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文艺复兴,是近代西方走…
1998年以来中国近代社会…
图解近代旗袍发展史
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
阿英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
论清代洋务官员的思想近…
近代日本文教体系重建分…
边缘焦虑·国家主义思潮…
皮锡瑞的“《春秋》非史…
近代粤海洋商业文化论
最新热门    
 
近代江湖文化研究论纲

时间:2009-8-8 16:47:17  来源:不详
 
【内容提要】
江湖社会具有独特的江湖文化内涵。江湖文化就是指存在于江湖人、江湖社会中的各 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江湖文化伴随传统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古代的巫、医、百戏实为江 湖文化的源头,明清以来,传统江湖社会逐渐成型,演至近代,江湖文化有所增益变化 ,但基本内容没有改变。江湖人物,谓之“三教九流”,江湖行当,称作“五花八门” ,江湖社会包含了诸多独特的文化内容。延续至近代的江湖文化具有流动性、欺骗性、 秘密性、一定的反社会性等特征。以“近代江湖文化”为对象展开研究,具有拓展历史 学、社会学研究的学术意义,以及为当今社会治理江湖问题提供借鉴的现实意义。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庙堂”与“江湖”实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揭示了传统中国社会的“显性
”与“隐 性”。对于江湖或游民社会,李慎之先生在为王学泰著《游民文化与中国
社会》一书所 作序言中称之为“另一个中国”。(注:参见王学泰《游民文化与中国
社会》,学苑出 版社1999年版,第1页。该书洋洋40万言,主要是从《三国演义》、
《水浒传》等角度 对所谓“游民文学”进行阐发,而对游民社会、游民文化之主旨
并未能深入挖掘,否则 ,本文或可就此打住。)确实,在传统农业社会的边缘,存在
着一个江湖社会,以及由 江湖社会孕育出的江湖文化。进入近代,由于社会转型的
原因,江湖社会更是扑朔迷离 ,江湖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复杂。近20年来,一方
面由于市场经济对出版界的渗透、 侵蚀,出现了大量猎奇江湖的书籍;另一方面,
由于江湖社会之波诡云谲,其人其事不 登大雅之堂,一般学者很少涉猎其中。
    目前,社会史研究方兴未艾,若能对江湖文化深入发掘,开展系统研究,势必有
助于 学术创新,并为人们认识一个真正的中国提供窗口。本文试图曲径探幽,以江
湖文化的 产生与发展为线索,以近代江湖文化的基本内容为主要论述对象,以期有
助于相关问题 的深入研究。

                      一、“江湖文化”诠释

    “江湖”、“江湖社会”与“江湖文化”,这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历
史上 和现代社会中流传许多涉及江湖的词语,如流落江湖、浪迹江湖、遁迹江湖、
走江湖、 闯荡江湖、吃江湖饭、江湖义气、江湖好汉、江湖骗子、江湖生意、“人
在江湖,身不 由己”、“人在江湖,心怀魏阙”,等等。要了解“江湖文化”,就
得先从“江湖”说 起。

    “江湖”本意指长江和洞庭湖,后泛指三江五湖,即自然界所有的江河湖海,这
不难 理解,但从春秋以后,“江湖”一词逐渐抽象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
特殊名词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末,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成就一番事业
后,“乘扁舟 浮于江湖”。[1](P292)《南史·隐逸列传》云:“或遁迹江湖之上,
或藏名岩石之下 ,斯并向时隐沦之徒欤?”又说:“故有入庙堂而不出,徇江湖而永
归。”[2](P1067) 唐代杜牧《遣怀》诗云:“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 青楼薄幸名。”[3](P350-351)清人卓子亭《新刻江湖切要》
卷首有诗云:“我家田地 在江湖,不用耕兮不用锄;说话未完苗已秀,再谈几句便
收租。”(注:[清]卓子亭: 《新刻江湖切要》,光绪十年苏州银杏山馆刊本。该书
又名《江湖切要》、《江湖切》 。)

    从上引数条记载来看,“江湖”一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具有多重含
义。 范蠡携西施“浮于江湖”,此处的江湖一词既有江、湖本义,也含有范蠡主动
退隐之意 。《南史》所云“遁迹江湖”,杜牧的“落魄江湖”,则是不容于官场、
被迫在社会上 混迹之意。如此,江湖已从自然地理名词引申为一个具有文化内容的
概念。当然,与退 隐官僚、落魄文人所寄生的江湖有所不同的是另一个江湖,即所
有社会边缘人聚合的地 方,一般叫做“江湖社会”。

