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
商铺风水浅谈2
谈中信广场风水设计与布…
谈中信广场风水设计与布…
谈中信广场风水设计与布…
谈中信广场风水设计与布…
从精神到本能的人性的复…
浅谈曾国藩对联的古文手…
浅谈国防教育与班级管理
浅谈毛笔字课程体会
最新热门    
 
浅谈中英谚语中的宗教色彩

时间:2009-10-31 10:45:03  来源:不详
语“Marry in Lent, and you’ll live to repent(四旬斋结婚,悔恨终生)”这一说法源于四旬斋(Lent)这一宗教节日:节日期间,基督教徒素食苦行,把斋期当作赎罪的神圣日子,因此人们认为斋期会给人带来厄运。教堂是神圣的场所但里面除了桌子、长椅子外一无所有,好不凄凉,所以有了谚语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来形容穷得一贫如洗. 也有些是借用 “church”作反衬,例如 “ All?are?not?saints?that?go?to?church.”(?去做礼拜者,未必皆圣人),The nearer the church, the farther from God. (离教堂愈近,离上帝愈远)。


        3.2道教流行时,许多地方兴建宫观,祭祀鬼神延请道士举行斋醮活动,构成一项特殊的文化景观,这类社会景观常常也成为谚语取材立意的基础,如“城隍庙里的鼓,三天不打生灰土”;“龙王庙里水多,城隍庙里鬼多”;“见到天王,四朝八拜,见到小鬼,一脚踢开”;“住到城隍庙,守不到头柱香”,等等。这类谚语的构成是描述性的,从方方面面勾画出旧时代中国城乡道教信仰的风貌。同时这些谚语又是象征性的,意在借道教活动中的有关事相,指代社会生活中的形形色色,以警醒世风。? 
        3.3 人们为尊重佛教,对佛教建筑的称呼为寺庙,初一、十五拜佛颂经当然要去;新年、节日祈福祭天必定要去;战争、灾荒、婚丧、生日、病痛……常要求神拜佛肯定要去.因此寺庙的楹联也成为耳熟能详的谚语,如,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再如,寺庙建筑中的 “大雄宝殿” ,“藏经楼”, “ 宁静禅房”是佛教徒清净圣地,不可亵渎, 出现在谚语“无事不登三宝殿”比喻没有事不会登门造访,只要登门,必是有事相求. 又如,谚语“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由寺庙在民众中的尊崇地位映衬出婚姻的神圣性.
        宗教信仰对谚语的渗透这一现象具有特殊的文化学术价值,民众日常语言与其信仰的宗教各方面相融合,广为口传,便构成了这些具有独特意味和光彩的作品,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为各国文化放射出灿烂辉煌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编辑委员会 中国谚语集成[M] 中国ISBN中心 199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