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回味胡主席在纪念抗日战…
从《赤壁之战》看曹操奸…
抗日战争中升起的记者新…
辽沈战争与清代通俗小说…
薛绍徽《满江红》词序弥…
对中国研究及中国在世界…
一个词的战争——重读王…
“文学”与“大东亚战争…
战争文化背景下的文论—…
“读图时代”的图文“战…
最新热门    
 
战争,知觉与思维的模式

时间:2009-8-8 16:45:13  来源:不详
对手;另方面,当美国决定参战时,好莱坞所有人都感到爱国的狂热,因为电影的虚构世界终于要跨越到战争的实境。17
    早在六0年代,狄玻尔(Guy Debord)即已指出:生活中任何面向都由表征的景象取代,影象受到拜物化的《奇观的社会》18;据此他预见了法国六八年五月传统政治的失灵。维希留更清楚的预示,当信息高速公路、实时、电影技术、全球性、计算机与网络等虚拟体系进一步连结,其负面效应会是我们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将丧失方向感,处于情境不明(non-situation)的境地,也因此将对社会与民主带来深刻的危机。19 台湾后三一九的社会,数周来仍停留在瞠目奇观、情境不明的出神状态,传统的政治,以及检调司法监察近乎全面失灵,我们才刚开始体会某种社会的与民主的危机!

VI
傅柯以全景敞视(panopticism)来说明控制的政治技术系谱,也洞察现代政治与战争的同步进展。他指出,思想史家理解十八世纪对于完美社会的梦想,其属性不仅来自哲学与法理,也来自社会的军事梦想:如同机器零件般精细严密的组合,持续的强制力,先进的训练形式,自动的驯顺。20 然而,傅柯所解析的规训社会,权力技术的主要面向是圈闭:监狱、医院、学校、工厂、军营、家庭。维希留却认为当代权力的操作对象是速度、时间、运动。在「速学」的感受性下,他指出现代政治权力的组织,特别是警察的监控,并非一般认为是针对阶级斗争的动态而出现,却是为了控制街头群众的运动而形成,其后才由一个阶级收编来压迫另个阶级。现代国家的权力技术,主要表现于透过各种观察监控的机器与制度,来警察(policing)速度以及人员物资的流动。
维希留新创了个词汇:知觉的后勤( logistics of perception)。最原初的形式是战场上的高地,瞭望塔,城堡的碉楼。然后随着光学与电学的发展,出现望远镜,高空摄影、轨道卫星,以及所有侦测敌人运动、虚实、速度,感应、辨识与追踪的技术复合体。反过来,欺敌、伪装、诱饵、烟幕、隐形、匿踪、不被辨识、不遭破解、主控表象、回避侦测的技术,也是自古以来军事投资的重点。在战争中,往往被察觉到就已经是输了,就如在野战场上,往往被发现就等于死定了。战场,也就是知觉的场域,军事操作的剧场。随着光电、传导、计算机、多媒体与卫星等科技的发展,战场的知觉后勤,也从局部地方的,发展为全球的乃至环球太空层的场域。1991年波湾战争已经可以说是一场碎形战争(fractal war):亦即同时是地方的与全球的。战场在波湾,是地方性的。但军事目标的取得以及行动指令的遥控却藉由美国卫星的追踪能力;此外,媒体层次上呈现战争的实时性,也是全球的。在本书,维希留评述1999年的科索夫战争,透露了美国在知觉后勤上的长足进展,包括了组织庞大、利用卫星网络、监听范围涵盖全球的梯队(Echelon)系统。

VII
本书四篇论文,撰写于1999年的科索夫战争期间。这场战争,除了做为战略与军事科技展示的又一场景之外,有什么意思?我认为有几个值得我们关切的兴趣脉络。一方面,科索夫的冲突牵涉了欧洲统合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欧洲公民的涵盖性与排他性,以及军事欧洲的展望。另方面,军事欧洲的展望又相对地分别牵涉了国际共同体的虚弱权威(北约、联合国),以及藉军事行动实现其自身利益的现实强权(美国)。
欧洲的知识分子对科索夫战争的认知与判断是分歧的。有些人,基于各种不同理由,谴责北约的干预。有些人,也基于各种不同理由,发觉难以选边。有些人不能接受欧洲如此显明地屈从于美国这个外来的霸权。有些人则认为欧洲国家为了欧陆自身目的而善用了美国这个外籍佣兵的武力。而战争发生的时刻,又正是欧洲统合即将跨越门槛的关键时刻,也就是统合的欧元即将登场,共同体的经济与社会政策即将要履行「欧洲公民」形式要素的时刻,军事欧洲的认知也方才略见端倪。巴尔干半岛上持续发生的「族群清算」,听任在其政治体制历史下的人民自决权已是难以设想的立场,某种干预似乎已势所难免。然而,欧盟却无力、无能、也拒绝提出政治解决的方案,无能也无力为巴尔干半岛的人民开启发展的可能性,无能也无力承担起对人权侵害的有效制裁。终于导致了战争前夕令人窒息的僵局。这是何以巴力巴(Etienne Balibar)认为欧洲的主要强国应该为此后的灾难性发展以及绵延至今的后遗症负责。他并且质疑:若巴尔干战争凸显了欧洲统合的僵局或不可能性,那么需要何种条件欧洲统合才再度可能?又有何种潜力展望一个不同的未来?21
再者,前南斯拉夫,或整个巴尔干区域,包括阿尔巴尼亚、马其顿、保加利亚,究竟是欧洲的内部还是外部?这个暧昧的问题牵涉了这场战争的定位,究竟是欧洲的内战?还是北约师出无名的外部干预?还是在美国外籍兵团协助之下的欧洲内部殖民?这暴露了所谓内部、外部,及其疆界领土与主权的表征,都如同经历一场地震一样形貌难辨。又例如原属世仇国家,希腊与土耳其,也各自怀疑到底谁更属于政治欧洲的内部,又谁将纳入军事欧洲的整合?22 这当然也暴露了欧盟核心与边缘的同心圆差等层次。
最后,是美国与欧盟间的关系。科索夫的族群清算与大规模遣送出境,发生在地理欧洲之内,被认为是无法容忍不可接受的。美国的军事武力被邀来进行干预。其结果却不幸引发了多起原本企图阻止发生的族群屠杀,轰炸摧毁了塞尔维亚人民的财产却轰不下其独裁者。然而这些都比不上另个政治后效:北约或联合国等国际共同体与美国,在军事行动与指挥能力上有着巨大鸿沟,预示了科索夫战争之后,在阿富汗与伊拉克的反恐战争,逐渐清楚呈现美国甩脱联合国与北约盟友,依据其自身利益,遂行单边军事行动的趋向。这个趋向,特别是2003年美英联军入侵伊拉克,引起了欧陆知识分子如哈柏玛斯与德希达等人的关切与批评。23 然而本书中,维希留却已经在科索夫战争察觉了肇端。