    江湖社会具有独特的江湖文化内涵。曲彦斌说:“无论哪个民族或国家,或者实
行的 是何种社会制度,都存在着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相伴依存的现象。而且,古
往今为, 在各种非主流文化层面中,几乎都存在着同主流社会相谬的社会群体所具
有的潜性文化 链结。在中国,这种潜性文化链结,我暂称之为‘江湖文化’。”[4]
(P254)“主流文 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划分有助于我们认识江湖社会,至于“潜性文
化链结”一词,作者 当指“社会边缘或下层”的文化因素,前引王学泰著《游民文
化与中国社会》则将“游 民文化”的载体称为“隐性社会”。

    有人认为“江湖”在其演变中产生了两个引申义。一是指隐士隐居的场所。隐士
指隐 居江湖的人,他们并不与正统的社会秩序截然对立,故称不上纯粹的江湖人。
二是指一 种飘忽不定、浪迹四方的生活状态,今天所谓“江湖”的含义,通常都是
指的这一点。 用“江湖”流动的、湍急的、神秘莫测的水比喻动荡的生活,二者相
似之处有三个方面 :一是江河湖海遍布神州大地,江湖中人闯荡江湖,就是走江过
湖,四处漂泊,像水一 样时时流动;二是江湖深浅莫测,比喻出外谋生吉凶难卜,
充满艰险;三是江湖中人尝 尽辛酸,饱经风霜,正如江河穿山过滩,千回百折,有
久经锻炼、阅历丰富的含义。[5 ](P1-2)闰泉认为,许多人不得不去闯荡的那个“江
湖”指的是一个社会,一个江湖人 生息于其中的领域。江湖是与正统社会相对立的
一个秘密社会。这个秘密社会不一定有 完全统一的组织形式、固定的法律规范,但
它有形形色色的人物、五花八门的团体、相 对稳定的规矩和道义原则、稀奇古怪的
语言,它们共同构成了江湖这一充满神秘色彩的 奇异世界。(注:参见闰泉《江湖文
化》序,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第1-2页 。一般而言,“秘密社会”由秘
密教门与秘密帮会构成,也属江湖范围。作者这里所说 的秘密社会显然是泛指整个
江湖社会。可以比较下文讲到的江湖特征。另外要注意的是 ,上引《江湖社会习俗
》与《江湖文化》,篇幅不大,对江湖文化现象只是作了初步的探讨。)

    江湖社会脱胎于主流社会,又与主流社会(或曰正统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其 自身的演变过程中,在主流社会的影响下,形成了种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我认
为,一言 以蔽之,江湖文化就是指存在于江湖人、江湖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
和。江湖文化 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流动性。江湖中人的成分基本上是游民。游民两字包含至广,举凡一切身无
恒业 之辈均可称为游民,其主体来源于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商贩和城市贫民,
以及没落 的官绅文人及其子弟,也就是从传统的士农工商四业或曰正当职业中分离
出来的分子。 因为“身无恒业”,又要谋生,不得不在社会上四处奔走,流动求生
。但要注意,并不 是所有流动性的职业都属江湖行当,如行商。

    二是欺骗性。一般走江湖的,“以江为眼,以湖为口”。所谓眼,要像江水一望
无际 ,眼界要宽,眼光要亮,这样才可通行无阻,到处为家;所谓口,混江湖的凭
嘴吃饭, 要有口才,要有口艺,而湖水泱泱,深广无穷,在混世门路中,以口艺最
难。他们的口 号有:“学到老,难学好,一生一世学不巧。”又有“学会口艺,不
想手艺”。所以切 忌口满,必须谦虚,方能一帆风顺,不至有翻船之虞。认为这是
行规上首要的一条。但 是,揭开内幕,撕破外衣,他们也不讳言:所谓眼,要有贼
眼、千里眼、夜行眼,看啥 人用啥货的眼;所谓口,要有说得天花乱坠的流利口齿
,要有随时应变的锐利口锋,要 有不怕辱骂宗祖的昧心口技,要有天衣无缝的说谎
口才,即要有海口、刀口、血口是也 ——这才是江湖上最本质的东西。[6](P572)所
以,无论江湖人面对的是谁,目的都是 要获得(主要是骗得)钱财。但要注意,并不
是所有的江湖行当都带有欺骗性,如大部分 江湖艺人;还有,社会上骗术流行,并
不限于江湖行当,如官场。

    三是秘密性。江湖位于社会的边缘,或者说,江湖是社会的变异。江湖中人被社
会所 排挤、抛弃,生活于社会的边缘、下层,他们为了在江湖上立足,在社会上生
存,往往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