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的现代取象
现代八卦取象
八卦与现代基本物理学
八卦与现代理论物理学
八卦现代应用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巨…
最新热门    
 
现代主义的幽灵——哈贝马斯论现代性、后现代性和民族性

时间:2009-8-8 16:51:30  来源:不详
能移植到文化领域上来。” 总之,每一种文明形式和文化类型,都有其产生的历史根据和存在的合理性,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陷。因而,哈贝马斯主张将他的交往行为理论和话语伦理学运用于处理不同文化传统和政治、宗教信仰的相互关系,在各种文化价值之间实现符合交往理性的话语平等与和谐相处,反对用任何形式的强权行径解决纠纷的做法。即使在发生了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之后,他仍一如以前,不改初衷:“我仍然坚持应当用相互理解、宽容、和解的立场处理不同价值观和道德观,乃至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差异与冲突。我认为,我提出的交行行为理论和话语伦理学同样适用于处理国际关系和不同文化类型之间的矛盾,即是说,不同信仰、价值、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之间,必须实现符合交往理性的话语平等和民主,反对任何用军事的、政治和经济的强制手段干涉别人,通过武力贯彻自己意志的做法。” “宽容”、“尊重”、“平等”、“理解”、“对话”是贯穿不同文明模式和文化类型如何相处的关键词。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曾提出这样一种论点:任何一种历史形态,一旦发展成熟并作为一种普遍的模式得到贯彻,便开始了它的衰落和消亡过程。“民族国家”这一历史类型伴随着现代化的出现而出现,也必然伴随着现代化的终结而消亡。哈贝马斯认为“民族国家”这一基本政治组织形式由于“在内部受到多元文化主义的强烈冲击,在外部面临全球化的有力挑战,在功能上愈来愈丧失其存在的基础” 。在不久的将来,它必然会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而彻底“消亡”。一个将所有人联合起来,所有民族和种族平等和谐地生活于其中,所有人都享有民主自由权利的“世界公民社会”,再也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结 论

  哈贝马斯顽强捍卫“现代性”与“现代化”的做法,总体上符合历史发展潮流,而完全不给源于“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或“消费社会”)的“后现代性”留下丝毫立足之地则是有失公允的。哈贝马斯为“现代性工程”设计了一套严谨系统的方案是十分可嘉的,富有启发意义和参照意义,而其中的空想性也是明显的,其整套理论基本上是立足于“人有理性”和“人性善”这个预设的前提之上的。虽然哈贝马斯声称每一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都必须将传统融入现代,选择符合自己文化特点的社会形式,但却把西方社会制度视为最完善、最优秀并具有普适意义的,主张在全世界推广和贯彻这一制度。他所构想的“世界公民社会”显然建筑在西方的价值观之上,其核心仍是西方的议会制民主和人权至上主义。断言“民族国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行将消亡,则过于匆忙和大胆,过于夸大了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正面后果,却忽视了其负面后果,不但理论上的论证乏力,他也举不出足够的证据以证明之。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哈贝马斯理论系统中的“真理”、“正义”、“民主”、“信仰”等都是西方普适主义的理解,正如R?斯克鲁顿(Scruton, R)讽刺地谈到,“后现代文化是一个引号中的文化:没有单一的‘真理’形式,没有普遍适用的‘正义’形式,没有广泛认可的‘民主’形式,也肯定没有对一致的‘信仰系统’的渴望。在这样一个不友善的地域,哈贝马斯的工程可以说是反动的。” 尽管后现代主义者对哈贝马斯的批判也是片面和过火的,但却击中了要害,即哈贝马斯的“现代性工程”仍是按西方普世主义方案设计的。当然,这是现实社会中缺乏其它方案参照下的理论折射。不可否认,后现代主义也堕入了同样的陷阱。

注 释:

