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马克思信徒总爱把哲学划…
《易经》是中国管理哲学…
《易经》是哲学,是认知…
把握中国哲学精神 建设…
上博楚简《恒先》篇哲学…
哲学解读《西游记》
古代文学研究的国学视域
先秦礼学与中国哲学的发…
《周易》经传与《孔子诗…
哲学思维不应与情感和想…
最新热门    
 
哲学视域中的比较文学问题——平行本质与文学平行本质的比较研究

时间:2009-8-8 16:44:27  来源:不详
不同语言系统的语言处理平台;翻译中的选择和改编,则是解决文学传播中跨越不同审美系统的审美处理平台。经过这样的语言处理和审美处理后,他民族的作品,才能获得在本民族接受平台登陆的资格。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品,只有跨越两个民族不完全相同的各自文学接受平台,才有可能在另一个民族中产生影响。民族之间的文学影响是跨越不同文学接受平台的活动,在不同民族文学之间进行比较研究,也需要跨越不同的文学研究平台。只有构筑平行双比较平台,才有可能在比较文学的具体操作中,实现不同民族文学研究平台之间的顺利跨越和自如转换。

(四)哲学视域中的比较文学价值论问题

如何阐释文学共同本质与文学特殊本质之间关系,即如何阐释文学统一性与文学多样性(文学共性与文学个性)之间的关系;如何阐释文学特殊本质与文学特殊本质之间的关系,或者说不同民族文学文之间构成的文学个性与文学个性之间关系,既是比较文学学理分析中的核心问题,也构成比较文学价值选择中的核心问题。提出比较文学是文学平行本质的比较研究,乃是为了从哲学视域出发,更合理、更深刻的理解文学统一性与文学多样性(文学共性与文学个性)之间的关系,文学个性与文学个性即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关系。

哲学中关于统一性与多样性(共性与个性)之间关系的认识,关于个性与个性之间关系的认识,是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传统哲学观念中,在统一性(共性)与多样性(个性)之间的比较关系中,更为重视统一性(共性),多样性(个性)常常被置于边缘的位置,甚至认为只有统一性(共性)才具有本质和内容,多样性(个性)主要被认为是统一性(共性)的现象与形式。这使得多样性(个性)的价值,在传统哲学那里不能得到充分的显示。

关于传统哲学中,多样性(个性)价值不能被充分显示的问题,德国学者于尔根·哈贝马斯说:“这种唯心主义的思想模式总是预先决定了普遍性优于个别性。从一开始,把个别与普遍区分开来的那种值得怀疑的定性就依附在个体身上。在德语中,尤其是在古代词源学中,‘个体’一词还具有贬义,意味着是一种低级而边缘的存在,不但尚未开化,而且自我封闭。”“对个体的贬低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且也是一种哲学上的困境。……只要形而上学的普遍同一性思想还在继续追问,只要人们依旧运用唯心主义的思想手段,那么,普遍就必然压倒个体,而个体注定也就不可言说。沿着形而上学思想的道路,陷于困境的个体充其量只能以反讽的方式把自己表现为非同一性,即表现为被排挤到一边的边缘物,永远无法把它视作个体本身,并且把它与其他所有的个体区分开来。” ⑥ 哈贝马斯不仅明确指出传统哲学中个性和多样性被置于边缘的倾向,而且指出这是一种“哲学上的困境”,亦即这种倾向具有来源于传统哲学深层结构的性质,是在传统哲学结构内部无法解决的矛盾。在传统哲学中,“普遍性优于个别性”的倾向,不仅直接扭曲了普遍性与个别性的辩证关系,而且也造成忽视个别性与个别性之间差别的思维模式,使个别性永远不被“视作个体本身”,并且永远不把“它与其他所有的个体区分开来”。提出平行本质的概念,则是立足探讨个性与个性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探讨统一性与多样性(共性与个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是平行本质概念与传统哲学理念之间,在思维结构上的一个重要差别。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也存在传统哲学中“普遍性优于个别性”,以及由此而来的忽视个别性与个别性之间差别的倾向。例如,重视“世界文学”和“总体文学”,忽视民族文学和文学民族性的倾向,“企图把‘比较文学’缩小成文学的‘外贸’”的倾向,以及各种人文中心主义倾向,特别是欧洲文化中心主义倾向 ⑦ ,等等。“这里推荐比较文学当然并不含有忽视研究各民族文学的意思。事实上,恰恰就是‘文学的民族性’以及各个民族对这个总的

