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晚清垮台前的两次失败改…
晚清的乡村危局
晚清侠义公案小说的身体…
晚清公羊学案
明清女性序跋作者的戏曲…
晚清士人生态与文学活动
明清女性诗歌的繁荣及其…
读邹振环著《晚清西方地…
晚清士绅的文化权力与政…
略论中华文化在晚清时期…
最新热门    
 
晚清女学中的满汉矛盾──惠兴自杀事件解读

时间:2009-8-8 16:45:30  来源:不详
该报1904年秋冬间,有两则短讯值得注意。10月22日的〈女学激成〉所述相当简单
:"有旗营某某之女,前在杭州女学堂报名。校中见系旗人,命其约集女子筹款自办。其
屋宇器具闻已备齐,定于本月内开课。惟教员及常年经费无从着落,将来恐成画饼。"半
个月后,11月8日,又有〈旗女亦为彼族兴学乎〉一条,事实与前述无大出入,而更加详
细:
  旗籍某女士前赴东平巷女学报名,该堂全体以非我族类,屏之不纳。该女归而发愤
,极力运动同旗,筹得千金之款,现已赁屋某处,即日开办。章程规则亦颇有次序。屏
闻有某旗员之夫人允助常年经费,俾不至半途辍学云。
  通讯虽未揭示旗女及所办学校之名,但依据前引《申报》文字,惠兴创立的学校系
于"九月十六日开校",换算为西历,即是10月24日,正与《警钟日报》所载情事相合。
〈女学激成〉见报时,该校尚在筹备中,故有"定于本月内开课"之说。后一则消息虽发
布于已开学后,却因沪、杭两地间隔,而有"即日开办"的滞后语。此外,揆情度理,19
04年,清廷尚未颁行女学堂章程,各地民办女校本就稀缺。以人口并不算多的杭州驻防
旗人,拥有一所女子学校已足够先进,本不可能出现双峰并峙的局面。因此,两条简讯
的主人公只可能是惠兴,发愤而激成的女校,也只可能是贞文女学校。
  明了此一段前因隐情,方可理解惠兴办学为何抱定势在必成、以死力争的决心,那
种刚烈义侠气概原是受汉人排满的刺激而发生。再来细读惠兴留与学生的遗书,对其间
含蓄的话外音便可心领神会9:
  众学生鉴:愚为首创之人,并非容易。自知力薄无能,初意在鼓动能事之人,如三
太太,凤老太太,柏、哲二位少奶奶,以热心创此义务。谁知这几位,都厌我好事。唉
!我并非好事,实现在时势,正是变法改良的时候。你们看汉人创兴学务,再过几年,
就与此时不同了。你们不相信,自己想想,五六年前是怎样,这两年是怎样啊!我今以
死,替你们求领常年经费,使你们常常在一处上学。……你们不必哭我,只要听我一言
,以后好好事奉先生,听先生教训,总有益于身的。与外人争气,不要与同部人争意气
,被外人笑话。话长心苦,不尽所言。十一月二十三。
  其绝命书中所表达的忧虑,正与辽阳曾某相同。惠兴也领悟到"变法改良"为时代潮
流,满族如不思变革,绝无前途。这一民族焦虑在与"汉人创兴学务",知识日开、民气
日涨的对比中,更加强化。"再过几年,就与此时不同了"的隐语,如果借曾氏"以今日我
种族之精神无事卜之,吾敢断言,三十年后,必为他族之奴隶"的警告发明,并无不适。
因而,惠兴所谓"外人"也与曾氏的"他族"同义,指向"汉人"而非洋人,这在与"同部人"
(而非同国人)的对举中,内涵界划得尤为明确。就遗书而言,即使指称惠兴之死乃是
愤慨于满人的自私、内争而无合群意识,也不算过甚其辞。
  何况,从惠兴逝后接办女校的贵林口中,此说也可得到证实。1907年,贵林应邀在
北京演说时,即如此述说惠兴之死:"惠氏之死其原因有三:(一)已捐之款收不齐;(
二)同志同事之规避;(三)内部讥笑,外界谤毁。"并称,此乃"兄弟以前所不忍言者
"10。而除了"外界谤毁"或许关涉汉人的排诋,所有三条死因都与旗人群体的冷漠有关。
贵林之所以"不忍言",也正是由于来自同种族人的打击是置惠兴于死地的主因。
