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教你从“醉相”看男人
从“来龙去脉”谈风水对…
清末国人科学观的演化:…
谈上博楚简的从“今”从…
郭店简从“ ”之字考释
从“义生文外”到“情在…
三论中华古代文论研究的…
从“少年中国”到“老少…
从“诗正而葩”说起
从“山人”到“逸士”
最新热门    
 
从“寅”字批谈起

时间:2009-8-8 16:44:17  来源:不详
是系了"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旄旌幢就是旌旗战旗军旗,作战用的。弱花上怎能系这些"事物"(不是物件),作者意为在花(女儿)上寄托了一些事情。作者在前后文对此点都有照应。作者在第二回回目写到"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在第十四回回目写到"林如海捐馆扬州城"。作者在回目两次醒目写到"扬州死人",这像两块路牌,提醒人们前方"扬州"出事了,死人了。这两个回目就像两个悬于书上的两个骷髅,在向世人警醒着什么。在第二十六回到二十九回,作者反复三四次渲染提示四月二十六日,五月初三日,这正是"扬州屠城"的日子,也是史可法率军民举旌旗战旗抵抗清军的日子。

三、宝玉作《红豆曲》: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是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青山隐隐""绿水悠悠"都是"国殇"之词,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意。以"金莼"代指"美食",恕愚学浅,实没见着。便查书籍和网络,除《红楼梦》此处外,其他处不见。我怀疑是作者特意"造词"嵌"金莼"于句中。程本改"金莼"为"金波",也认为"金莼"不妥。"金波"(美酒)怎会"咽不下"" 噎满喉"呢?莼,一种水草。三点水+青草,"清"之意。 "金"和"莼"组词,实有作者特指含意。"金莼"者,"后金满清"之谓也。"玉粒"者何?历来只有"锦衣玉食"之说(《魏书·常景传》:"锦衣玉食,可颐其形。"),没有"玉粒"之说。这是作者特意把玉食改为玉粒,"玉粒"的反意就是大玉儿(孝庄)。"咽不下""噎满喉"挤一句词,语意重复,犯重,实为要嵌"满"字,也是提醒读者留意。这一句话就有"金、满、清、大玉儿",不会是巧合,是作者精心安排,费尽心机。作者想到"后金满清" 官军铁骑南下,踏遍中华,制造扬州屠城等惨案,屠戳中华百姓几千万,实行野蛮统治,你说作者怎么忘得了"新愁(仇)与旧愁(仇)"?难怪作者说"睡不稳""忘不了""咽不下" "噎满喉"。红豆者,血泪也。此书是国破家亡(百姓家亡)之血泪书,不是某一家事书。"青山隐隐,绿水悠悠",也射"清";山河姓了"清", 作者心里痛苦之极。

四、几个"日子"和几个"大大"

