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的现代取象
现代八卦取象
八卦与现代基本物理学
八卦与现代理论物理学
八卦现代应用
爆笑:四大名著现代版
最新热门    
 
后现代主义与文学本质言说之可能

时间:2009-8-8 16:45:48  来源:不详

今天,后现代主义已经进入了中国的文学理论界,最近出版的几部文学理论教材证明了这一点。陶东风的《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王一川的《文学理论》和南帆的《文学理论(新读本)》就是影响较大的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理论著作。这几部论著运用解构主义理论,取消了关于文学本质的论说,代之以文学理论的历史描述;运用新历史主义理论,把文学理论还原为意识形态和话语权力的建构。这是一种值得注意的变化。一方面,它拓展了文学理论研究的新视野,打破了传统的文学研究的模式,特别是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的模式,从而与当代世界文学理论接轨,推动了文学理论的现代建设;另一方面,它也使文学本质的言说失去了合法性,文学理论的建构被取消,代之以历史的陈述,从而可能导致绝对的历史主义甚至虚无主义。因此,如何合理地接受后现代主义,并且在当代条件下进行文学理论建设,成为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的、现实的问题。本文认为,后现代主义的反本质主义,是基于对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的批判,那就需要对形而上学进行考察,以明确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是什么、后现代主义能够和已经解构什么、不能和没有解构什么,从而回答文学本质的言说如何可能的问题。

 

一  后现代主义消解了实体和文学的实体性本质

后现代主义消解了实体论的本质主义,从而瓦解了传统的形而上学体系,后现代主义的价值也在于此。形而上学是古典哲学的形态,它建立在实体观念的基础上。古代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与主体分离的客观世界,它相信在现象世界的后面存在着实体,实体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本质。因此,古代哲学首先确认实体,并且把实体当作自明公理,进行逻辑的推演,以揭示具体事物的性质。这就是“一决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及其思想方法。在形而上学的体系影响下,形成了所谓“本质主义”,即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寻求事物的绝对本质。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也体现在文学研究上面。传统的文学研究也是从所谓“世界的本质”即实体出发,来推演文学的本质。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体,因此提出了艺术是理念的再模仿的理论。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是实在的物体(质料加形式),因此提出艺术模仿现实的理论。黑格尔认为实体是理念,因此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切都植根于形而上学的实体论的本质主义。苏联文学理论提出了“文学是现实的反映”说,也是源于物质本体论,认为存在着物质实体,文学反映物质世界,从而是一种变相的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

现代哲学抛弃了实体观念,进而摧毁了形而上学。洛克和休谟在经验主义的立场上否定了实体的存在。洛克认为一切知识都导源于直接经验,因此所谓实体是不可知的。休谟认为实体不过是思维产生的错觉,不存在超经验的实体。康德综合了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认为认识只能把握现象世界,不能把握实体(物自体),把实体(物自体)列为信仰的对象,从而抽走了实体存在的根据。海德格尔批判传统哲学把本体论范畴“存在”错误地当作“存在者”即一种实体,而实体不过是一种虚构。分析哲学认为只有可以实证的非分析命题才是有意义的,而关于实体、存在的论说都只是语言的误用,形而上学的问题只是无意义的假问题。后现代主义哲学更彻底地摧毁了实体观念。解构主义认为语言并没有确定的所指,而只是不断推延的“能指的游戏”,因此也没有终极的意义。新历史主义认为一切都是历史中的存在,是意识形态和话语权力的产物,不存在超历史的本质。总之,现代哲学认为,不是实体是否存在的问题,也不是实体能否认识的问题,而是谈论实体没有意义。这样,形而上学中所谓的实体、本质、绝对真理等也就被解构了。

后现代主义的积极意义在于消解了实体论的本质主义,即认为世界的本质是实体,实体决定一切现象的观念。在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影响下,传统文学理论也受到了致命的冲击。后现代主义终结了传统的文学理论模式,形成了以解构代替建构,以历史代替理论的新的文学理论模式。关于文学的本质问题的言说被废止了,代之以对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文学观念以及它后面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力的考察。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打破了形而上学的实体论本质主义,注重文学的历史性,揭示了文学后面的意识形态和话语权力。这些都是它的积极方面。对于中国来说,传统文学理论也存在着形而上学的实体论本质主义影响,因此后现代主义的引进,对于文学理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从苏联传入的反映论的文学理论,认为文学源于现实,而现实是客观的实体,体现着客观的历史规律,因此反映现实的本质规律就是文学的本质。在这种文学理论的体系中,现实主义成为唯一合理的文学模式,因为它能够真实地、客观地反映现实。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理论否定了客观实体以及作为其反映的真理的存在,文学成为一种话语形式,受到特定的意识形态的塑造。这样,就彻底地否定了反映论的文学观。同样,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也否定了主体性的文学理论。上个世纪80年代,主体性文学理论取代了反映论的文学理论而成为主流,它主张文学是主体性的创造,体现着人的本质。这种文学观实际上把主体(人性或人的本质)当作实体,文学成为人性或人的本质的表现。后现代主义同样解构了主体性文论。它认为主体、人性或人的本质都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意识形态、话语权力的构造,因此,文学也不是普遍、永恒人性的表现,而是意识形态和话语权力的构造。这样,后现代主义就彻底地****了主体性文论。对实体论本质主义的文学理论的批判,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历史贡献,它以极端的形式解构了旧的文学理论,为新的文学理论建构开辟了道路。