三 江南之士夫不若河北之俳优
  耐人寻味的是,惠兴死后,南北学界、报界反应之不同。《申报》虽在惠兴自杀后
九天即作了迅速报导,且颇翔实,接下来却是一片沉寂。将近三个月后,该报终于出现
了一则来自京师的短讯,叙述北京各界对惠兴之死的反响,可又将其名错成"蕙馨"11。
同在上海的《东方杂志》也沿袭了这一错误,关于惠兴自杀的专稿竟以〈惠馨女士殉学
记〉名篇,而其时距惠兴去世已历半年。此一报一刊本踞江南新闻界首座,偏偏在有关
惠兴寥若晨星的文稿中,连基本事实尚有出入,由此亦可见南方士绅、教育界对其死事
的冷漠程度。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满清政权的统治中心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惠兴殁后,得知消
息的《北京女报》主人张筠芗很快即在陶然亭为之开会追悼12;紧接着,2月2日,在北
京淑范女学校又举行了盛大而隆重的追悼大会,参加者达四五百人。按照《顺天时报》
记者的说法:"统计先后到会的,除本女学校学生,和各女学堂学生,并众女宾外,所有
各男学堂学生,及学堂教员,报社记者,一切维新志士,凡知道这开会事的,九门内外
,无论东城西城南城北城,不分远近,都一律亲身到场。"13因此,这次集会也可以说是
北京新学界的一次大聚会。
  惠兴的生平事迹也很快成为各报关注的热点。《顺天时报》1906年2月8日刊出了该
报白话记者杨廷书(志伊)演述的〈补记杭州贞文女学校校长惠兴女杰历史〉,推许惠
兴为"中国六千年来女界第一伟人"。《大公报》则先于3月14日发表了浙江武备学堂总办
三多的〈记惠兴女杰为学殉身事〉,7月19日又载录了满族着名文人、内阁中书金梁的〈
拟请代奏为惠兴女士请旌摺稿〉。作传者无一例外,均将最高的赞美词献给了惠兴。而
经过京、津各报白话、古文乃至骈体文的反覆宣说,惠兴的义烈行事遂在北方广为人知

  不只是报界与学界闻风而动,为感动大众,捐款助学,戏曲界实际扮演了更重要的
角色。1906年3月13日的《大公报》已预告:"都下鞠部代表因浙杭惠兴女士之问题,大
动感情,禀请官府,定于三月初五、初八、十二计三日内,在湖广会馆演戏,所收戏价
,悉数汇寄杭州贞文女学校,以资经费。"记者不禁赞叹伶人"热心学界,一至于此,庶
可为士大夫之向导乎"14。其中,北京玉成班班主、京戏名演员田际云(艺名"想九霄")
表现尤为出色。他不仅与《北京女报》实际主持人、主笔张毓书(展云)共同发起创办
了"妇女匡学会",而且将惠兴事迹直接搬上了舞台。上述三天的演出活动,便是妇女匡
学会的第一次正式亮相。1906年4月1日、2日,由其担任主角的《惠兴女士传》也首次在
福寿堂开演,每次先有演说员对众演说。以后,此戏又移至广德楼上演。5月26日开戏之
前,也安排了三位志士讲演,内中张展云演说的题目即是"惠兴女士全传"15。
  这种演戏加演说的方式,因鼓动性强,在当年颇能产生感发观众的效力。5月27日的
戏园中便出现了"忽闻哭声起于南楼之下",且"大号不止,警兵闻知,即前去劝解,方始
停哭"的一幕。而"细询原由,实因观剧触发感情之故"。于是有人评论说:"北京戏园二
百余年,此乃感动之第一声也。"16由于受到欢迎,反响强烈,天津天仙茶园老板赵广顺
也专程赴京,"特约田际云将所有演《惠兴女士》原戏角色至津演唱","并请学界诸公入
座观剧"。该戏8月28至29日在天津连演两天,亦大获成功17。
  为配合此戏在广德楼的上演,1906年5月27日,《顺天时报》又专门发表〈请再看重
演《惠兴女士传》文明新戏〉的文章,为之大造声势。此后,远在沈阳的《盛京时报》
刊文提倡戏曲改良,也以田际云编演的新剧为典范18:
