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炸出…
美日印军演欲对中国“东…
中国男色的花开花落
中国第一部男色电影
中国仁义的富商从古至今…
网友坦言中国联通WCDMA…
当中国人的谋略演变为耍…
台湾若想得通 中国当局…
中学课文在以极尽妖魔化…
中国的文化背着“另类”…
最新热门    
 
中国青年出版社与《红岩》的生产

时间:2009-8-8 16:48:01  来源:不详
万册;《三代人的脚印》去年九月出版,前后印了九次,共印了八十六万册。在政治读物方面,我们也着重抓了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人生观教育读物。前几年出版的《团章讲话》、《青年修养十二讲》印数都在几百万册以上。去年下半年出版的《农村阶级斗争知识讲话》,至今已印二百一十七万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万恶的地主阶级》,半年内共印十八次,达二百五十八万册。”[4] 这段话不厌其烦地罗列了一大堆书名和数字,在当时的文化时空必定有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今天的文化语境中看起来很像是“文物”的“‘四史’读物”,实际上是很有意义的文化征候和文化“遗迹”,它是与被我们后来“定”为经典的“三红一创”等文学读物,以及今天还经常见到的政治读物并列或单列的一类“读物”。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和“三红一创”是同属一个类别的“重点书”和“重大题材”,同样拥有广大的读者和庞大的发行量,这一堆数字让我们对《红岩》令人不可思议的发行量变得可以思议。这种并列和并置,让我们可以探究贯穿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文本之中的话语规则,从而把《红岩》等文学文本视为一套话语网络中的构成成分,正如福柯所说:“一本书从来没有断然分明的边界。它超越标题、超越第一行和最后一个句号,超越内在结构和独立形式,而陷入一个与其他书籍、其他文本、其他句子相互参照的系统中。它是这个网络中的一个结。……只有基于一个复杂的话语场,它(一本书)才得以显示和构筑。”[6] (P201)

    三、作为“重点书”出版的《红岩》

《红岩》列为中青社的“重点书”,这从中青社的编辑档案中可以证实。在中青社出版的所有书籍中,《红岩》的档案卷宗是最厚实的,虽然这种“厚实”并不能说明一切。但中青社档案中的一份文件——署名“中国青年出版社”的《抓重点书的一些情况和体会》却明白地告诉人们,《红岩》是中青社“重点书”中的“重点书”。这篇文章(1964年1月边春光在文化部召开的农村读物出版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稿)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怎样出好重点书?”第二部分是“《红岩》是怎样抓的?”很显然,《红岩》是作为中青社抓重点书的最大成果和典型个案来展示和剖析的。当然,这篇文章只是事后的总结。事实上,在事前也就是《红岩》成为事实上的“畅销书”之前,没有人能够明确地预知它出版后的殊荣。在责任编辑张羽五六十年代的工作日记中,几十年之后用红色毛笔勾出因而变得相对醒目的有关《红岩》的事情也不过是他诸多繁杂编辑事项中的一项,并没有过多的特异之处。在《红岩》刚刚出版之后,有关《红岩》的转载和评论也只是在与中青社同属一个行政系统的《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杂志上运作,《红岩》的清样也曾送《人民文学》、《延河》等正统文学刊物希望得到刊用,但都被认为文学性不够而泥牛入海。《中国少年报》在《红岩》定稿之后也曾拿去两节,但被认为“不适合该报”而原样退回。实际上,即使在《红岩》的文学史地位已成定局的今天,中青社的一些老编辑还是认为《红岩》从文学上讲不是一部成熟的作品,还不到或者说还没有修改到出版的水平,还有进一步提高的余地。因而,假如当年的编辑们能够准确地预知《红岩》出版后的盛誉,他们就会把它抓得更紧,下的工夫更大。因而,《红岩》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当代发行量最大的小说,这一问题在文学的语境中并不能得到有说服力的解释,只有把它放入五六十年代的知识场和话语网络中,才可能找到它的位置及其特异之处。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