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组织文化的建设与维系
文化传统的现代价值与和…
浅谈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
美国版权战略对中国文化…
发展群众文化 奏响时代…
文化全球化下维护本土话…
浅探传统道德文化对法律…
论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历…
儒家道德文化与深圳特区…
群众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新热门    
 
网络文化的人文精神回归

时间:2009-11-7 11:16:05  来源:不详
展是具有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的人类观念,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网络文化从传统文化中获得给养,阐发传统文化的理念,秉承传统文化精神,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文化危机,更好地提升国民自信心和凝聚力。
  传统文化产生于不同时间、地域、民族,由于交通、传媒等多方限制,一般只能在其产生的环境中生长繁衍,即使在同一国家的同一地区,也会有千姿百态的文化内容、种类和形式。因缺少外部动力,文化的更新、嬗变也必然产生惰性,某些民间文艺的衰落,就是很好的例证。而网络的出现,正好为全球不同形态、模式的文化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和发展空间,创造了一个有利于不同文化进行良性整合的大舞台。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化中扬弃创新,否定了传统文化的尊卑情结和循规蹈矩的行为方式,强调个性和“自我”;否定传统文化的保守、封闭性特点,张扬创新精神;否定了传统文化泛伦理政治倾向,赋予传统文化新的表现形式。
  1.2.3网络文化的传媒功能、娱乐功能、民意表达功能突出
  网络文化的生产者、提供者既有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的组织行为,也有大量社会成员的个体行为;既有专业人员和机构,也有普通人[2]。网络文化的发展,既有技术创新的推动、利益的驱动、需求的拉动,还有个人表现欲和个性张扬的助动。网上热点形成快、转移也快,话题不断变化,新奇、张扬、刺激往往导致网上文化热点及热点现象、热点人物的多变和快变。网络文化体裁多样、表现形式多样。网络文化与现实生活互动,反映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心态的重大变化,表现浮躁、失衡、焦虑、空虚、郁闷、偏激等心态,放大了社会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和错误主张,展现了许多现实社会中难以实现的理想、难以表达的观点、难以宣泄的情绪和难以彰显的个性,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网上求同和求异并行发展,个性更加鲜明,差异更加细化,群体更加丰富。
  1.2.4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自由性趋向更为突出
  网络文化融合了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特征,人类的文化交融在网络中得以实现。同时,由于信息在网上的自由流动,也使网络文化成为“不设防”的文化形态,这种网络文化的开放性日益凸显。网络信息更新与传递迅速,必将影响各种风俗时尚与社会热点不断发生变动,使得网络文化具有极大的不可控性,增强了网络文化内容的动态性。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大网络文化主体的自由性,作为网络文化主体的网民,可以以虚拟身份在任何一台电脑上创作发布自己的文化成果。
  1.2.5网络文化具有双重性
  作为人类文化史上的文化现象和文化类型,从来没有哪一种文化像网络文化那样,对现实文化既具有突出的积极作用,又有着明显的消极效应。网络文化的喷薄而出,依赖于当代信息传输技术的重大突破。信息传输技术发展的无限性,促使网络文化越来越强势,促使网络文化参与者的队伍规模更加惊人。在网络社会,只要具有一定的信息表达能力,拥有一台连入互联网的电脑或手机,人人都能成为知识的生产者、传播者和获取者[3]。全球化为网络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推进了全球文化的转型与跃升。
  网络文化极大地改变了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崭新的网络舆论场。同传统的传媒相比,网络舆论场实际上已具备了与之相抗衡的实力,在某个时段、某些场合甚至还有压倒性优势,一个主观故意的群发性短信,完全可以挑起小小的是非波澜。网络文化的“无政府”以及“自由化”倾向,也给全球文化尤其是民族文化带来伤害,因而也给全球文化带来了更为复杂的问题和现象。
  
  2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