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中国当代名家书画邀请展…
当代大学生代表招聘会上…
预防当代大学生犯罪工作…
当代中国60年杂文光谱:…
从气到韵看唐宋审美精神…
中外专家齐聚苏州 探讨…
顾彬话语方式与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艺术注定烟消云…
“叶问热”能热多久?难…
“当代大剧痴”马少波永…
最新热门    
 
当代审美文化的世俗化与物化倾向

时间:2010-1-7 11:21:09  来源:不详
合善(功利)来研究美的倾向,中国传统审美多强调对物质世界的超越,追求善的精神价值,而当代审美文化中则越来越多的表现出物化倾向。
  由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本身处在一种不断趋近于以经济为中心的结构调整过程之中,整个社会的文化价值开始充分体现为物质利益的主导性,物质的积累与丰富已经成为审美的现实前提,在生活审美化过程中直接引入了物质功利主义,物欲的充分实现成了日常生活在审美方向上不断自我拓展的内在因素,而生活的审美情调则包装了人的具体物欲动机。
  日常生活开始变得非常实际,就是人们为满足自己的日常需要而进行的活动过程。在这种取消了精神的理想性和崇高性的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兴趣在于对自身生活物化的感性表达和表达的快乐。就连从西方引进的弘扬人际关怀的“亲密无间”拥抱活动也被新潮人士狠狠“物化”了一把,几位成都妹妹在这一活动日公然在街上打出了“亲密无间,十元一抱”的招牌。“物”已然成为审美活动的必要保证与终极目的。
  对于当今的中国大众、尤其是城市居民来说,物质富裕如今已不是不可实现的目标;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满足,似乎越来越取决于其物质占有的丰富程度。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在物质富裕的同时,要求获得一种令人满意的生活享受,也不是什么奢侈的或不道德的事情了。因此,我们总能看到一种大众物欲冲动和满足的感性形式。三年前,重庆卫视一栏目播出了一女性的电视征婚,其先决条件是应征男士必须有500万。理由是500万才能体现出应征者的能力与智力。这应该是审美物化的一个极致了。
  再看关于审美标准的物化。我们可以从“身体美学”的角度来观照,“不及物”性是东西方传统美学最重要的特性。对人自身的审美考察,这种“不及物”的美学原则往往以伦理判断代替审美判断,肯定心灵美淡化人体美。如我国谚语“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花美在外面,人美在里面”;西方“人体美如果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等。而在当代审美文化中人体美越来越受人重视了,化妆、丰胸、整容一系列新手法层出不穷,当红明星中的帅哥靓女整容早已不是秘密。 在古人眼里,美人“荣曜秋菊,华茂春松”,“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出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曹植《洛神赋》)。而我们呢?除了喊声“美女!”还能想到什么?我们重视外在美并无过错,但这样的物化处理真能达到真美吗?可以想到,在时代性审美风尚的引领下,如果满大街都飘浮着刘德华或金喜善式的标准美男或美女的面孔,这种千人一面的状况无疑会使人产生审美疲劳和厌倦。
  所以,对于当代审美文化的新的倾向我们有必要予以正视,既要看到这是审美多元化的必然结果,又应该注意到多元化并不是一窝蜂、一刀切。诸多学者文人都提到我国国民的审美趣味每况愈下,实际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审美过多的表现出了“世俗化”与“物化”倾向。
  
  参考文献:
  [1]北大哲学系编.西方文学家论美和美感[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0.
  [2]北大哲学系编.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刘小枫.经典美学文选:现代性中的审美精神[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4]周宪.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杨辛,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