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以业主姓名与四柱立卦预…
择日、姓名与健康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风水之学与传统释道之学…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互…
谈儒家的伦理思想与传统…
《老子》简、帛本与传世…
“话语重建”与传统选择
接受与传播
最新热门    
 
专名与传说的真实性问题

时间:2009-8-8 16:44:32  来源:不详
特别之处在于,它总是与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历史上的名字之类的事物粘着在一起22 。无独有偶,中国传说学的一位开创者周作人在一开始也给予专名以十分的重视。他说,“童话之源盖出于世说,惟世说载事,信如固有,时地人物,咸具定名,童话则漠然无所指尺,此其大别也”23 。他在另一处又说,“童话者,意主传奇,其时代人地皆无定名”24 。我们可以理解为,童话与传说(世说)的区别就在于一个用“定名”(专名)指示实存的时间、地点、人、物,另一个用类名,不把叙事落实在具体的时空之中。

钟敬文先生对传说特征的把握应该说是“名”与“实”兼顾的。如前所述,他的表述中关于传说与实存的联系的方面受到后学的强调,而他关于专名的提法却没有受到同样的注意。我在前面引用他在1958年完成的“传说的历史性”对传说的界定的时候,为了能够与后来他的学生程蔷先生和许钰先生的定义联接成一以贯之的线索,只引用了他关于传说与实存的人和物的联系的部分。他的完整的表述是这样的,传说指这样一类故事:“这种故事在叙述上,主人翁大都是有名有姓的(这一点跟多数主人翁没有私名的民间故事有分别),而且他们往往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他们的活动遗迹,大多数被联系到地方上的某些自然物、人工物以及民间的社会制度风习上面,使故事成了它们来历的一种说明”25 。他既是把专名(私名)与实存的关联物合并起来当作传说的标志的,又是把二者分开来表述的。其中,他把专名特征放在主句里,把关联物特征放在补叙句里,这应该可以解读为他把专名看得比关联物更加重要。

何以专名对于传说至关重要呢?我认为,“专名”既是统一传说中的实存之物与虚构之物的逻辑工具,也是人们相信传说的心理机制发生的主要依据。从传统上说,有两种名词:专名(专有名词、私名)和公名(类名、类概念)。“苏格拉底”是一个专名,而“人”是一个公名。罗素说,专名和公名的区别是,公名可以有一些实例,而专名则是指某个独有的东西。一个专名就是一个不表示一个属性或关系的字,这个字可以出现在一个不包含变项的命题中26 。专名的习得与真实性有特殊的联系。罗素说,专名实质上是不能藉别的字来定义的。它应该表示某种我们直接所觉得到的东西。一个小孩学着知道他家里人的名字,必是这些人在眼前的时候有人呼唤这些人的名字。这是专名的本原的使用。至于专名离开对象的现场的使用则是一种后来发生的转换。如果你从前生在雅典,你问“苏格拉底”是谁,别人会指着一个人说,“那就是苏格拉底”。正是因为现在和早已死去的人的经验有这种遥远的联系,所以关于苏格拉底的命题是历史的一部分,不是虚构的故事的一部分27 。

专名是已经被接受的真实,反过来,真实可以通过专名的使用而形成(认知)。克里普克的观点更进一步,他说,一般的指示词(“他”、“那”之类)与对象是分开的,只是在语境中结合才有明确的所指。专名是单一专门指称的指示词,是唯一的话题对象。“亚里士多德”就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专名与所指称的对象始终是二合一的28 。他用“命名仪式”引导我们去理解专名如何是严格的指示词。例如,一个孩子诞生了,他的父母给他取了一个名字。父母对朋友谈到这个孩子,这些人也通过各种各样的话题谈到这个孩子,这个名字就通过这种传递链条一环一环地传播开来29 。这个名字和一个真实的存在是联系在一起的。人们提起这个名字,就会把他的存在视为理所当然。这是人们对待专名的心理习惯的一个例子。从认识论上来看结果,对于人们来说,专名就先验地为真30 。专名被等于独特的个体,被人们觉得像自己一样真。

人名、地名、物名作为专名使用,本身就习惯性地被视为是经过了“命名仪式”的,被视为是由见证者开启的传递链条支撑着的严格的指示词,因而被相信是有一个存在的对象的。这些专名自然被相信与其对象的实体是一样的“真”。

中国古代的学人已经认识到了专名本身可以产生真实性。叶昼在评点《水浒》的时候说,“世上先有《水浒传》一部,然后施耐庵、罗贯中借笔墨拈出,若夫姓某名某不过劈空捏造,以实其事耳。如世上先有淫妇人,然后以杨雄之妻、武松之嫂实之,世上先 有马泊六,然后以王婆实之,世上先有家奴与主母通奸,然后以卢俊义之贾氏、李固实之”31 。这段话可以有复杂的解读,其基本点还是说专名可以让虚构的故事被人们觉得实有其事一样。

