗歌,促成中唐诗坛新变,李商隐则代表晚唐,以骈文入诗,开辟了又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 李商隐 四六文 诗歌

李商隐是唐代诗坛大家,同时又是唐代成就最高的骈体(四六)文作者。四六文整齐华美,讲究对仗、声韵、词藻、用典,与诗歌特别是近体诗有不少相近之处。其间关系,在诗与四六文都很繁盛的当代,人们未必注意。后世读者可能有所注意,但这一问题有些不是单凭实证可以辨识,而是同时涉及体貌风神和审美特征等一些较虚的方面,因而不大容易深入认识和把握。李商隐一生写了大量四六文,而且多半是官场应用文字,对诗人来讲,究竟是徒然虚耗了时间精力,还是这种写作无论如何已经跟他写诗产生了密切联系,乃至深刻影响了他的诗风?对此加以研究,不仅可以更全面深入地把握他的作品,增进对文与诗这两种文体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且亦有助于透视一代文学在文体上呈现多元状态,而内中又有所沟通、互为促进的复杂现象。本文即打算就李商隐写四六文对他诗歌创作的影响进行探讨,旨在从一个侧面揭示诗人能于唐诗中“自辟一境”的原因所在,并为有关文体学和文学史研究提供参考。

一 前代学者对李商隐文与诗关系的揭示

已故前辈学者周振甫先生在《李商隐选集前言》中曾对钱钟书先生提出“商隐以骈文为诗”作过介绍。他引用钱先生一封信里的话说:

樊南四六与玉溪诗消息相通,犹昌黎文与韩诗也。杨文公(亿)之昆体与其骈文,此物此志。末派扯晦昧,义山不任其咎,亦如乾隆“之乎者也”作诗,昌黎不任其咎。所谓“学我者病”,未可效东坡之论荀卿李斯也。

因为是书信,钱先生不大可能详引前人的话。钱先生极其熟悉古代典籍,他所说的“商隐以骈文为诗”、“樊南四六与玉溪诗消息相通”,应当不仅是凭他自身敏锐的艺术感受力,且亦有前人对他的启发。宋代王铚《四六话序》云:

世之所谓笺题表启号为四六者,皆诗赋之苗裔也。故诗赋盛则刀笔盛,而其衰亦然。

王铚强调的是诗赋对四六的影响,称四六为诗赋苗裔,前提当然是诗与四六消息相通。至清代,贺裳则云:“温、李俱善作骈语,故诗亦绮丽。” (《载酒园诗话·又编》) 指出温庭筠、李商隐因擅长骈文,而诗写得绮丽,是从与王铚相反的方向看到四六文对诗的影响。其后,方东树说:

义山《韩碑》,前辈谓足匹韩,愚谓此诗虽句法雄杰,而气窒势平。所以然者,韩深于古文,义山仅以骈俪体作用之,但加精炼琢造,句法老成已耳。 (《昭昧詹言》卷一)

方氏以《韩碑》诗为例,比较韩诗与李诗的差异,指出《韩碑》气势比较平,而精炼琢造,句法老成。认为所以如此,是由于韩以古文作用于诗,而商隐以骈俪体作用于诗。方东树是承认文对诗有影响,而且认为古文与骈文影响于诗的效果不同。

清人特别强调商隐诗受骈文影响的是何焯。何焯时代尚在方东树之前。《义门读书记》论商隐《镜槛》诗时云:

陈无己谓昌黎以文为诗,妄也。吾独谓义山是以文为诗者。观其使事,全得徐孝穆、庾子山门法。

韩愈以文为诗,自从陈师道指出后,为许多学者认可。何焯居然斥之为“妄”。而在否定韩愈以文为诗的同时,又强调商隐“以文为诗”,他的看法就更引人注目。他就李商隐用事,得徐陵、庾信门法作出论断 ① 。因徐、庾是骈文大家,所谓商隐“以文为诗”之文,则非散文,而是骈文。

钱钟书先生之论与何焯前后呼应,当然并非雷同。钱先生是承认韩愈以文为诗的,不同于何焯。而在商隐文和诗关系上与何焯认识一致。他明确将“文”界定为“骈文”或“四六”文,在表达上较何焯更为明晰准确。