VIII
维希留其人,有多样的身份:哲学家、城市计画师、军事史学家、文化理论家、和平运动者、影评人、策展评议人。但我最喜欢的是他自称的「战争婴儿」(war baby)。他生于1932年,与法西斯主义一起长大。童年时,他是这么经历德军「闪电战」的科技洗礼的:有天,他在居住的南特听到收音机广播「德军已抵奥良」,十分钟之后,他便听到窗外街上嘈杂的德军坦克,「他们到了,我们被占领了」。他童年居住的南特成为德国海军的港口,于是又遭受英美盟军的轰炸而摧毁。他说:「一个城市,在小孩眼中,就如同阿尔卑斯山一样地永恒,我却看着它在一次轰炸中就被夷为平地。这些创伤经验的事件形塑了我的思想,战争是我的大学」24。无疑的,「闪电战」的科技洗礼使得「速学」成为贯越他作品的一个向度。青年时被征召参与法国与阿尔及利亚的战争,应该也是他生涯中烙下的另一记战争印象。
或许我们的读者,纵令服过兵役,已经很少有机会在生涯中亲炙战争。默想维希留,觉得感慨之处,在于这七十年的生涯时距所絜度的战争形态变化,从「知觉后勤」的科技与媒介复合体、速度、太空的战略纵深、全球化的时空压缩、实时、潜在意外,单极军事霸权所警察的世界新秩序,同样受西方训练且善于运用武器与媒介科技的恐怖组织,战争与恐怖事件的社会意涵,对政治体制的冲击... 这些都是复杂而令人惊叹的深远变化,也是不断形成的问题。我们能够理解多少?又在乎多少?或许由于台湾在军事主权上的空洞,政治人物仅仅善于对战略思考最无裨益的情绪拨弄(公投军购议题的幼稚假仙足为明证),公民们不具有真实抉择的严肃责任,青年们自然不倾向于深入的辩论与思考。宁愿我的印象是错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这开宗明义,我们可有廿一世纪的知觉与思维?

 


注释:
Paul Virilio (1989) War and Cinema: The Logistics of Perception, London: Verso.
他曾评及布什亚的短处在于欠缺科学的正式训练,见James Der Derian (ed.) (1998) The Virilio Reader, Oxford: Blackwell. P.7.
Virilio (1986) Speed and Politics, New York: Semiotext(e).
Virilio (1997) "Continental Drift," Open Sky, London: Verso.
Ibid., p.67.
Virilio (1986) "The State of Emergency," Speed and Politics, New York: Semiotext(e).
Ibid., 133.
Ibid., pp. 146-7.
Virilio (1999) Politics of the Very Worst, New York: Semiotext(e).
Virilio, "Military Force Is Based upon Deception," War and Cinema, pp5-6.
Ibid..
Ibid., p.5.
Jacques Derrida (1994) Specters of Marx, translated by P. Kamuf, London: Routledge, pp50-51.
Virilio, (1994) [1975] Bunker Archeology, translated by G. Collins, 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Virilio (1995) "The Data Coup D'état," The Art of the Motor, Minneapolis: Minnesota University Press.
Jean Baudrillard (1983) Simulations, New York: Semiotext(e).
Paul Virilio (1989) War and Cinema, translated by P. Camiller, London: Verso, p.52.
Guy Debord (1983)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 Detroit: Black and Red, p.1.
"Speed and Information: Cyberspace Alarm!" translated by P Riemens, Ctheory, 27 September 1995.
Michel Foucault (1977) 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Prison, New York: Pantheon, p.169.
étienne Balibar (2004) We, the People of Europe? Princeton: University of Princeton Press, p.3.
Ibid., pp.4-5.
参阅Giovanna Borradori (ed.)(2003) Philosophy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