后现代主义文论像后现代主义哲学一样,也存在着理论的缺陷。首先,后现代主义特别是解构主义,不仅消解了实体论的本质主义,而且也取消了一切关于世界本质的言说。这样,在消解了绝对知识、终极真理的同时,也否定了一切确定的意义,认为一切言说都没有确切的所指,仅仅是能指的游戏;事物没有本质,不能言说事物的本质,这样就走向了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本文认为,虽然言语的意义不是绝对准确、固定的,但也不是任意的、没有所指的,而是有一定的意义范围的。这是因为,一定的历史环境和语境,规定了言语的意义范围,因此才可以考察和言说事物的本质。当然,这个本质不是绝对的、超历史的,而只能是历史性的。这就是说,被解构的是实体论的本质主义,而不是历史性的本质言说。文学的本质问题也是一样,一方面不能把文学的本质实体化、绝对化,像形而上学那样寻找文学的绝对不变的本质;同时,也不能说文学无本质,放弃对文学性质的研究,甚至认为文学就是文化,没有什么特殊的文学性,导致文学取消论。应该而且可以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考察文学的本质并形成文学理论,就像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考察政治、道德等其他人文现象并形成政治、道德理论一样。这就意味着,不能回避关于文学本质的言说,尽管这种言说不具有绝对的真理性,只具有历史的真理性,但又必须对文学作出历史性的阐释,而不能仅仅以对以往的文学理论进行解构性的批判,并以此代替文学理论本身。

其次,后现代主义特别是新历史主义考察文化、知识的历史性,从而揭示其后的意识形态和话语权力,这是其深刻之处。但是,它的绝对历史主义又走向谬误。本文认为,事物既是在历史中变化的,具有历时性,同时又有超历史的共时性;绝对的历时性就像绝对的共时性一样是不可思议的。而且,把一切文化、知识都归结为意识形态和话语权力的构造,否定相对独立于意识形态的思想文化领域的存在(如科学、艺术和哲学等),又是另一种谬误。后现代主义文论也是一样,它既有深刻之处,也存在着偏颇。后现代主义文论认为文学没有所谓本质,只有随历史而变化的文学观念,而文学观念又是受到意识形态和话语权力支配和构造的。乔纳森·卡勒认为“文学就是一个特定的社会认为是文学的任何作品”[1]。这样,文学等于文化等于意识形态,甚至只是一种“惯例”,文学理论就是揭示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和文学观念的历史性。这导致一种文学取消论,以文学以外的东西来解释文学本身,或者干脆取消文学本身。这不符合人们的文学经验,也不符合文学的历史发展。

最后,更为重要的是,后现代主义否定了文学的超越性,也就是否定了文学的审美本质,这是本文要重点讨论的问题。

        二  后现代主义不能消解文学的意义和超越性(审美)本质

    后现代主义消解了实体,但没有消解掉意义,因为实体已经转化为意义。意义与实体不同,它不是客体性的,而是主体间性的,是主体对世界的解释的产物;它不是超历史的绝对存在物,而是在历史中发生和存在的。同样,后现代主义消解了文学的实体性本质,但没有消解掉文学的意义。这样,文学的本质就可以理解为文学的基本意义。文学的意义是可以言说的,因为意义就是理解、阐释的成果。问题在于,文学的意义有不同的层次,对它们的言说也有所不同。按照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文学没有确定的意义,仅仅在历史中变化不定。而本文认为,在作为基础的现实层面上,文学具有现实意义,主要是意识形态。文学的现实层面是历史地变化着的,现实意义是历史性的意识形态。在这个角度上,也可以说文学没有超历史的确定的本质。在超越现实的审美层面上,文学超越现实的审美意义,也就是对生存意义的领悟,因此文学既具有历史意义,又超越历史意义,具有审美的超越本质。

后现代主义否定了形而上学,但不意味着取消了形而上学提出的问题。形而上学的存在,根源于人类对终极意义的追求。在现代视野之下,形而上学的终极存在物——实体被否定了,实体论的本质主义被****了,但人类对存在意义和终极价值的追求、追问并不随之消失,相反,它将永远伴随着人类的历史。因此,也将永远存在着一个超越性的领域,如此才有哲学、美学以及宗教的存在。海德格尔批判了把存在等同于存在者的实体论形而上学,但同时又提出了自己的超越论形而上学,以回答“‘存在为什么在’的在的意义问题”。在传统的形而上学体系中,本体界统领现象界,此岸服从彼岸,因此实体可以解释一切现象,这是西方式的天人合一。现代性发生后,天人分离,此岸与彼岸、现象界与本体界分家,本体界只是超越的领域,不再支配现象界,现象界后面也不再有实体,世界的实体性的本质被消解了。但是,由于超越性的领域仍然存在,因此,超越性的本质仍然存在,只不过它不再是现实世界的根据,而是对现实世界的超越。所谓超越性的本质,是指存在的终极意义,它超越现实存在,是对现实存在的反思、批判的产物。因此,反对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并不是说世界没有本质,也不是说不能谈论文学的本质,而是说没有了实体性的本质,但仍然存在着超越性的本质,这个本质不再与现实世界具有同一性,不再决定和阐释现实事物的性质,而是对现实存在的超越,是对现实存在的反思、批判。这就是说,反对实体论的本质主义,主张存在论的本质主义,这才是对反本质主义的正确理解。后现代主义没有也不可能消解形而上学的问题和超越的领域,没有也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