文学进程所做出的独特贡献应当被理解为比较文学 的核心问题。”但是,比较文学中关于各个民族文学个性的研究,却始终滞后于关于文学整体性的研究 ⑧ 。这个现象也说明,传统哲学中“普遍性优于个别性”的观念,在比较文学中有很深的影响。

平行本质概念的基本出发点,是关于特殊本质与特殊本质(个性与个性)之间关系的重新认定。但是,这不是说特殊本质与共同本质之间的关系,将会游离在平行本质概念之外。在共同本质与特殊本质的比较关系中,共同本质显示出单项的特征,特殊本质显示出多项的特征。在特殊本质中包含着共同本质。这使得共同本质与特殊本质之间,也形成既有共同本质,又有不同本质的二重关系。这也就是说,共同本质与特殊本质之间,也是平行本质关系。因此,从平行本质概念出发,在与共同本质的比较关系中,特殊本质同样也具有本质的意义。这也可以称为是关于统一性与多样性、共性与个性之间关系的一种新的哲学视角。

平行本质是关于事物关系的一种二重定位。其中,既包括事物之间的个性和多样性,也包括事物之间的共性和统一性。与传统的关于统一性和共性的认识的区别,是平行本质的概念中包含的是事物之间在“平行”中的统一,即事物之间在共性与个性共存和个性与个性共存中形成的平行统一。“统一性只有在整个系统的所有因素平等互利的整合中才能出现。真正的统一性只能补充而不是损害多样性,因为它发生在一个共处、共享的水平上,在那里整个系统的所有因素都是平等的参与者。” ⑨ 提出平行本质观念,从探讨个别性与个别性关系出发,认识统一性与共同性,并不意味可以将多样性绝对化,追求排斥统一性的多样性。将多样性绝对化,显示出排斥统一性的多样性,这特别突出表现在西方后现代哲学中。“表象取代了本质,差异代替了同一性,物质代替了理念。这是后现代性对本质论的最尖锐的清理,正是在此,形而上学大厦倾倒了,……差异,绝对的差异,是后现代性的律令,差异搅乱了一切等级制,搅毁了一切的支配与屈从,搅毁了一切的霸权与反霸权,搅毁了一切的绝对性与同一性。差异正是本质主义的不公戴天的仇人,是他的死敌,……” ⑩ 。后现代主义所主张的不断“延异”观念和“解构”主体观念,与平行本质概念所包含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平行的观念,是完全不同的理念。“全球水平的统一性不需要削弱民族、亚民族和地区水平上的多样性。相反,民族、地方和地区的多样性是在全球水平上整合的一个持久的先决条件。”11 将“文学平行本质的比较研究”注入比较文学概念中,乃是基于这样一种民族观和文化观,即:其一,各个民族,无论大小都是平等的。因此,各个民族的文学和文化,无论处于与他民族文学和文化的何等区别状态,都具有同样平等的存在权力,都是人类文明和文化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二,各个民族的文学和文化,无论处于强势状态或者弱势状态,都是在与他民族的文学和文化的互相影响中发展起来的,都与他民族的文学和文化存在互相依存的关系。这是比较文学中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基本的原则和理念。但是,要坚持这样的原则和理念,从哲学视域考察,各个民族文学和文化的相互关系,就只能是一种既有共同本质,又有特殊本质,既互相依存,又不可替代的平行本质关系。如果从哲学视域考察,各个民族的文化和文学传统之间,不是平行本质关系,即不是相关而又各自独立的关系,而是一种无法并存的单纯异质关系,或者可以互相替代的单纯同质关系,就无法在各个民族文学之间建立广泛联系,或者无法维护它们相互之间的平等地位。反过来也可以说,正是因为从哲学视域考察,各个民族的文化和文学传统,是平行本质的关系,所以相互之间的不可分割性和各自独立性,才具有了学理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双重根据。