  所有戏班班主,须延聘通人,择古今事迹之有益人心、足开民智者,编为新词,如
北京《惠兴女士》之类。藉行乐以教化愚蒙,用补学堂之缺陷,于世道人心,当不无裨
益也。
  在舆论界的一致叫好声中,田际云也再接再励,趁惠兴的后任贵林来京之际,于19
07年5月8日再次在广德楼搬演全本《惠兴女士传》。演出完毕,贵林发表演讲,主要是
汇报该校现在的经办情况,并衷心感谢北京各界的大力提倡与热心资助。从其列举的数
字可清楚看到,妇女匡学会的捐款实为其中的最大项,总计纹银2,500余两,折合现洋为
3,600余元。如果再加上北京《中华报》主笔杭慎修(辛斋)等人代收的905元及金梁(
锡侯)代收的小笔捐款,来自北京的捐助已远远超过了该校去年在当地得到的公私款项
总和1,700余元19。因此,也可以说,北京的资助是该校得以生存下去的坚实保障,而田
际云毫无疑问当列首功。
  这里,应该引用《大公报》记者的一段话了。在追溯惠兴之死的意义与表彰北京伶
界的仗义时,作者连续使用了几个"呜呼",以表达心中郁积的感慨。与北京伶人"悯女杰
之殉身,慨学界之寡助,大动感情,担任义务"相比,留给江南的感言则是:"呜呼!江
浙为财赋之区,以区区之女学,竟不能成立,致令惠兴女杰愤懑忧伤,牺牲性命,以身
殉学,以冀人之一悟,闻之兴起。"由此而逼出如下的责难:"岂其长江流域之士夫,不
若大河流域之俳优欤?"问题提得很有意思,回答却不见得精彩。将江南绅学对惠兴的普
遍冷淡归因为"乡间之子,见闻之孤陋,意识之狭隘"20,无论如何总说不过去,杭州其
他几所民办女校的健在便是证明。或许是英敛之的满族背景,使他不愿正视其间深藏的
满汉矛盾。
  不过,惠兴死事在北地与南方形成的巨大反差,倒确实表明清兵入关后征服江南的
残酷杀伐,在汉人心里留下的阴影始终未能消除,于是,江南自然地成为晚清中国民族
主义思想的根据地。而以吴三桂为引导的清军,则是以为明朝复仇、剿灭李自成大顺军
的形式和平地进入北京,这也使得满汉矛盾在北方相对和缓。由地域差别所显示的民族
歧见,在刊于《苏报》的如下一段话中表现得十分清楚21:
  中国者,世界上之黑暗区也;北京者,黑暗区中之黑暗地狱也。……举全国之汉人
,皆为满洲游牧之奴隶,而直隶人尤为满洲游牧之直接奴隶。北京为满洲游牧之巢穴,
则北京汉人之奴隶性更可察矣。
  假如剔除其间的贬斥意味,贞文女学校在北京获得的同情,确实隐含着此一民族背
景。
  目前所知两笔数额最大的私人捐款,即均出自旗人。时任盛京将军的赵尔巽属汉军
正蓝旗,其夫人向妇女匡学会认捐二百两22。出资最多的则推满洲贵族妇女慧仙。慧仙
母家姓额者特氏,她与丈夫承厚原有共同开办学堂之志,偏偏承厚于1905年冬病故。"额
者特氏,深痛无人帮助兴学,哀恸的了不得。恰巧又听得,杭州惠兴女杰,因为创办女
学,款项不足,情急自殉,作为尸谏。额者特氏得了这个信息,愈加触动感情,哀感病
发,日重一日。自知病势难愈,便向家中人,留下遗言,把所有家产,统通变卖,作为
各学堂的经费。"其中便有"捐助杭州惠兴女杰创办贞文女学堂银五百两"23。就此一段叙
述,也透出"物伤其类"的意味。
  当然,大多数解囊相助者并不存满汉成见,此处不过是想说明惠兴事迹更容易在北
京引起感动的社会基因。并非无人意识到其间的民族隔阂,只是北方的舆论界更愿意将
助款兴学作为调和矛盾的手段加以提倡。《顺天时报》于淑范女学校追悼会后,2月9日
又刊载了〈申论学界报界开会追悼惠兴女杰为调和满汉界限助动力〉的专论,文章首先
肯定:"现今中国社会第一大问题,是满汉分界。"而作者"所最愿赞成、最表同情的原旨
",是"可以调和满汉的界限,可以融化满汉的成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