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体用总诀『官讼占第…
四柱点穴七十七论
自立的资本(十七)
公司员工学习十七大心得…
“改造+恋爱”:索解十…
“十七年”文艺稿酬制度…
“反思十七年”与中国戏…
最新热门    
 
十七、十八世纪北京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之探因

时间:2009-8-8 16:45:57  来源:不详
nbsp; B13见李晟文《明清时期法国耶稣会士在中国与北美的传教活动之比较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出版黄时鉴主编的《东西交流论谭》,第209-210页。
    B14关于所谓的"礼仪之争",包括GOD的中文译法和中国教徒是否允许参加祭祖、祭孔的活动等,自利玛窦死后不久就开始,大多数耶稣会士坚持利玛窦的"适应政策"。1654年卫匡国专赴罗马,向教廷作解释。1656年,教皇亚利山大七世批准如下声明,即"如敬孔和敬祖的礼仪,真是像卫匡国所说,属于社会礼仪,圣座准许中国信友可以举行"。然而,教皇格肋孟第十一世于1704年颁布《自登基之日》诏谕,宣布禁止中国教徒参与敬孔、敬祖活动,否则将被逐出教门。见罗光《教廷与中国使节史》第94页、第101页。
    B15葡萄牙籍味增爵会修士福多明我于1801年(嘉庆六年)进京,同年12月19日被授予钦天监右堂,1806年(嘉庆十年)1月升任左堂,1808年(嘉庆十三年)又升正堂,并兼理算学馆。见《历史遗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118页。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