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炸出…
美日印军演欲对中国“东…
中国男色的花开花落
中国第一部男色电影
中国仁义的富商从古至今…
网友坦言中国联通WCDMA…
当中国人的谋略演变为耍…
台湾若想得通 中国当局…
中学课文在以极尽妖魔化…
中国的文化背着“另类”…
最新热门    
 
中国龙:是耶?非耶?

时间:2009-8-8 16:48:20  来源:不详
2006年底,有一件事在国人中引起了一点小小的震动,那就是对龙是否还能作为中国民族象征的争论。其实,相关的争论在早些时候就开始了。2004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狼图腾》,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中华民族所崇尚的“龙图腾极有可能是从游牧民族的狼图腾演变而来”,结果引起了海内外的普遍关注和广泛争议。2006年7月,在网上出现了一名网友的帖子,说我们中国人继承了野猪的聪明、智慧、刚烈、勇猛等文化精神,中国人是猪的传人,而不是龙的传人。此后,中国神话学会一位负责人更是语出惊人,他说:“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来源于熊图腾”。如果说以上几次貌似惊人的观点在社会上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的话,那么,这一次的争论则在全社会引起了普遍的关注。起因是上海某大学教授领衔申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并获得了立项,这项课题的名称就是《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主要内容就是考虑取消“龙”作为中国形象代表的地位,同时塑造新的国家形象标志。其申报的理由就是,“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不多的外国人产生一些不好的联想,从而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此论一出,立刻成为网络和媒体争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龙的传人而自豪,突然有人提出要取消中国龙的象征地位,引起人们的关注自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下面让我们看看中国传统典籍是如何描述龙的,为什么龙能与我们这个民族联系在一起。

  汉许慎撰著的《说文》认为,龙有升天入地的功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小能大,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川。”三国张揖编著的《广雅》认为,有各种不同的龙:“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宋人罗愿在《尔雅翼》中则认为,龙是集九种动物的特征于一身:“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以后历代学人对龙的形态及起源做过探讨。通过这些学人对龙的形态及起源的探究,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龙的存在形态做了理想化、神秘化的描述。与具体的龙如恐龙不同,古人所描述的那种集九种动物特征于一身的龙,其实是不存在的。这种龙的形象是中华民族用集体的智慧创造出来的一种人性化的“动物”,是中国人心目中虚构出来的一个吉祥物,反映着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和各民族大融合的过程。那么,这种不存在的动物,是怎么与我们这个民族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悠久的历史传说:一种传说认为,黄帝在统一中原之前,曾以熊为部落图腾。在战败蚩尤,统一中原后,为了使各部落能紧密团结,具有凝聚力,他把本部落的图腾与其他部落的图腾融合,合成为一种能够代表中华民族共同崇拜的图腾形象———龙。因此,龙的形象蕴含着中华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团结凝聚的历史。还有一种传说从山东省嘉祥县东汉武氏墓群石刻中得到证实。在这组石刻中,有一组古代帝王画像。画像中有伏羲、祝融、神农、黄帝、唐尧、夏禹等十位帝王。其中九位帝王都是人头人身,唯独伏羲氏和女娲画在一起,并且两人都是人身、龙尾。传说伏羲与女娲结婚后生下人类,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于是,龙便与中华民族联系在了一起。

  千百年来,龙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中华民族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灵深处,已经深深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之中,成为全世界炎黄子孙的精神归依和感情纽带!我们中国人也往往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感到骄傲,凡是世界上的友好人士都是以“东方巨龙”来指称中国。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代表着吉祥如意、和谐长久,代表着风调雨顺、丰收幸福,代表着团结一致、生生不息。一切与龙有关系的人和事似乎都是吉祥喜庆的象征。不但龙的各部位都有特定的寓意:如突起的前额表示聪明智慧;鹿角表示社稷和长寿;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表现威严;魔爪表现勇猛;剑眉象征英武;狮鼻象征宝贵;金鱼尾象征灵活;马齿象征勤劳和善良等。而且龙文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符号,是千百年来逐渐形成的,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看待事物的角度,认识事物的态度也截然不同。西方人对中国龙可能引起的一些不良影响并不是我们改变中国龙的形象的理由。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如果退回到一百多年前,中华民族还无法完全把握自己民族命运的时候,当只有回答“是”和“否”的时候,我们只能仰人鼻息、任人宰割。而现在则不同了,中华民族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顶天立地的东方巨人,我们根本用不着西方人来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指手划脚,颐指气使。如果我们按照那些人的思维逻辑,假如有人不喜欢西方人的文化传统,西方人就应该放弃吗?显然这种逻辑是十分荒谬的。

  当然,这场争论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这个启示就是对“龙”的翻译问题。其实,中国龙与西方龙是两种根本不同的动物,不可混为一谈。或许,将中国的“龙”翻译为“Dragon”,本来就是个错误。为了避免这种混淆,已经有学者提出,把“龙”的英文翻译改为发音与汉语接近的“Long”、“Loong”、“Liong”等多种选择。这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总的来说,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的民族性需要得到尊重。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文化的民族性的消亡,只有那些既能够适应全球化,又能够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才能够存在和继续发展。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反过来说,越是世界的就越是需要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保持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立性,确认传统文化的民族身份就显得日益重要。对于我们来说,只有寻找到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之源,才能辨清今后的发展方向;只有寻找到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之脉,才能泽惠中华民族的子孙万代;只有寻找到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之根,才能切实把握中华民族的命运,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