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中国人之最
名人之家暗藏玄机
端午节是诗人节,还是文…
笔蘸惊涛倩写愁—论清初…
《穷达以时》“天人之分…
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
盛唐的盛世和谐特征及其…
论中国古代诗人的爱国情…
论梁代诗人王筠
略论中唐诗人刘禹锡之个…
最新热门    
 
诗人之死:闻捷,施明正,顾城(二)

时间:2009-8-8 16:45:38  来源:不详
-sheng Yvonne Chang, Modernism and the Nativist Resistance: Contemporary Chinese Fiction from Taiwan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3), chapters 1-3;柯慶明〈六十年代現代主義文學?〉,邵玉銘、張寶琴、瘂弦編《四十年來中國文學》(台北:聯合文學,一九九五),頁八五―一四六;江寶釵〈現代主義的興盛、影響與去化〉,陳義芝編《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台北:聯經,一九九八),頁一二一─四一。
[57] 現代主義在上海的興衰,見史書美新作,Shu-mei Shih, The Lure of the Modern: Writing Modernism in Semicolonial China 1917-1937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1)。
[58] 有關紀弦作為大陸與台灣現代派詩歌傳承者的討論,見譚楚良《中國現代派文學史論》(上海:學林,一九 九七),頁二一○─二一四。
[59] 見柯慶明的討論,頁八五─一四六
[60] 引自李魁賢文文首,參見註53。
[61] 有關施明正的家世,可見諸〈遲來的初戀及其聯想〉,《施明正集》,頁一五○─一五六;〈成長〉〈遭遇〉,《施明正短篇小說精選集》,頁一二一─七四。
[62] 施明正〈指導官與我〉,《施明正集》,頁一九四。
[63] 黃娟,前引文,頁三二○。
[64] 見施明正〈獸的苦悶〉,《施明正詩?畫集》,頁二○八。
[65] 有關施被株連的經過,見〈指導官與我〉,頁二一四─二一八。
[66] 施明正〈指導官與我〉,頁一八○。
[67] 宋澤萊〈附錄──指導官與我〉,《施明正短篇小說精選集》,頁一一八。
[68] 施明正〈大衣與淚〉,《施明正集》,頁五。
[69] 同前註,頁六。
[70] 施明正〈白線〉,《施明正集》,頁九。
[71] 同前註,頁二。
[72] 施明正〈我?紅大衣與零零〉,《施明正集》,頁六○。
[73] 同前註,頁六九。
[74] 同前註。
[75] 同前註,頁九九。
[76] 見拙作〈國族論述與鄉土修辭〉,《如何現代,怎樣文學?》,頁一五九,一六一。
[77] 我當然引用了朱莉婭?克里斯蒂娃的觀念,Julia Kristeva, Powers of Horror: An Essay on Abjection, trans. Leon S. Roudiez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2), pp. 3-4。
[78] 施明正〈面對面?原與變?變與正〉,《施明正詩?畫集》,頁五四。
[79] 有關太宰治與無賴派的關係,見Donald Keene, Dawn to the West: Japanese Literature of the Modern Era (New York: Henry Holt, 1984), pp. 1022-111;太宰治的自殺美學見Alan Wolfe, op. cit.。
[80] 卡夫卡〈卡夫卡日記書信選譯〉,《外國文藝》(一九八六),頁二五二。
[81] 施明正〈凱歌〉,《施明正詩?畫集》,頁九六。
[82] 施明正〈喝尿者〉,《施明正集》,頁一二三。
[83] 同前註,頁一二六。
[84] 同前註,頁一三一。
[85] 施明正〈渴死者〉,《施明正集》,頁一七三。
[86] 同前註,頁一七八。
[87] 同前註,頁一七一。
[88] 同前註,頁一七五。
[89] 同前註。
[90] 同前註,頁一七八。
[91] 同前註。
[92] 施明正〈指導官與我〉,頁一八○。
[93] 施明正〈渴死者〉,頁一七八。
[94] Albert Camus, The Myth of Sisyphus, and Other Essays, trans. Justin O’Brien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55).
[95] Wolfe, op. cit., chapter 5.
[96] 見葉嘉瑩《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台北:源流,一九八二),第二章;又見劉小楓〈詩人自殺的意義〉,《拯救與逍遙:中西方詩人對世界的不同態度》(上海:上海人民,一九八八),頁四一─八九。
[97] 引自劉小楓,〈詩人自殺的意義〉,頁四一。
[98] Gu Cheng(顧城), Selected Poems, Sean Golden and Chu Chi-yu eds. (Hong Kong: Renditions, 1987), p. 1.
