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我为什么一直记录少数民…
民间故事的记录史和生命…
最新热门    
 
[记录·2007] 文化遗产的当代命运

时间:2009-9-8 17:39:12  来源:不详
民间舞结合起来,充分表达出了中华文明历史的厚重。

  画卷《清明上河图》历经千年,固然珍贵,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将画卷真迹束之高阁,老祖宗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的传承。舞出古画,舞出历史,这不得不说是对中华文明最好的诠释方式之一。舞蹈冲破了艺术间的界限,使得一幅古代名画就这样重新复活起来。

  文化遗产需要保护与传承,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也需要我们将它永远留下。我很感动于年过80的王克芬老师,仍孜孜不倦地致力于中国舞蹈发展史的研究,她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对中国民族舞蹈更加了解,不会因为年代久远而被遗忘。比如《清明上河图》舞剧就是以宋代民族舞为载体,才更加真实地重现了当时汴京的繁华。

  结束采访,离开王老师家时已经晚上九点了,但她仍没有睡意,案前的台灯下,她还一个字一个字地校对着即将出版的舞蹈史教科书。看着她的身影,我知道现在仍有很多人工作在保护中华文明的第一线,古老的中华文明一定会永远灿烂,而这也正是我们版面所致力的目的。

  更新的火却在消没

  本网记者 郑 娜

    郑 娜

  许多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由于生产力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才使其立足之地越来越窄的。比如北京聚元号弓箭制作、福建龙岩客家土楼营造等技艺。

  我们很难抗拒新老事物更替的规律,不过,附着在事物上的情感却不容易改变。最近看到一则报道,辽宁省鞍山市有一位61岁的赵老太太,23年来每年给爱人送一条手绢做生日礼物,并在手绢的一角上绣着他的名字以及那年他的年龄。

  手绢,对我这所谓的“80后”来说,更多只是童年的记忆,不但不知道它能够变成美妙的礼物,而且听闻赵老太太说手绢越来越难买,质量也不如以前好了,不由得担心起来,这没人惦记着的手绢,未来是否会面临消亡的命运?

  德国诗人里尔克有一首诗写道:机械排挤掉我们的手腕/你们不要让过度迷惑/赞美“新”的人,不久便沉默/看哪,星辰都是一团旧火/但是更新的火却在消没。

  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我们使用纸巾忘记了手绢,使用塑料袋忘记了菜篮子,使用饮水机忘记了热水瓶。我们眼皮子底下的事物,谁也不敢否认几百年后有成为文化遗产的可能,但是,人们似乎更关心几百年前、几千年前。历史总是在重复,大部分人意识到了,可仍然选择让它重复。

  沉默与孤寂的力量

  本网记者 赵晓霞

    赵晓霞

  时近年终,南水北调中线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