说一下二十六回几个日子和几个"大大"。二十六回,薛蟠弄了"粗鲜藕""大西瓜""鲜鱘鱼""香暹猪"四样难得之礼,请宝玉、冯紫英及詹光等清客吃宴。本回中,作者写了几个日子,怪怪的;文中又有"大不幸之中又大幸" "大大要紧的事"之语(冯紫英语)。何为"大不幸之中又大幸"?何为 "大大要紧的事"?这几个日子是:薛蟠道:"明儿初三是我的生日。"冯紫英道:"三月二十八日去的,前儿也就回来了。"宝玉道:"怪道前儿初三四儿,我在沈世兄家赴席不见你呢。"这个"前儿初三四儿"究竟是指哪一月的"初三四儿"?不会是四月的"初三四儿"。宝玉(和凤姐)约从三月十八日(从四月二十六日反推)开始中魇魔法(二十五回),三十三天之后,身体强壮复原(二十六回)。宝玉在这三十三天中邪生病期间不可能出门去沈世兄家赴席。也不会是三月,因冯紫英说"三月二十八日去的"。当然也不会是五月,宝玉此时说话时是在四月二十五日。这是作者大白天说"鬼话",意思是要读书人注意这个日子。作者就是要再三再四重复"初三"这个日子,哪怕是时间错乱、无中生有也要"硬写"。二十七回开篇有"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之语,所以薛蟠请吃是在四月二十五日。本来,作者写宝玉没见到冯紫英随便写个日子就可以,可作者偏偏要重复这几回反复提及的"初三"。这几回还提到"初一初五",冯紫英还提到"三月二十八日"。总之,二十六回到二十九回提到的日子都在二十五日至初五日之间,而且提到三月的日子及"造假" 的日子也在这十日之内,这不是泛笔巧合,是作者特写在"扬州屠城十日"之内,当无疑义,也就是要引起读书人留意。那么这个"大不幸之中又大幸"是什么意思?后文再没提到冯紫英所说"不幸之幸"。此"不幸之幸"应和书中主人公影子即作者有关。通过作者的"扬州情结"(后详),不难看出,作者的"不幸之幸" 应和扬州"洗城"有关。作者父母祖辈(外祖)也许是扬州屠戮刀下的幸存者(《扬州十日记》曰"幸死而未死"),因为作者把"不幸之幸"楔入此几回所写"大难"之中,"不幸之幸"就和大难有关。本回,冯紫英道:"多则十日,少则八天"就要告诉宝玉"不幸之幸";冯紫英还说:"今儿有一件大大要紧的事。"作者意为今儿(四月二十五日)就发生了"一件大大要紧的事",也就是这"十日八天"内发生了"大大要紧的事",这就是"扬州洗城"。二十六回之后,二十七回二十八回二十九回,作者就暗写了清军屠戮扬州之事。以后作者再没在书中明写"大大要紧的事",实际已在书中暗笔写了,读书人不可不察。"大不幸之中又大幸", "大大要紧的事",作者连写几个"大"字,说明此事确实重大,要读书人细读后几回,莫要错过。后几回,白纸黑字,滴泪为血,冤魂呻吟,悲愤之情流动,令人可感。

另外,第六十三回有"耶律雄奴""野驴子""犬戎""匈奴""土番"等犯忌之词,多有文章谈到,此不重复。

刘梦溪先生说:"《红楼梦》有没有反满思想,是红学的一个绝大的题目,至为重要,作为红学的一桩公案,历来为研究者所注意,对此一问题的探讨,将把对《红楼梦》思想倾向和思想性质的研究引向深入。"(刘梦溪《红楼梦与百年中国》383页)。此话言之有理。《红楼梦》的思想倾向和思想性质有没有反清内容,是可以探讨的。而且,反清就是反抗压迫,这无论如何不能说是贬低了《红楼梦》,这只会提升《红楼梦》的思想品位。刘梦溪先生云:"至少,《红楼梦》里有反满思想,是许多研究者都承认的。"(《红楼梦与百年中国》419页)。这个论断是公允的。当然,《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很广泛深厚,对政治、哲学、文化、儒释道等等都有思考,并不是反清及某一种思想思潮所能涵盖概括的。但是,反抗压迫,反对不合理的东西,追求理想光明的新东西,这是《红楼梦》的根本属性,也是《红楼梦》的高明之处。

当然,也有很多人看出了《红楼梦》的"反"味。有主流观点谓:《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是"反封建"。清朝是最大最残酷最腐败(书中有描述)的封建王朝。《红楼梦》作者反封建,怎能不反清呢?这从情理上逻辑上也说不通。这有如一美国人写反帝反资本主义的书,但不反美。这说得通吗?

"反清"被胡适搞臭了,谈"反清",就像会粘到一手屎似的,使人避之唯恐不远,迫不得已只好用"反满"代之。细看蔡胡之争,蔡元培研红方法是有点问题,"猜笨谜"是不妥的,但目的还是有合理成份。胡适借否定蔡的方法,把蔡的合理成份一起泼掉了。《红楼梦》有没有反清意识,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但是,说"反封建"可以,不能说"反清", 说"反清"就到蔡元培那一边去了,就是"猜笨谜",就是没有学术水平。因为,胡适的新红学(曹寅家事为核心)统治了红学研究,高不可越,坚不可摧。对学者来说,说什么都好商量,就是不能说没学术水平。这是学者的命脉,不能碰的。所以就有这样一种怪现象,说《红楼梦》"反封建"可以,就是不能说"反清"。 迫不得已想说点真话,就说"反满"。 "满"和"清"并不是一回事。"满"是"族", "清"是"国"。 "反清"是反清朝王国的统治思想、统治制度、腐败官僚体制、传统庸俗恶习等一整套东西。"反满"算是怎么回事?

