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在武术及中医中的应…
一个警察眼中的修脚女
补课永远是众多学子心中…
这一年,一个个公众眼中…
《四世同堂》中的官场“…
京剧——“国粹”,还是…
小心辨识窗帘定做中的猫…
追踪:湖南局长撞人案中…
我眼中的微软激情文化
求则:与工作中的老板以…
最新热门    
 
影视中的日本社会

时间:2009-8-8 16:46:21  来源:不详
混迹江湖、没有正当职业的寅次郎不同,影片中的“钓鱼迷”是一名企业职员,但他幽默率真、开朗乐观、懂生活、重情感,个性魅力十足,也深受观众喜爱。影片在幽默、轻松的氛围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位酷爱钓鱼的企业职员与他的总裁上司结下深厚友情、享受钓鱼乐趣的故事。电影的巧妙之处在于将他们的友情建立在互不知晓对方身份的前提下,当总裁和小职员一旦互相知晓对方身份,他们之间友情便尽显尴尬。影片揭示了在人情冷漠、等级森严的日本现实社会中,人们希望建立一种平等、融洽、相互尊重的上下级关系。

  如同小津导演喜欢把东京作为电影舞台一样,如今反映都市青年人生百态、邀请当红明星加盟青春偶像剧,也喜欢把东京作为爱情故事的发生地。林立的高楼、巨幅广告、潮水般的人群、璀璨的夜色,24小时店、自动洗衣房、自动贩卖机、专出售盒饭的“便当屋”……二十一世纪的东京依然是年轻人的梦想之都,它所散发出来的大都市气息依然对大批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充满了诱惑。

  在《悠长假期》《东京爱情故事》《恋爱世纪》等青春偶像剧中,日本传统的物质和精神的“家”、“家园”已退出了新一代导演的视野。年轻人彻底抛弃了日式木结构建筑的“家”,寄居于钢筋水泥的公寓大楼里。梦想、喜悦、迷惘、痛苦等作为纯粹的私人感情,不再有社会和家庭的参与。他们抛弃“家”,抑或为“家”所抛弃的一刻,注定了他们将孤独地在都市里漂泊的命运。这些失去家庭羁绊和关爱、孤独又时尚的单身男女们似乎变得千人一面。他们穿梭于公寓、办公室、24小时店、拉面屋、咖啡厅、小酒馆……住宅区中间的小公园、写字楼和公寓的楼顶似乎成了他们表达私人感情的必选之地。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会到树影婆娑的小公园长椅上坐一坐,或在白天属于孩子们的秋千上荡一荡。导演们喜欢在主人公的公寓里安排一扇看得见东京塔的窗户,夜色中璀璨的东京塔散发出的浪漫掩盖了都市的不尽如人意,给这群在都市打拼的年轻人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青春偶像剧较少触及社会、政治以及敏感的时事问题。工作对年轻人来说已不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在人生中占据重要地位。一些年轻人看到为企业卖命却被企业抛弃的父亲的下场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毕业后不急于就职,而是心安理得做起了自由自在的“打零工者”和“自由职业者”。沉默、勤勉、认真、负责、不善表露情感的一代人已经完全让位于注重现在、注重自我的新一代。

  在女性解放的口号喊了一个世纪后的日本,女性对于选择做专业主妇还是做职业女性仍然充满矛盾。正如《恋爱时间》里的那对一个选择职业、一个选择家庭的姐妹俩,各自品味着不同的人生缺憾。一些已经走入婚姻的女性,为了不丢掉工作而选择少生孩子或不生孩子。近年来日本女性平均生育孩子数目持续走低,一再刷新的数字一次次为少子化现象敲响了警钟。少子化不仅导致劳动人口减少、老龄化加剧、消费低迷、经济衰退,给日本的社会和经济带来种种负面影响,也关系到养老金、医疗、老人护理等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日本政府迫切希望解决的重大课题。近年来,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但并未使少子化现象得到根本缓解。到了结婚年龄而不急于走入婚姻的年轻人在政府鼓励结婚和生育的优惠措施面前无动于衷,晚婚和独身现象不但没有丝毫改观,反而愈演愈烈。“与其走入没有十分把握的婚姻,不如享受自由自在的人生”是不少青年男女为保住现有生活质量而逃避婚姻的普遍想法。据统计,日本20岁到30岁之间年轻人的独身现象非常严重。在1970年到2000年的30年间,25岁到30岁之间的女性未婚率从18%上升到54%,30岁到35岁之间的男性未婚率从12%上升到了43%。

  日本年轻人不急于结婚,但却不等于不要爱情,只是二十一世纪的爱情已不意味着婚姻的开始,而是一段缘分,一份孤独中的温情与慰藉。日本的青春偶像剧大都以爱情故事为主线,特别是那种突如其来的、猜忌和磨合的爱情带有现代都市的唯美与浪漫。如《悠长假期》中合租一套公寓的男女原本有着迥异的人生轨迹,女的反叛、大胆、热烈、随心所欲,男的优雅、内向、有才华。年龄、性格上的巨大差异并没有妨碍他们走向爱情。青春偶像剧中的青年男女在孤独中渴望着爱情,以爱情来慰藉心灵、排遣寂寞,迎合了那些远离政治、关注自我、沉湎于漫画书的日本年轻人的审美趣味。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日本经济的发达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本社会民族主义思潮日益发展。其突出表现在谋求大国地位、美化侵略战争并为其寻找借口以及政治上企图修改宪法第九条的“改宪逆流”上。1998年美化日本甲级战犯东条英机、为侵略战争翻案的影片《自尊——命运的瞬间》的出现,可以说是民族主义思潮在电影上的表现。该片耗资15亿日元,将双手沾满亚洲人民鲜血的东条英机重新塑造成一个爱好和平、为了自卫和把亚洲从西方殖民主义者手中解放出来而战、为了维护日本和天皇的尊严而主动承担战争责任的“英雄”。2005年年底又一部耗资15亿日元,描写二战中日军吨位最大、战斗力最强的“大和”号战舰的电影《男人的大和》公映,该片讲的是1945年4月“大和”号战舰被美军击沉时三千余名年轻士兵与战舰同归于尽的故事。影片从始至终弥漫着一种二战期间日本军人的“赴死”精神,在日本社会引发了“大和热”。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当今的日本已完全不同于战后和平主义思潮占主流的时代。作为一群割裂了传统、失去了梦想、消失了信念、无所归属、充满焦虑和绝望的群体,很多日本人正逐渐失去对民族历史独立思考和评价能力,任由一些右翼政治家和知识分子的观点所左右。

  战后60年的日本影视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对传统有着深深眷恋却又逐渐背离传统的日本;一个兢兢业业创造着财富却越来越难以享受财富带来的幸福的日本;一个希望在国际上更加强大却不能与近邻交好的日本;一个曾对战争深恶痛绝表示永远放弃以武力解决争端却越来越不愿正视侵略历史的日本;一个不断往前走又不知道下一步会走向何方的日益孤独迷惘的日本……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