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六爻预测分成两个阶段
从文化遗产保护的两个“…
两个罗贯中
《文心雕龙》“六观”说…
浅论《新世弘勋》的两个…
狂欢精神的两个继承者—…
文化批评与“两个东方”
全球性问题中的两个关键…
最新热门    
 
两个沈富值得关注——沈万三研究札记之一

时间:2009-8-22 11:25:36  来源:不详
在明代王行的《半轩集》中有王行为沈荣甫与沈茂卿父子两人撰写的《沈荣甫墓志铭》与《沈茂卿墓志铭》。这两文都提及沈富其人其事。
  《沈荣甫墓志铭》篇幅不长,主要写沈荣生卒、婚配、儿孙等内容,其中特别提到沈荣是“善人”,“持家政”后,“筑堂构宇”,并发扬乃父沈富“积善”精神——“承大先志”,“勖其后人”,“故得优游暮年,克享耆寿”的圆满晚年情况,高度褒赞沈荣为人。
  然而,在《沈荣甫墓志铭》中,更加引人注目的是乃父沈富的事。该墓志铭说,这位沈富曾“游于故侍讲袁文清公之门”,并得到袁文清的好评,被称赞为“敦信义”;当时另一著名文人冯子振也非常欣赏这位沈富,“来吴必主之,深加爱厚,为大书‘积善’二字,殆以表其志也”。
  上文中袁文清者,即元翰林侍讲学士袁桷(1266年-1327年),字伯长,号清容,文清是他的谥号。他奉旨修成宗、武宗、仁宗三朝大典,元英宗十分赏识他的学识,又命他撰述宋、辽、金史,泰定元年(1324年),袁桷辞官归故乡浙江鄞县,冯子振则是湖南人,文思敏捷,与书画家赵孟頫等交游,为士林名人,元大德二年(1298年),47岁时进士及第,人称“大器晚成”,先后任承事郎、集贤殿学士、待制等官职,两者都是当时社会公认的文化人。但是,他们对沈富的赞语,只是“敦信义”,只是“积善”,而不是文化艺术方面的评价,这是为什么?这其中透露出什么信息?稍加推敲,人们就可以明白,这位沈富并不是袁、冯的文化同道。为什么这样说?
  何谓“游于故侍讲袁文清公之门”?既然这位沈富不是“文化人”,就做不了幕宾,那他又凭什么与一位文化档次很高的高官交往,并获得了表扬?很显然,这位沈富是一位善于做“实事”的“经济界人士”、一位机智能干的商人,很可能曾受袁桷委托,做了一些买卖,钱生了钱,为袁桷的经济增益作出了贡献。封建文人虽往往自命清高,但金昆并不烫他们的手,往往也是喜爱的,却又不屑、不便直白,那么,该如何赞扬沈富高效又诚信的工作?于是就在道德品质上给予好评!这就是“敦信义”的潜台词!
  何谓“来吴必主之”?说白了,这是作为名士的冯子振每次来到苏州繁华之地,必定投靠沈富的文雅表达方式。住了沈富的,吃了沈富的,用了沈富的,该怎样感谢呢?于是就高调赞扬沈富为慈善家,这就是“大书‘积善’二字”的由来!
  这样分析看来,这位沈富也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人物,可以进一步研究。
  另外,《沈荣甫墓志铭》中提及沈富时,称“考富”,又称“先君子”,足见沈荣去世时,即在明洪武九年(1376年)时,这位沈富就已经不在人世了。
  从这两篇沈氏墓志铭及集中其他相关文章的字里行间,人们可知这位沈富家族五世的简略情况。今将该沈氏五世男系排列如下:
  沈富(仅见名字,未见字、号等信息);
  沈荣(荣甫),生元大德十年(1306年),卒明洪武九年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