另外,在康雍乾时期,文网甚密,文字狱凶残,时有发生。有人随意写了"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就掉了脑袋。此书作者写带有反清内容的书,简直是提着脑袋写书,随时准备放下。也可证明此作者反清意志坚定,心中有大仇大恨,是民族志士。

沈治钧先生在分析敦敏诗《访曹雪芹不值》时,有独到的见解和感悟力。此诗曰:"野浦冻云深,柴扉晚烟薄。山村不见人,夕阳寒欲落。"沈先生析云:"......在这情景萧疏的背景里,读者又一次隐隐约约地望见了曹雪芹的身影。他是一个孤独的隐者,说不清正在山中哪一处林间徘徊,仿佛就要离开我们,向着历史的更深处走去。......由此似乎可以体味到,曹雪芹隐居西山或许有某种迫不得已的因素存在。"(《红楼梦学刊》2006.3)。曹雪芹反抗意志的坚定胸怀的博大思想的深刻,很难被人理解。一般人只知道曹雪芹是多情多愁善感的人,有末世情怀的人。殊不知,曹雪芹还是一位民族志士,是前额长有傲骨后脑长有反骨的人,这从宝玉身上可看到其影子。所以,曹雪芹绝对是个严重孤独者,或者说,是个伟大的孤独者。"反清"能不孤独吗?思想"特立独行" 能不孤独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滴"红豆"也,流血泪也。可惜,世人只知道"曹寅家事",只知道此书表面的繁华风月。曹公把后人估计的太聪明了。哀哉悲也。

你说,像曹雪芹这样一位民族志士,冒死写带有反清内容的书,而且思想境界发生了很大变化的人,怎么会跟着脂砚、畸笏围着曹寅家事转呢?既使作者在早几稿中隐写了一些曹家事,那作者在最后定稿中,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这就是作者曹雪芹不避祖父"寅"字讳的原因。作者不愿读书人把此书看成曹寅家事书,看成自叙传书。所以作者在完书以后,就不愿再和这二批者打道了。二批者拿起了书,自顾批曹家事了。

另外,从此书流传来看,我认为此书是分《红楼梦》《石头记》两条线流传的。我写有专文"《红楼梦》《石头记》之流传"(载《红楼梦研究丛刊》2007年第一辑)。这里稍微择其要说一下。

曹雪芹写完此书后,因是耗费十年血泪写成的,而且此书有重大思想政治内容,作者考虑了流传问题。一方面把《红楼梦》(白文本)交由敦诚敦敏明义明仁明琳墨香永忠这个文友圈子阅读抄传,一方面交一部给亲友圈子的脂砚、畸笏批阅抄传。脂砚把此书题为《石头记》。早期阅读者明义、永忠等看到的是《红楼梦》,而非《石头记》。明义有《题红楼梦》诗二十首,诗前曰"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永忠有《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姓曹》诗三首。这些可证明《红楼梦》是从明义、永忠这条线流传出去的。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丙子、己卯、庚辰几次抄阅再评,是从脂砚、畸笏这条亲友线流传出去的。

作者后来不愿和批者交往,"道不同,不相谋",疏远了批者,干自己的事去了。这从脂批也可看出"道不同"来。此二主批脂畸对曹寅家事感兴趣,把自己的事往曹家靠,"寅"字批就是典型一例,以证明自己是"寅"子孙。还有很典型的一例"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自己进了书中。另外,二批者进了书中的事还有一些,此不一一举例。作者要关曹家门,此二批者削尖脑袋往里挤。

现在谈一下二批者把此书往曹家靠、自己进入曹家的目的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从" 寅"字批"炎"字批等几十条和曹家套近乎的脂批来看,脂畸确实是曹家亲人亲戚亲友之类人。此二人这样加批,从简单的直线型思维方式来看,无非就是要彰显曹家(包括自己),为曹家作传,哀叹曹家,留恋曹家昔日繁华辉煌。是一种破落户心理,阿Q一样,"当年老子"如何如何。当然,也发泄世道天道对自家对自己的不公,发泄一种不满情绪。

从脂批来看,脂畸对作者很隔膜,对作者的深刻思想、宽广胸怀、反清反政府反封建坚定意志、崇高理想几无所知,并不知曹雪芹胸中大恨大义是和国家联系在一起的,只是把此书往曹寅家事靠,往自家粘,严重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