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风水原理从《易经》演变…
20世纪《论语》散文艺术…
从简帛《五行》与《礼记…
尘埃落定话凄凉―从《青…
《西风》:“论语派”后…
从《黄鹤楼》到《甘露寺…
从《赤壁之战》看曹操奸…
从《西游记》看当时文人…
说不尽的《论语》
探源溯流说《论语》
最新热门    
 
从《论语》看孔子的心智

时间:2009-8-17 11:31:53  来源:不详
到不可思议么?我们通过《论语》中记录的一些细节来验证这个的结论,《论语》中,孔子甚至对他最为欣赏的弟子颜渊活着时候的私下的赞美都采用了迂回的方法(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孔子和子贡做的是一个私下评价颜渊的聊天,首先他询问子贡对颜渊的评价——你和颜渊那个强些?子贡做出了这样的回答——我不敢和颜回比,他了解一件事,可以推断十件事,我听到一件事只能推断出二件事。也就是子贡做出了一个绝对肯定颜渊的回答,这个时候孔子才说道——你确实赶不上他,我和你都不如他。第一,孔子绝不主动说出侵犯他人私权的话,赞扬颜渊的话首先是子贡说出的,第二,“我和你都不如他”则是孔子主动把自己和子贡放在同等位置,一方面体现孔子不侵犯他人私权的思想,一方面是对自己潜在的侵犯子贡私权产生负罪感后做出的一个补偿。而直接的赞美则大量出现在颜渊死后。(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孔子在他的弟子面前,对老子也大加赞扬过(老子当时活着),但请记住,这一点在我的《圣经伊甸园篇中的心智学思想》和上文中都提到过,老子是一个禁欲主义者,也就是他不会对别人产生“性”竞争威胁。称赞他,不会侵犯他人的私权。

  孔子是一个自我评价很高的人,但他对于引发杀戮与战争的“性”竞争有巨大的负罪感 所以他主张人应该拥有“谦虚”的品性 ,这种主张极大的维护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平衡,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谦虚”与其说是一种美德,不如说是一种艺术,一种平衡人与人之间“私权”利益的一种艺术。
  了解到孔子这种心智,我们可以对很多《论语》中存在争议的话,清晰的了解孔子的本意。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的书解释成“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优点”,“三”在这里是泛指,可以解释为“多”,暗示公众场合。“三”是私下与公众场合的一个分界点
  孔子真正的意思并不是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做他的老师,而是教育他的弟子在公众场合,不能过分张扬(因为比你高明的有很多) 
  “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里的“女子”是指女性小孩么?是指“女性”长辈么?什么样的“女子”是“亲近了就放肆,疏远了就抱怨”?这里的女子是指有“性”占有欲的女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孔子对“性”竞争有强烈的负罪感,而“女子”有挑起男性世界“性”竞争的本能。压制女权,可以达到限制男性世界“性”竞争的目的,压制女权不是古代中国所独有的,而是在人类早期社会中,全世界都普遍存在的一种思想,就是现代伊斯兰教义国家,女人出门仍然要把脸蒙住,避免给男人看见。 
   “食色性也”,重点在“色”不在食,孔子虽然有“性”的负罪感,但是他也意识到禁欲是不切实际的,这是孔子现实的一面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恶紫之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