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以来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述评
作者:左玉河
“社会文化史”是一门社会史和文化史交叉的新学科。关注下层社会,打通文化史、思想史与社会史,注重思想、观念与社会的互动,是“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基本路向,也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的一个新趋向。法国年鉴学派明确批判传统史学重上层、重叙事的弊病,提倡总体史、社会史,标明了关注下层平民及注重分析综合的方法论取向。欧美学术界兴起的“新文化史”学派,也同样强调思想史与社会史的结合。近年来,随着西方沟通社会史与思想史的所谓“新文化史”学派的著作(如美国艾尔曼的《从理学到朴学》、《经学、政治和宗族》)被陆续介绍进来,国内许多研究者已将研究重心转移到社会文化史方面,注意从社会文化史角度考察近代社会的变迁,出现了一些可喜成果。本文主要通过对1998年以来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之分析,对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基本趋向作简要述评。
一、社会文化史研究的逐步拓宽
社会文化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在逐步兴起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社会文化史研究室在刘志琴研究员的主持下,提出了“社会文化史”的基本理论框架。经过四年多艰苦的努力,按照这种基本理论和方法,完成了《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前三卷的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由刘志琴主编,李长莉、闵杰、罗检秋分别执笔的三卷本《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1],以大量报刊、笔记等详实的资料,运用编年专题的新体裁,对1840至1921年八十年间,在中西新旧文化冲突和融合中,世态民情、风俗习尚、社会热点和民众思潮的起伏变化,民众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的演变,作了比较详实的记述和简要分析;对这个过去研究很薄弱的领域,作了基础性开拓,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这套著作的出版,标志着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经形成。
1990年代中期以后,社会文化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得到较快发展。1997年底,中国现代史学会在重庆召开“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