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文心雕龙》:贵器用与…
中国:文化大国的兴衰与…
疑古 释古与重写思想史
不可承受颠覆之轻——“…
思想的传承、决裂与重构…
思想的传承、决裂与重构…
继承还是颠覆--共建共享…
符号对文学要素的颠覆 …
跨世纪文论话语的两难处…
大众文化的颠覆模式
最新热门    
 
颠覆与重构之间——对当代中国女性主义传媒批评的反思

时间:2009-8-8 16:44:35  来源:不详
,缺乏投身生活的冲动。他像一个挑剔乖僻的老人,只想将眼前的一切用他智性的齿轮再三辗磨,抽绎出基本的元素,以满足其永不魇足的求知欲。

  由此而言,这一叙事伦理大力推崇的智性姿态再鲜明不过地体现出创作者主体精神的衰竭。他们或许像莎士比亚笔下的那位忧郁的丹麦王子,因为参透了宇宙间的奥秘而厌弃了行动,迟迟不举起那复仇的剑柄;或许他们已在昔日喧哗不已的行动中将热情悉数耗尽,现在已变得苍老、虚弱不堪,只想冷眼睥视着世事的浮沉,让自己变成一个通体透明的空心人。

  显而易见,上述的几部寓言化文本与这一叙事伦理的内在精神不谋而合。而作家之所以选择寓言化写作,固然有文学潮流、个人偏好等因素的影响,但也折射出其内在的精神状态。而其疲怠的心态则需要放在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变迁的语境中才能得以充分的理解。

  在20世纪的中国,革命的乌托邦理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路凯旋,左右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但从70年代末期开始的社会转型,尤其是90年代后的经济腾飞,在相当大程度上重塑了社会的整体面貌,产生了令人瞠目的效应。人们原先亢奋的热情在遭受文革等事件的重挫后,在经历了深重的失落与迷惘后,被引导到另一条务实的轨道上,埋头实干、创造与积累财富成了社会的主体基调。而昔日的乌托邦激情不是被有意遗忘,便是被冷峻的目光重新打量,以冷嘲与戏谑的语调加以叙述。精神原有的地平线坍塌了,翻转了,《财主底儿女们》中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的蒋家兄弟不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那种精神的苦痛与挣扎,那种对理想世界的热切渴求,已显得不合时宜,被如何在现行体制与格局中取得骄人的成功与业绩所取代。

  但历史并不能轻易被中断。当作家凝视现实生活时,过去的阴影仍不时浮现,只是他们再也无法像蒋氏兄弟那样充满青春的活力与激情。他们视野所及的毋宁是疯狂的历史遗留下的层层废墟。如上所述,废墟是激发寓言化书写的最佳素材。于是,他们通过弱智者、傻瓜的目光叙说着历史的沧桑变迁,以超脱的智性解构着包括爱情在内的人类盲动的激情。在缀满苍老浮云的画面上,人们听到的是无奈的叹息。

  而创作主体精神上的这一衰竭与则与乌托邦的缺失有着直接的联系。乌托邦的存在,至少标示着另一种价值维度的存在,标示着与现实世界法则有别的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当乌托邦激情在历史的巨变中耗尽而退出人们的视野时,人们在精神上除了现实世界之外已没有超越性的维度。在德国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看来,这种情形将导致人类精神与意志力量的萎缩,“在将来,在一个从来没有新的东西、一切都已完成,而且每个时刻都是对过去的重复的世界上,可能存在这样一种状态:思想将完全没有各种意识形态和乌托邦成分……乌托邦成分从人类的思想和行动中的完全消失,则可能意味着人类的本性和人类的发展会呈现出全新的特性。乌托邦的消失带来事物的静态,在静态中,人本身变成了不过是物。于是我们将面临可以想象的最大的自相矛盾的状态,即:达到了理性支配存在的最高程度的人已没有任何理想,变成了不过是有冲动的生物而已。这样,在经过长期曲折的,但亦是史诗般的发展之后,在意识的最高阶段,当历史不再是盲目的命运,而越来越成为人本身的创造,而乌托邦已被摒弃时,人便可能丧失其塑造历史的意志,从而丧失其理解历史的能力。”15

  而本文中论述的那些寓言化书写正是这种精神意志衰退的明证。而要走出寓言化的迷宫,则需要有新的精神资源的滋养,而这不是在短期内可以奏效的。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还将阅读到大量类似的寓言化文本,还将忍受精神衰竭与疲怠的重压。

  【注释】

  1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11月版,238页。

  2 刘庆《长势喜人》,漓江出版社2004年1月版,347页。

  3 《长势喜人》,356页。

  4 黑格尔《美学》第二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10月版,122页。

  5 参看《本雅明文选》(陈永国、马海良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122页。

  6 参看《写我们内心的秘密——关于长篇小说<后悔录>的访谈》,《文学报》2005年8月4日。

  7 参看韩东《我和你•后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8月版,264页。

  8 韩东《我和你》,260页。

  9 胡风《财主底儿女们•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页。

  10 路翎《财主底儿女们•题记》,第1页。

  11 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参看尼采美学文选《悲剧的诞生》,三联书店1986年12月版,92页。
  12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参看艾晓明编译《小说的智慧——认识米兰•昆德拉》,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12—13页。
  13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56—57页。
  14 米兰•昆德拉《<雅克和他的主人>序》,《小说的智慧——认识米兰•昆德拉》,150—51页。
  15 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黎鸣、李书崇译,商务印书馆2002版,268页。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