1 [德]于尔根·哈贝马斯著,曹卫东、付德根译:《后形而上学思想》,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封底。
2 哈贝马斯:《迟到的革命》,法兰克福,1990,第49页。转引自章国锋:《关于一个公正世界的“乌托邦”构想——解读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63页。该书以下简称《解读》。
3 李安东、段怀清译:《现代性的地平线——哈贝马斯访谈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22页。
4 《现代性的地平线》,第122页。
5 章国锋:《关于一个公正世界的“乌托邦”构想——解读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64—65页。
6 《现代性的地平线》,第122页。
7 《现代性的地平线》,第122页。
8 《现代性的地平线》,第123页。
9 《关于一个公正世界的“乌托邦”构想》,第66页。
10 《关于一个公正世界的“乌托邦”构想》,第60页。
11 《关于一个公正世界的“乌托邦”构想》,第59页。
12 《关于一个公正世界的“乌托邦”构想》,第66页。
13 哈贝马斯:《政治短论集》,法兰克福,1981年,第412页,转引《解读》,第62页。
14 《关于一个公正世界的“乌托邦”构想》,第66页。
15 哈贝马斯:《迟到的革命》,法兰克福,1990年,第84页。转引《解读》,第67页。
16 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法兰克福,1985年,第361页。转引《解读》,第68页。
17 哈贝马斯:《从感性印象到象征表现,哲学散文集》,法兰克福,1997年,第205页。转引《解读》,第108页。
18 《关于一个公正世界的“乌托邦”构想》,第106页。
19 [英]尼格尔?多德著,陶传进译:《社会理论与现代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136页。
20 《社会理论与现代性》,第137页。
21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下卷,法兰克福苏尔坎普出版社,1981年,第539页。转引《解读》,第112—113页。
22 《关于一个公正世界的“乌托邦”构想》,第113页。
23 哈贝马斯:《迟到的革命》,法兰克福,1990年,第143页。转引《解读》,第68页。
24 《关于一个公正世界的“乌托邦”构想》,第72页。
25 《关于一个公正世界的“乌托邦”构想》,第66页。
26 《关于一个公正世界的“乌托邦”构想》,第72页。
27 《关于一个公正世界的“乌托邦”构想》,第136页。
28 哈贝马斯:《话语伦理学解释》,法兰克福,1991年,第104页。转引《解读》,第136页。
29 《社会理论与现代性》,第3页。
30 《社会理论与现代性》,第157页。
31 《社会理论与现代性》,第4页。
32 [美]马泰·卡林内斯库著,顾人彬、李瑞华译:《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293页。
33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第293页。
34 《现代性的地平线》,第55页。
35 《关于一个公正世界的“乌托邦”构想》,第72—73页。
36 《现代性的地平线》,第55页。
37 《现代性的地平线》,第55页。
38 《现代性的地平线》,第53页。
39 《现代性的地平线》,第56页。
40 《金耀基自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54页。
41 盛邦和:《上世纪之交东亚传统回归与中国情况》,见《东亚文化论谭》,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第18页。
42 《金耀基自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71页。
43 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译林出版社,2001年,第86页。
44 《现代性的地平线》,第42页。
45 哈贝马斯著,刘北成、曹卫东译:《合法化危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00页。
46 《关于一个公正世界的“乌托邦”构想》,第173页。
47 哈贝马斯:《事实和有效性》,法兰克福,1992,第367页。转引《解读》,第173页。
48 哈贝马斯:《他者的引入》,法兰克福,1996,第318页。转引《解读》,第171页。
49 哈贝马斯:《他者的引入》,第317页。转引《解读》,第171页。
50 哈贝马斯:《从感性印象到象征表现》,第41页。转引《解读》第176页。
51 哈贝马斯:《从感性印象到象征表现》,第41页。转引《解读》,第176页。
52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上卷,第32页。转引《解读》,第121页。
53 哈贝马斯:《事实与有效性》,第364页。转引《解读》,第173页。
54 《哈贝马斯访谈录》,载《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1期,第41页。
55 哈贝马斯:《他者的引入》,第141页,转引《解读》,第194页。
56 《关于一个公正世界的“乌托邦”构想》,第194页。
57 尼格尔·多德:《社会理论与现代性》,第154页。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