[99] 舒婷曾為顧城作詩,題為〈童話詩人〉;討論顧城世界童話特性的「喪失」,見張頤武,〈一個童話的終結〉,收入蕭夏林主編《顧城棄城》(北京:團結出版社,一九九四),頁二九六―二九七。
[100] 顧城〈遠和近〉,引自Selected Poems, p. 26。
[101] 顧工編《顧城詩全編》(上海:三聯書店,一九九五),頁八三七。
[102] 曾慧燕〈顧城謝燁談《英兒》與英兒〉,收入《顧城棄城》,頁一五五。
[103] 同前註,頁一五七。
[104] 同前註,頁一五四。
[105] 孔慶東〈生命失敗的微妙之處〉,收入《顧城棄城》,頁三一一。
[106] 譬如見王曉玉訪談謝燁之母,〈那斧頭,天天砍我的心〉,收入《顧城棄城》,頁三六―四五;季季〈顧城找不到他的城〉,收入《顧城棄城》,頁五五―六六。
[107] 陳炳良〈顧城――現代水仙子〉,收入《顧城棄城》,頁一六一―一六三。
[108] 顧城之父顧工,在兒子剛剛棄世後,也許未寫下任何文字。但他一定允許出版社再版他先前論述顧城的文章,用於其子死後作品的付梓。見Raoul David Findeisen(馮鐵), “Two Works—Hong (1930) and Ying'er (1993) as indeterminate Joint Adventures,” in Essays, Interviews, Recollections, and Unpublished Material of Gu Cheng, Twentieth Century Chinese Poet, the Poetics of Death, ed., Li Xia(李俠) (Lewiston: Edwin Mellen, 1999), pp. 145-158。亦見王曉玉對謝燁之母的訪談,收錄《顧城棄城》,頁三六―四五;顧鄉(顧城之姊)《我面對的顧城最後十四天:一九三三年九月二十四日至十月八日》(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一九九四)。李英出版了她的愛情故事,《魂斷激流島》(香港:明報出版社,一九九五)。
[109] 顧城之父顧工負責編輯一部完整的顧城詩集,《顧城詩全編》。顧城之母,一位電影編劇,據說以自己的權力,監督了序言的編撰(即,章穗子〔Suizi Zhang-Kubin〕與顧城之間的訪談錄),以確保這齣家庭悲劇的肇事者是謝燁而非顧城。見Wolfgang Kubin(顧彬), “Gu Cheng: Beijing. I,” in Li Xia ed., op. cit., p. 22。
[110] Michelle Yeh(奚密), “Death of the Poet: Poetry and Socie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Taiwan,” in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Second Half of a Modern Century: A Critical Survey, eds., Pang-yuan Chi(齊邦媛) and David Wang(王德威) (Indiana: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0), pp. 216-238.
[111] 張頤武〈一個童話的終結〉,頁三○四―三○六。亦見Wang Yuanchuan(王嶽川), “A Perspective on the Suicide of Chinese Poets in the 1990's,” in Li Xia ed., op. cit., pp. 61-76。
[112] 該小說的作者,是顧城與雷米(謝燁的筆名)合著。它至少有三個正式版本。版本一,由北京作家出版社刊行,聲稱是「唯一合法的全本,由作家本人授權」。它是一位匿名者送給出版社的禮物,該匿名者稱,在顧城以斧頭砍殺妻子並自殺之後僅一天,在深圳手稿拍賣會上,以三萬三千元人民幣買下了這一手稿。版本二,由北京華藝出版社付梓,是顧城的友人、作家劉震雲交給出版社的。劉震雲一九九三年六月,在柏林的一次會議上見到顧城與謝燁。除開敘事結構與文風有所差別,兩個版本的內容大致相同。也許顧城未經謝燁同意,將第二個版本(基於先前的手稿)交給劉震雲,見Li Xia, “Gu Cheng's Ying'er: A Journey to the West,” in Li Xia ed., op. cit., pp. 61-75。李俠是該小說第一個版本的英譯者。亦見Raoul David Findeisen(馮鐵), op. cit., pp. 145-158。第三個版本為繁體字版,由台北圓神出版社印行;它以作家出版社的版本為準。筆者使用的為台灣版。
[113] 溫泉信等〈顧城,激流島屠城〉,收入《顧城棄城》,頁五○。
[114] 顧城《英兒》(台北:圓神出版社,一九九三),頁四二。
[115] 譬如見史明〈詩人顧城如何寫小說〉,收入《顧城棄城》,頁一五一。
[116] 顧城《英兒》,頁三八八。
[117] 同前註,頁三九四。
[118] 同前註,頁一六八,一六七―一六八,一六七。
[119] 同前註,頁一六。
[120] 同前註,頁二一八。
[121] 見註91。
[122] 顧城《英兒》,頁一七八。
[123] 同前註,頁四三九―四四○。
[124] Jean-Fran?ois Lyotard, 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A Report on Knowledge, trans., Geoff Bennington and Brian Massumi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4), p. 37.
[125] 見蘇英〈顧城方死,遍地《英兒》〉,《顧城棄城》,頁一四六―一四八。
[126] 譬如見羅長祿、張頤武、韓毓海、孔慶東等的討論,收入《顧城棄城》,第九部分。
[127] 羅長祿〈詩化罪惡――顧城之死的輿論風向〉,收入陳子善編《詩人顧城之死》(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三),頁九○―九二。
[128] 顧城〈無名的小花〉,《顧城詩全編》,頁四○―四一。
[129] 見周邁〈詩人,暴君〉,收入《顧城棄城》,頁三二三―三二四;呂滇雯〈詩人的死亡和道德〉,收入《顧城棄城》,頁三二○―三二二。
[130] 見劉哲〈黑眼睛穿透不了黑夜――詩人自殺與文化解構〉,收入《顧城棄城》,頁三二五―三二八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