传说,作为一种叙事体裁的独特之处,首先就在于采用专名来达到自己的体裁效果。历来的学者都强调传说的真实性、历史性或可信性,可是他们对于这种效果产生的原因的解释从来都是差强人意的,有时还是很勉强的。有的说,传说的内容反映了历史;有的说,传说把人们有目共睹的地方风物作为自己的真实性的证明;有的说,传说使用了一些套话,如“我爷爷告诉我的。他可是一个诚实的人”。这些都言之有据,但还不够充分。我在这里提出“专名效应”,是对前人的论证的一个补充。我们把它们全部合并起来考虑,应该算是一个更优的解释。

传说不是历史,但具有历史性;传说不是真事,却具有真实性。专名不一定代表真实,也不一定代表历史,但是根据前述罗素和克里普克关于专名的理论,专名能够自然地产生真实性、历史性、可信性。在这一点上,传说与专名是匹配的。我们知道,真实不一定联接着可信,而真实性必然联接可信。传说多少让人有些相信,这主要是因为传说是关于专名的叙事,并辅以可见证的地方风物和叙述的语言风格。传说主要是由专名的真实性赋予叙事以真实性,从而赢得人们的相信。

专名的概念也让那些把传说的特性归于实存的人事的说法避免了片面性。传说故事固然少不了被认为真正存在过的人事,但把传说的任何一种集合(如中国传说、日本传说、金华的传说)进行人事的分类,人们都会发现,虚构的与实存的在一起比翼连理,不分轩轾。经过专家的考证,虚构的与实存的才判然有别,鱼目不能混珠。但是,对于原生态的传说的讲述,这种二分法并不具备必要性和正当性。那么,专名的概念让我们避免了顾此失彼的划分,在形式逻辑和方法上都具有优越性。

概括地说,通过补充新的概念来检讨学术史,我在传说定义的“实存说”与“相信说”之外看到了可以命名为“专名说”的第三条线索。这是一条研究传说的新思路。它不仅涉及传说的特性、传说的真实性问题,它也可以引发我们思考传说对于共同体的文化建构的功能等问题。传说是一种文体,它也承载着特殊的社会文化使命。这些是我们今后的研究所要关心的。

注释

①柳田国男,《传说论》,连湘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5年。

②参见顾颉刚、钟敬文等:《孟姜女故事论文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3年;贺学君,《中国四大传说》,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罗永麟:《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

③龚笃清:《民间传说传奇性的作用及其心理基础》,见钟敬文主编《民间文艺学文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73—85页。

④乌丙安:《论中国风物传说圈》,载《民间文学论坛》1985年第2期,第13—30页。

⑤程蔷:《中国民间传说》,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⑥Ward,Donald,1981,trans.And ed.,The German Leg-ends of the Brothers Grimm,2vols.,p.1,Philadelpha:Institutef or theStudy of Human lssues.

⑦周作人所谓的“世说”(Saga)是指传说。

⑧周作人:《童话略论》,原载《绍兴县教育会月刊》第2号,1913年11月,收入《周作人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39页。

⑨周作人:《童话研究》,原载《教育部编纂处月刊》第1卷第7期,1913年8月,收入《周作人民俗学论集》,第29页。

⑩钟敬文:《中国的地方传说》,载《民俗学集镌》第一辑(《开展》月刊第十、十一期合刊),1931年,第8页。

11钟敬文,《传说的历史性》,写于1958年,首次发表于作者的文集《民间文艺谈薮》,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94页。

12钟敬文主编:《民间文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第183页。

13程蔷:《中国民间传说》,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4页。

14许钰:《民间口头文学》(上),见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第九章,第245页。

15 Degh,Linda,1991,“What is the Legend A fter all?”,in Contemporary Legend,1:p.20.

16美国民俗学史上最有影响的民俗学家之一汤姆森(Stith Thompson)说,“传说,被认为是以事实为基 础的”。见Thompson,Stith,1946,Tne Folktale,Holt,Rinehart and Winston,Inc.,p.21.

17转引自Degh,Linda,2001,Legend and Belief,Indiana Universlity Press,p37.

18 Georges,Robert,1971,“The General Concept Of Leg-end”,in American FolkLegend:Asymposium,edited by Way land Hand,UniversltyOf California Press,p4.

19 Nicolaisen,W.H.F.,1988,“German Sage and English Legend”,in Gillian Bennett and Paul Smith,eds.,Mon-sters with Iron Teeth,Sheffield Academic Press。

20 Degh,Linda,1991,”What is the Legend After all?”,in Contemporary Legend,1:p.20.

21 Degh,Linda,1991,“what is the Legend After all”,in Contemporary Legend,1:p.24.

22英文翻译是这样的:”The legend,…represents some-thing special in that it adheres always to that which we are conscious of and know well,such as a locale or a name that has been secured through history”.见Ward,Donald,1981,trans.And ed.,Tne German Legends of the Brothers Grimm,2vols.,p.1,Philadelphia: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Human lssues.

23周作人:《童话研究》,原载《教育部编纂处月刊》第1卷第7期,1913年8月,收入《周作人民俗学论集》,第29页。

24周作人:《童话略论》,原载《绍兴县教育会月刊》第2号,1913年11月,收入《周作人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39页。

25钟敬文:《传说的历史性》,写于1958年,首次发表于作者的文集《民间文艺谈薮》,第194页。

26罗素:《我的哲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