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推荐几个文艺作品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稳定…
文艺复兴,是近代西方走…
一代文豪:苏轼
论炎帝称谓的诸种模式与…
[记录·2007] 文化遗产…
当代台湾社会的宗教变迁
竞选大队文艺委演讲稿
信用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
庆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串…
最新热门    
 
当代文艺理论批评中的后现代性

时间:2009-8-8 16:45:00  来源:不详
说愈到后来,这种影响就愈是显著。如今,从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的整体格局来看,一元中心论的理论观念已被彻底解构,人们对文艺本质特性的认识愈来愈趋向多元,从审美、意识形态到文化,从形象、情感到语言形式,已形成多视角、多维度进行观照、研究与批评的新格局。这一方面使当代文艺理论批评充满活力,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某些新的片面性。如果说后现代性的颠覆解构带来的是思维的解放,它并不只是单纯的消解,同时也还要求重构与创造,那么如何在一种更为宏阔的视野中寻求多元综合与创新,特别是思维方式的开放、批评方法的多元,如何与文艺价值观念的积极建构有机统一,也许是当代文艺理论批评面临的新问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学批评中的价值观问题研究”(批准号:05BZW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①参见弗朗索瓦·利奥塔《非人》,罗国祥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6、37页。
  ②蔡翔:《何谓文学本身》,载《当代文学评论》2002年第6期。
  ③南帆:《空洞的理念》,载《上海文学》2001年第6期。
  ④参见钱中文《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载《文学评论》1999年第2期。
  ⑤参见赖大仁《全球化时代的文学与文论:何往与何为?》,载《文艺评论》2004年第5期。
  ⑥⑦德里达:《文学行动》,赵兴国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9页,第18页。
  ⑧参见余虹《后现代文学研究的任务》,王岳川主编《中国后现代话语》,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4—237页。
  ⑨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11页。
  ⑩徐润拓:《文学的文化研究和文化研究中的文学》,载《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第4期。
  ⑾郑敏:《20世纪中国文学评论与西方解构思维的撞击》,《中国后现代话语》,第241页。
  ⑿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阎嘉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79页。
  ⒀参见葛红兵等《相对主义的可能立场》,载《作家报》1997年2月15日;《第三种批评:个体文化时代的批评策略》,载《文论报》1997年8月1日;范钦林、葛红兵《关于相对主义批评观的讨论》,载《文艺争鸣》1998年第1期。
  ⒁参见赖大仁《相对主义批评的逻辑悖论》,载《文论报》1998年9月24日。
  ⒂参见钱中文《文学批评中的价值取向问题》,载《人民日报》1997年6月19日。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