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26期地方政府债券顺利发…
地方政府债券二级市场交…
求测:目前住的这个地方…
世界上哪些地方地震危害…
写字楼里最微妙的三处地…
原汁原味民俗年 到年味…
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
晚清街头文化、下层民众…
地方戏的移植改编:从扬…
探索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
最新热门    
 
地方性知识及其全球性扩展 ———文化对话中的强势弱势关系与平等问题

时间:2009-8-8 16:48:14  来源:不详
外来文明文化的显示之下,表现出它在文化间比较时所有的某种不自足性,它才可以矫正自己发展的惯性,而逐渐走上一条修正的文明文化发展道路。现代化历史所划分出的原发内生与后发外生两类现代化国家的演进历程,或许是对此的一个有效证明。

  就内部条件来看,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其一,强势文化的内在资源耗费逐渐衰竭。这意味着强势文明文化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支配惯性可以终结。而脱离支配惯性的全球性知识建构便可以在相对平等的基础上重新出发。其二,弱势文化的持续成长。这与前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弱势文明文化的持续成长,强势文明文化的自我谦虚是达不到内在需要

    ①参见有关联合国历史的著述。如李铁城主编《联合国的历程》,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与其他文明文化对话的地步的。只有弱势文明文化建立起令人尊重的现代文明文化大厦的时候,文明文化间的平等关系结构才具有实际依托。其三,文化对话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凸显在各种文化体系的内部认知之中。这既意味着打破前述领导性全球化文化在文化传通中的三种定势———即三个统一,也意味着建立平等的文明文化对话现实机制的着实可行。自然,这些条件的满足,乃是一个历史运行的长期过程的产物,它不依赖于我们的良善愿望而出现、而达到。

  就此而言,只有在一个持续努力基点上的、平等的文明文化对话基础之上逐渐形成的全球性知识,才是值得人类真正期望的全球性知识。

  参考文献:

  [1][美]克利福德·吉尔兹.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2][美]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3][英]戴维·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钱穆.国史大纲:下册(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5][美]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M].北京:三联书店,1998.
  [6]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五四以来有关中国的文化趋向和发展道路论争文选·代序[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7][美]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M].林同奇译.北京:中华书局,1989.
  [8][美]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9][德]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行动的合理性与社会合理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