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风水原理从《易经》演变…
20世纪《论语》散文艺术…
从简帛《五行》与《礼记…
尘埃落定话凄凉―从《青…
《西风》:“论语派”后…
从《黄鹤楼》到《甘露寺…
从《赤壁之战》看曹操奸…
从《西游记》看当时文人…
说不尽的《论语》
探源溯流说《论语》
最新热门    
 
从《论语》看孔子的心智

时间:2009-8-17 11:31:53  来源:不详
子最大的创作不是么?如果我们所读的《论语》也是“古人”的思想,那么《论语》就没有他存在的必要了。事实上孔子有着他自己的思想,不同与“古人”的思想,超过古人的思想,可是为什么他要把荣誉都归于“古人”?再来分析第六段话。周公是孔子推崇的“古人”。可是,衰老的厉害和梦见周公有什么关系?衰老为什么就梦不到周公?答案是“周公”是一个替代品,所谓“周公的思想”其实是孔子的思想,当孔子思想活跃的时候,他就会想出很多“周公的思想”,这一点如同西方的“先知”在睡梦中把潜意识思考的结果,说成“上帝的旨意”一样。孔子同样把自己思想的荣誉归于“周公”孔子赞扬的古人就是假想中的“他自己”,事实上他在用一种隐蔽的方式称赞他自己。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处处看到这种赞扬自己的方式,比如我的朋友陈某他在听说我要用我的心智学方法去分析孔子时,他对我说“为什么要给太阳找黑子了?”陈某是研究孔子的专家,他在研究孔子中获得了巨大快感与成就感,当他预感到有人要去揭示孔子的内心世界时,他本能的采取了反抗的态度。就如同一个人预感到自己的内心将要被揭示时,所采取的反抗态度一样,他把孔子和他自己想象成了一个人。
  同样,我们经常听到“我的朋友如何如何厉害;如何如何有钱,如何如何知识渊博”,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的朋友”对“我”有认同作用,通过夸耀“我的朋友”来提高自我的位置,以达到自我夸耀的目的。从心智学角度来说,人的心智中,把“我的朋友”替换了“我”,夸耀“我的朋友”就等于自夸
  孔子是一个非常自负的人,只是他的“谦虚”价值观限制了他自我夸耀,于是他的自我夸耀便以一种扭曲的形式——夸耀古人,表现出来。人人都喜欢自夸,甚至像孔子这样的人都无法抑制这种本能,那么为什么要提倡“谦虚”?“谦虚”的本质是什么?在众人面前,要表现出不如别人的样子,这种心智的动机是什么?
  人人都希望受到别人的关注,这是人类本能喜欢自我夸耀的原因,当别人受到大家的关注的时候,自我受到大家关注的机会就减少了,这是人本能都不喜欢别人自我夸耀的原因。从心智学角度来看,自我夸耀是一种私权,他可以让自我受到更多异性的青睐,从而在“性”竞争中处于优势,一但放任这种行为,无疑是鼓励 “性”竞争,而“性”竞争的表现形式在孔子生活的时代就是杀戮和战争。孔子害怕伤害和杀戮(子之所慎:齐,战,疾)(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所以孔子对引起杀戮的“性”竞争行为有着强烈的负罪感。对“性”竞争有强烈负罪感,是古代先哲普遍的一种心智,老子的道德经里,更是主张去除对可能引发“性”竞争所有元素(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孔子之所以把荣誉归于“古人”,是因为“古人”都是“死人”,“死人”是不可能对别人产生“性”竞争的,直到今天,我们的社会仍然给予那些做了某件好事而死去的人远远高于那些活着的但做了无数好事者的荣誉。 
  对我得出的这个结论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