以上征引,可见李商隐之骈文与诗互通消息前代学者已有发现。周振甫先生的《李商隐选集前言》在介绍钱先生“商隐以文为诗”之论后,曾有所说明,可惜只是就骈文与商隐诗歌在文采、音韵、典故方面举例作一些类比,未作深入论述。又,董乃斌先生专著《李商隐的心灵世界》第六章“非诗之诗”中指出“以骈文手法入诗乃是玉溪生诗的一大特色”,并在引了见于上文的宋人王铚的一段话后说:“具体到李商隐,却似乎应反言之:其所作诗歌,尤其是五七言律绝,皆为其四六之苗裔,或深受其影响者,故欲深知其诗,非研究其四六则莫办也。”强调欲深知李商隐诗,必须研究其四六,无疑是指踪发迹之论,但也是点到即止,有关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 “好对切事”

商隐《樊南甲集序》有云:

樊南生十六能著《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后联为郓相国、华太守所怜,居门下时, 敕 定奏记,始通今体。后又两为秘省房中官,恣展古集,往往咽噱于任、范、徐、庾之间。有请作文,或时得好对切事,声势物景,哀上浮壮,能感动人。十年京师寒且饿,人或目曰:韩文杜诗,彭阳章檄,樊南穷冻人或知之。 序中商隐自述幼时能为古文,后来因获四六高手令狐楚(郓相国)、崔戎(华太守)的怜爱器重,得其传授,掌握了骈体文(四六)写作技艺,又因两度在秘书省做官,得以大量阅读古集,沉浸在任昉、范云、徐陵、庾信等人的文集中,大有所获。作文遂能有好的对偶,贴切的典故,写景状物,声情音韵皆具有感染力。京城十年,生活贫困,但人们认为他对于韩文、杜诗和令狐楚的四六章奏之学有深刻领会。这段文字交代了他与骈文结缘的经过。谈骈文时,又兼及韩文杜诗,说明他以兼通三者自许,把三者看成是相互联系应该同时具备的文学修养。他述及恣展古集,浸沉于任、范、徐、庾的文字之中,与获得“好对切事”的联系,与何焯说“观其使事,全得徐孝穆、庾子山门法”等语正好相合,说明何焯“义山以文(四六)为诗”之论是有根据的。李商隐吸收骈体艺术经验,将骈文和近体诗沟通,“好对切事”是一个重要方面。“好对切事”之“好对”,李商隐在《漫成五章》首章中亦曾提及:“沈宋裁辞矜变律,王杨落笔得良朋。当时自谓宗师妙,今日惟观属对能”。言当年从令狐楚受四六章奏之学,指望能在仕途上致身通显,但今日所得不过属对的本领而已。诗中未交待“属对能”表现于何种文体,但沈宋的贡献在于律诗,王杨兼长骈文与诗歌,则“属对能”即既关诗又关文,其诗其文在“属对能”方面是相通的。

商隐在诗文中为了表达仕途沉沦的感慨,把属对的本领说得似乎无益无用,不足挂齿。实则“属对能”谈何容易,要做到惬当和谐,精警有味,平仄协调,词性对称,而又不显拼凑雕刻的痕迹,决非轻易可就。对商隐来讲,则是由于资质聪颖、名师传授、刻苦训练,才得以成就。尤其是幕府中那种长期的、大量的写作实践,对他来讲,绝不仅仅是消耗精力的一种负面效应。给当时的一些高官起草各类文书,从而获得对时事政治的了解,提高了政治识见,使其诗有通于政治的丰富深刻的内容,固然可算一种收获,而从提高写作技艺的角度看,写四六文与写诗,则又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商隐大中元年在桂林幕出使江陵途中编《樊南甲集》,在“火燹墨污,半有坠落”的情况下,尚收文四百三十三篇。至编《樊南乙集》(大中七年),“所为已五六百篇,其可取者四百而已”。作者本人所提供的这些数字,加上他的骈赋和其他零散四六文,总数超过千篇无疑。即使平均每篇仅按十组对句统计,他在骈文中所撰的对句也在万数以上。有撰写上万数偶句的练习,对材料的储存,技艺的提升,作用决不可以低估。商隐四六文中颇有与诗字面相近的对句,如:“江远惟哭,天高但呼” (《祭张书记文》) 与“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 (《哭刘司户□》) ;“据其证逮,按彼词连” (《为荥阳公与三司使大理卢卿启》) 与“证逮符书密,词连性命俱” (《有感二首》其一) ;“彤庭列位,丹陛陈仪” (《为汝南公贺元日御正殿受朝贺表》) 与“丹陛犹敷奏,彤庭欻战争” (《有感二首》其二) ;“叫白日而不回,望青天而永诀” (《代仆射濮阳公遗表》) 与“叫帝青天阔,辞家白日晡” (《哭虔州杨侍郎》) ;“凤池浴日,鸡树侵云” (《为荥阳公上通义崔相公状》) 与“凤池春潋滟,鸡树晓曈昽” (《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辄以诗一首四十韵干读尊严》) ;“越贾生赋鵩之乡,过王子登楼之地” (《上汉南卢尚书状》) 与“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安定城楼》) ,等等。说明在恣展古籍,咽噱佳篇,以及多次练习与实际创作中,有些对偶的材料,烂熟于胸,可随时驱遣入文或入诗。因他在四六文中撰写的对句,数量上远过于诗,故而骈俪的技能和材料,由骈体文转移到诗的情况可能更多一些。

