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的现代取象
现代八卦取象
八卦与现代基本物理学
八卦与现代理论物理学
八卦现代应用
爆笑:四大名著现代版
最新热门    
 
后现代文化的阐释焦虑

时间:2009-8-8 16:51:10  来源:不详
),刘宗坤著《等待上帝,还是等待戈多?》(1996),董光璧著《传统与后现代》(1996),曾艳兵著《东方后现代》(1996),徐贲著《走向后现代与后殖民》(1996),张强著《游戏中破碎的方块》(1996),潘知常著《反美学》(1996),盛宁著《人文困惑与反思--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批判》(1997),张颐武著《从现代行到后现代性》(1997),张国清著《中心与边缘》(1998),杨大春著《文本的世界》(1998),陈亚军著《哲学的改造》(1998),王小章、郭本禹著《潜意识的诠释》(1998),1998年版,河清著《现代与后现代》(1998),王宁著《后现代主义之后》(1998),段炼《世纪末的艺术反思》(1998),王岳川著《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论》(1999),陈晓明《仿真的年代》(1999),方生著《后结构主义文论》(1999)等。发表论文上千篇。 
     出版的译著大致有:杰姆逊著《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1986),詹克斯著《后现代建筑语言》(1986),戈德伯格著《后现代时期的建筑设计》(1987),詹克斯著《什么是后现代主义》(1988),佛克马,伯顿斯编《走向后现代主义》(1991),市川政宪等著《后现代建筑佳作图集》(1991),王岳川等编《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1992),巴思著《路的尽头》(1992),外文所编《后现代主义》(1993),柳鸣九主编《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1994) 哈桑著《后现代的转折》(1994),琳达·哈切恩著《加拿大后现代主义》(1995),大卫·格里芬编《后现代科学》(1995),吉姆·莱文著《超越现代主义》(1995),E.L.多克特罗著《拉格泰姆时代》(1996),唐·德里罗著《天秤星座》(1996),N.霍兰德著《后现代精神分析》(1997),利奥塔德著《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1997),利奥塔德著《后现代状况》(1998),詹姆逊著《时间的种子》(1997),约翰·霍克斯著《第二层皮》(1997),德里达著《文学行动》(1998),保罗·德曼著《解构之图》(1998),杰姆逊著《快感:文化与政治》(1998),吉登斯著《现代性自我认同》(1998),马克·第亚尼著《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1998),埃勒克·博埃默著《殖民与后殖民文学》(1998),福柯著《福柯集》(1998),卡勒著《论解构》(1998),波林·罗斯诺著《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1998)E.博埃默著《殖民与后殖民文学》(1998),彼得·克斯洛夫斯基著《后现代文化》(1999),张京媛主编《后殖民理论与文化批评》(1999),汤林森著《文化帝国主义》(1999),米勒著《重申解构主义》(1999),萨义德著《东方学》(1999),D.凯尔纳,S.贝斯特著《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1999) 罗岗、刘象愚编《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1999)等。
     这几年对后现代后殖民主义研究的学者多起来,而且有不少颇有心得者。 可以说,中国的后现代主义研究成果(包括众多港台学者的成果), 已成为西方学者后现代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参照系,并引起了国际知名学者的兴趣。 
     90年代召开了一些后现代学术讨论会,如在西安召开了"后现代主义哲学文化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了"后现代文化研究国际研讨会",在澳门召开了中外学者关于"后现代主义与国文化建设"研讨会等,而且在不同的艺术圈,包括电影、小说等批评界,都召开过后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艺术的若干讨论会,并出了一些质量参差不齐"后现代主义丛书", 使得这一问题的研究逐渐摆脱了情绪化色彩和那种不负责任的想当然态度,逐渐进入一种严谨的、对话的、互相达到共识的真正的学术研究。

    最后,思维论价值论上的多角度评价。
     在这个世纪的价值论危机中,思维论也从一元走向多层多元,即从超越性、经验性、神圣性走向了世俗性和本能性,从纯粹哲学走向了文化哲学,从精英艺术走向了大众传媒和文化研究。思想的传承创新与思想的变异矛盾共存,传统意识与现代生活在冲突中获得新的话语组合方式。
     后现代哲学研究突破了一般的专题研究或流派研究格局,进入到后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考辨、中国哲学思想与后现代思想的比较、中国当代文化哲学受西方后现代影响的诸多层面研究中,而且对后现代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比较,后现代在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价值论等方面的问题,对后现代与女权主义、后现代与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与启蒙理性、后现代与现代性话语、后现代与市场和大众文化等多层面多维度探讨,都有相当不俗的研究成果。
     后现代哲学批评的要旨是对差异的追求,使思想和哲学成为一种永不停息的自我解构活动。这表明后现代思想家意欲通过比喻性语言将作者和读者引到哲学文化文本所深隐的另一面,瓦解原意的向心性,以一种全新的角度使哲学文本的"沉默"变为文本的"多音谐调"和"众声喧哗"。后现代批评不再去建立文本的所谓统一的意义和思想,而是以怀疑为武器,从文本的不起眼的小地方或具有矛盾、含混的地方去翻掘在既定话语掩盖下的潜在意义,阻绝传统社会批评的直奔中心主题和寻找一个意义的做法,坚持意义的不确定性和自由漫游性,固守意义的播撒性和批评的多元性。显示出后现代式价值逆反使当代哲学走出独尊主义,在多元价值的格局中达到宽容和理解(或误解),共同建构自由的信仰话语空间的努力。
     在后现代思潮东渐之时,其思想范式和话语意向的传入、渗透,其文化过滤和文化交互作用,都有待于本土精神价值选择者自身的强健,只有具有了强健的文化意识和肌体,中国新世纪哲学和文化研究,才会在后现代语境中作出自身文化汰变、转型、创新的真正选择,并在"后思潮"中,禀有清醒的重塑"中国形象"的开放的学术意识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