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十年之间
《易经》第一卦到第三十…
《易经》第三十一卦到第…
阳宅三十法秘断 上
中国故事学二十年学术评…
卫生监督所建国60周年以…
“宋江三十六人”漫谈―…
三十年来陶渊明讨论和研…
大陆近二十年《西厢记》…
九十年代文化研究的方法…
最新热门    
 
近三十年大陆及港台简帛发现、整理与研究综述

时间:2009-8-8 16:50:28  来源:不详
>宗教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他的著作主要有《云梦秦简日书研究》(与曾宪通合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敦煌汉简编年考证》(与李均明合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5年)等。
   两岸学者的不懈努力,为八十年代以来简帛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八十年代开始,一些学者开始撰写普及性读物,深入浅出地介绍简牍的一般知识和简牍的整理、研究情况,如林剑鸣的《简牍概述》(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郑有国的《中国简牍学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和高敏的《简牍研究入门》(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这些著作在引导初学者涉足这一领域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在某种程度上也担负起了简帛研究的组织工作,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的《秦汉史论丛》第二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和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秘书处的《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通讯特辑》(总第12期,1986年)就是简牍研究的专辑。
   为了进一步推动简牍研究、加强中外学术交流,在谢桂华先生的组织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战国秦汉史研究室编辑出版了《简牍研究译丛》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和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有计划地选译国外有参考价值的论文,为国内学者了解国外简牍研究动态、借鉴国外同行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便利。
   随着简帛研究的日益繁荣,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简帛研究中心,谢桂华先生担任研究中心主任。在李学勤、谢桂华、林剑鸣等先生的主持下,简帛研究中心先后创办了《简帛研究》和《简帛研究译丛》两个不定期刊物,以便更好地联络国内专家学者和加强海内外学术交流。到目前为止,这两个刊物的出版情况如下:
   李学勤、林剑鸣、谢桂华主编《简帛研究》第一辑,法律出版社,1993年
   李学勤、林剑鸣、谢桂华主编《简帛研究》第二辑,法律出版社,1996年
   李学勤、谢桂华主编《简帛研究》第三辑,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李学勤、谢桂华主编《简帛研究》2001,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谢桂华、陈松长、刘乐贤主编《简帛研究译丛》第一辑,湖南出版社,1996
   谢桂华、陈松长、刘乐贤、赵平安主编《简帛研究译丛》第二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凭借资源优势,也在简牍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84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甘肃省博物馆编辑的《汉简研究文集》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1989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辑的《秦汉简牍论文集》,汇编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1995年,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简牍学研究室聘请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有关专家,组成简牍学研究生导师组,并于同年9月招收了国内首批攻读简牍学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开始有计划地培养简牍研究的专门人才。两个单位还联合编辑了《简牍学研究》第一辑和第二辑,分别于1996和1997年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考古所诸位专家在简牍的发掘、整理、考释以及简牍制度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与深厚的功力,而历史系的教授则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中较为全面地接触了传世文献资料,运用简牍文书印证史实有着良好的基础与条件,二者优势互补,这在简帛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无疑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1991年夏,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中国文物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单位在兰州举办了首届简牍学国际学术讨论会。1999年12月,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在台北举办了“第一届简帛学术讨论会”。这些学术讨论会,促进了海内外的学术交流。
   1999年10月,国际儒学联合会简帛研究中心成立,庞朴任研究中心主任。该中心还创办了“简帛研究”网站(http://www.bamboosilk.org/),用以联络全世界的简帛学者,组织研究,搜集资料,交流信息,加强合作,推进学术。
   郭店楚简是近两年来的一个热点,目前已举办了若干次不同规模的学术会议,并有多个专辑出版。主要情况如下:
   1999年1月,辅仁大学哲学系举办了“本世纪出土思想文献与中国古典哲学研究讨论会”。1999年10月,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哈佛燕京学社、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哲学史学会、湖北哲学史学会在武汉大学联合主办了“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汇编为《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于2000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陈鼓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辑“郭店楚简专号”,三联书店,1999年
   《中国哲学》第二十辑“郭店楚简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中国哲学》第二十一辑“郭店楚简与儒学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
2000年1月29日,国际儒联简帛研究中心在国际儒联总部举行了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讨论的主题是:郭店楚简与经学。会议由庞朴主持。
   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简帛讲读班”,2000年2月26日在清华大学开班。确定讲读班隔周周六在清华大学举行的日程安排。
   2000年8月19日至22日,由艾兰、李学勤、李伯谦三教授在北京大学联合主办了“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亚洲、美洲、欧洲的1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各地新出简帛的介绍,二是对马王堆汉墓帛书《式法》与郭店楚简的讨论。
   走马楼吴简的部分资料公布之后,也有一些研究成果陆续见诸报刊。其中高敏先生有一系列论文在《郑州大学学报》、《文物》、《史学月刊》等刊物上发表,对吴简中所涉及的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问题展开讨论。胡平生和王素两先生先后在《文物》1999年第5期和第9期发表文章对三份文书中的几个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讨论,随后,两人又在2000年的《光明日报》上发表一系列商榷文章。相信随着走马楼简牍资料的陆续公布,研究将会不断走向深入,我们对东吴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生活等,将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2001年8月16日至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学会、长沙市人民政府主办,长沙市文化局、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等数十个单位协办的“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湖南长沙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是新世纪简帛学研究的一次国际性盛会,与会的学者中,许多都是国内或国际简牍学界的领衔人物,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李学勤、谢桂华,北京大学的裘锡圭,香港中文大学的饶宗颐,东京大学的池田知久,韩国汉城大学的李成珪,英国剑桥大学的鲁惟一等,代表着当今简帛研究的最高水准。第二,国外学者与会踊跃,参会人数几与国内学者平分秋色,反映了简帛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第三,会议代表中老、中、青三代阵容齐整,反映了简帛学研究的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在这次简帛学世纪检阅的盛会上,学者们对百年简帛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对简帛学所涉及的各个领域及其分枝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外学者之间,大陆与港台学者之间,老、中、青三代学者之间开展了充分的对话与交流。

                                       三、几点感想

   我们知道,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建立了简帛金石电脑全文检索资料库(参见http://saturn.ihp.sinica.edu.tw/~liutk/shih/)——由于有了这项成果,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查阅《居延汉简补编》的简影和释文。大陆各地保存着如此之多的简帛资料,人才资源也远比台湾为多,如何充分调动大陆人才资源,建立更好更全面的简帛资料库,的确是一个值得考虑的课题。目前,还有大量的简帛文书有待于整理公布。那么,在整理的过程中,能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或许可以一劳多得,避免许多重复劳动。
   在简帛研究方面,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共同研究,这是一条值得借鉴的路子。
   另外,日本的简牍讲读班的经验也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高兴地看到,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也联合举办了“简帛讲读班”。我们希望全国各地有更多这样的讲读班,因地制宜,发挥本地优势,推动简帛研究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本文原载《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通讯》2001年第2期,后来略加修改被《南都学坛》2002年第1期采用,由于本人所掌握的信息不够准确,加之本人的疏忽,文中存在一些纰漏,蒙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陈文豪先生指正,在此致谢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