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我为什么一直记录少数民…
民间故事的记录史和生命…
最新热门    
 
[记录·2007] 文化遗产的当代命运

时间:2009-9-8 17:39:12  来源:不详

[记录·2007] 文化遗产的当代命运

2007年12月25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7年,转瞬而过。

  这一年中,有许多“新事物”蓬勃而出,也有许多“旧事物”悄然而逝。新闻,渐渐在岁月中变成了记忆;历史,仿佛就在这新与旧的交替中完成。

  作为一张记录“旧”日辉煌的“新闻纸”,文化遗产版走过了不寻常的2007年。你以为她触摸的是历史,可是她却伫立在这个新的时代,面向未来;你以为她记录着这一新的时代,她的目光却又停留在过去墙头上的一幅画、乡村老人口中的一支曲、祖先陵前的一缕烟。

  翻阅过去一年中的近50块版面,纸页竟已泛黄、文字却还鲜活难忘。很难忘记,《角弓雕翎三百年》中作者对弓箭作坊历史的细密梳理;很难忘记,《十指神功都被他带去了》中在记录了物是人非之后,作者的一声叹息;也很难忘记,《高山流水觅知音》中,被描摹得流光溢彩的古琴风景。

  然而,你以为,这历史尘埃落定后的蓦然回首便是作者们想说的全部,那么你错了。因为,同样让人难以忘记的是,作者们对这些文化遗产当代命运的记录和探寻。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当戏曲遇上动画》里“新瓶”与“旧酒”式的追问;才有了《小人物们的“非遗”梦》中对文化传人们处境的担忧;也才有了《清明时节“语”纷纷》中对如何回归“精神家园”的探讨。

  当这“新”与“旧”的两张面孔逐渐模糊了它们的界限、逐渐在我们的文字中合二为一的时候,我们终于明白,记录“文化遗产的当代命运”,才是我们在这一年里真正愿做、真正在做的事情。杨 凯撰文

  记忆的现实对照物

  本网记者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