客观世界的统一性,是多层面的立体结构。在这多层面的立体结构中,统一性至少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第一,包括物理世界在内的共同性和互补型统一,如概念的同一,类型的同一,起源或者归属及归宿的同一,事物之间由于存在差别而出现的,互相依存和互相接纳的关系,等等;第二,包括生物界在内的复杂事物之间的系统平衡关系,如生态圈中各要素之间的循环统一,等等;第三,单纯存在于人类文化层面的互相理解和互相宽容中形成的统一。在现代社会中,这第二和第三个层面,即复杂事物之间的系统平衡关系,互相理解和互相宽容,在统一性中的作用正日益突出出来。

各个民族文学的统一性,也表现为一个多层面的立体结构。例如:各个民族都遵循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都存在着对真善美的类似的追 求(尽管这种追求显示出不同的时代性,不同的民族性,但是其中存在着共同性);各个民族在生活的主要方面存在本质的相似,并且在人的体质方面也表现为大同小异,等等。人们在生活方式方面存在着类似,是他们在精神和情感上能够沟通的前提。各个民族在生活中存在类似,在精神和情感方面可以沟通,这成为各个民族文学统一性的基础。各个民族文学之间,也存在差别,这差别有时甚至是对立的。但是,随着各民族文学的沟通,互相又可以理解这些差别的部分,以至可以宽容那些被认为是对立和不能被接受的部分。这就是说,各个民族文学的统一性,不仅表现为内容的相似,还表现在个性的可以互相补充,互相理解,互相容认和求同存异。但是,这需要在比较文学中尊重各个民族的文学个性,在积极探讨各个民族文学之间共性的同时,积极探讨各个民族文学的个性,以及积极探讨这共性和个性的历史和现实内容。这是发现大同小异的基本途经,也是求同存异的基本途径。

在比较文学中,关于各民族文学统一性研究,可以概括为两个基本的层面。其一,是实证关系中的统一。即通过具体例证研究,证明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由相互影响形成的广泛联系。其二,是比较关系中的统一。即通过比较关系研究,探讨不同民族文学的特性,发现其间的深层辩证联系。“假如一个人能看出当前即显而易见的差别,譬如,能区别一枝笔与一头骆驼,我们不会说这人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和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我们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12 这就是说,对文学统一性的追求,与对文学多样性的阐发,乃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只有注重各个民族文学的个性研究,才能发现不同民族文学之间深层的统一;也只有在那些不同民族文学相互联系的地方,才能发现各个民族文学的深层个性。在比较文学中,通过不同民族文学之间比较关系研究,探讨各个民族文学的个性,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比较文学应该注重各个民族文学个性的比较关系研究。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阐释各个民族文学的独特民族精神,最终使各个民族之间互相理解对方的文学和文化精神,文学的统一性也就在其中了。

“发展有一个特征对人类的未来至关重要,那就是统一性与多样性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对于所有的发展和进化形式来说都是基本的,在自然界和历史中也是如此。一旦离开了一定程度的统一性或者多样性,任何事物都不能成长和发展。一个分子,一个细胞,一个有机体,一种生态,一只昆虫或者一个动物群体——或者一个人类社会——从来不是一个由相同成分组成的不变的聚合体;它常常是一个由不同部分构成的有序的组合,一个经过整合加以平衡的多样化的产物。没有多样性,各个部分便不能形成一个能够生长、发展、繁殖和创造的实体。没有整合,各种不同的成分便不能结合成为一个单一的能动的结构。”13 在这里,统一性不是千差万别的泯灭,而是多种事物在平衡发展状态下的不可分离,普遍性不是“优于”个别性,而是与个别性相互依存,个性与个性之间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这正是平行本质概念所要表述的根本内容。

注释

①“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性。”见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