《文心雕龙·丽辞》论对偶云:“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商隐四六文反对占有很大的比重,樊南集中一般性的叙述描写,反对较少,而在需要转折深化的紧要之处,则往往用反对。如:

某早辱徽音,夙当采异。晋霸可托,齐大宁畏。持匡衡乙科之选,杂梁竦徒劳之地。虽饷田以甚恭,念贩舂而增愧。京西当日,辇下当时。中堂评赋,后榭言诗。品流曲借,富贵虚期。诚非国宝之倾险,终无卫玠之风姿。 (《祭外舅赠司徒公文》)

这段悼念岳父王茂元的文字,其中二、三、四、七、八五联,说到自己的科名与仕途,特别是说愧对王氏之爱与王家期许时,均用反对的句式,予以强化。商隐诗《漫成五章》其三云:

生儿古有孙征虏,嫁女今无王右军。借问琴书终一世,何如旗盖仰三分?

此诗也是联系与王氏的婚姻抒慨,说生男古代曾有孙权那样的儿子,而嫁女今已无王羲之那样的女婿。试问如王羲之之以琴书名世,与孙权之建立鼎足三分帝业相比,究竟如何?其中有自比王右军之以文才自负,有怀才不遇之愤激,而以似解嘲似内悔的语气出之。一二句与三四句之间均用反对,三四句以“借问”、“何如”构成反诘,反对的意味尤深。诗所表达的情感,及运用反对表达情意的方式,都与文有许多相通相近的地方。

与对偶密切相联系的用典,在商隐四六文和诗中也表现得很突出,宋人记载:“唐李商隐为文,多检阅书史,鳞次堆积左右,时谓为獭祭鱼。” (吴炯《五总志》) 由于他的四六绝大部分是应用文,用于人事方面。常以古人之事,喻今人之事。所以文中用了大量的事典。

某顷以声迹幽沉,音辉悬邈,空灭许都之刺,竟乖梁苑之游。于服义而徒深,愿归仁而尚阻。今幸假途奥壤,赴召遐藩。越贾生赋之乡,过王子登楼之地。岂期此际,获奉余恩,而又询刘、范之世亲,问栾、郤之官族。优其通旧,降以清谈。言念古人,重难兄事。季布始拜于袁盎,萧何近下于周昌。将用比方,彼有寥落。徒(以)迫于祗役,尝抱沉疴,空思韦曜之茶,莫及孔融之酒。遂不得仰沾美禄,一中圣人。歌山简倒载之欢,睹定国益明之量。草戚上道,徘徊乐乡。况蒙卫以武夫,假之骏马。前腾郢路,却望汉皋。俯缘逐逐之姿,翻阻迟迟之恋。封笺写邈,下笔难休。 (《上汉南卢尚书状》 写他随郑亚赴桂林,途经襄阳,得以拜见山南东道节度使卢简辞,彼此叙亲戚情谊,分别时,卢以马匹和侍卫送行。文中贾谊、王粲之典,既写所经路线,又表达伤时、不遇和飘泊之情。商隐迫于行役,未能在卢处醉酒尽欢,似不免冷落,但用茶、酒、山简等典故,却写出了彼此情谊的淳厚和对方的贤能风流。短短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