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浅论汉川善书的传播
最新热门    
 
汉川善书与汉川节令和民俗的联系及其意义

时间:2010-3-24 11:34:21  来源:不详
正常死亡的丧葬仪礼作为人生历程中最后一道“通过程序”是非常隆重的。如果说诞生礼是接纳一个人进入社会,丧葬礼则表示一个人最终脱离社会,它标志着人生旅程的终结。但在中国民俗观念中,死亡并不等于亡者与生者关系的终结,二者之间还存在着依托宗族血缘关系的精神联系。传统社会中的人从出生到死亡都与家族脱不开关系,生是家族的人,死也是家族中鬼,安葬于家族墓地,享受后世祭享,个体消失了,家族精神长存。因此围绕着对亡者身后丧葬的处理,如同迎接出生的婴儿一样,虽然仪礼的中心人物并不能积极地参加为他举行的仪礼活动,但人们按照“事死如事生”的伦理原则举行一整套仪式程序为死者送行,为死者请善书是其中重要一项。
相对于庆祝小孩出生的“善始”善书,喜丧的善书称之为“善终”,目的是为死者一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和“善始”善书一样,“善终”善书也要讲三年,每年连讲三天,早晚各一场,其间视一些特殊情况还要增加天数场次。这里 “三年”的讲究饱含着孝道与亲情,用意类似古时父母去世后的“三年居丧”。汉川民间传统观念认为:小孩子出生后三年不离父母怀抱,时刻都要父母呵护、照料,因此,父母亡故后,子女应该还报三年,以尽孝道,善书被认为是最好的尽孝形式之一。
第一年“善终”善书开书时间是在死者去世后第三天,因为这天后人要为死者举行“接三”礼,该礼就在讲书的过程中进行。旧时的汉川民间传说认为,人死了三天,他的灵魂要正式到阴曹地府去了,或者他的灵魂要被神、佛或神、佛的使者金童玉女迎接去了。人们都希望亲人死去以后升天,但这又必须是生前有些功德的,否则不能如愿。但汉川民俗又认为在死者去世三天灵魂离去的时候,由子女为死者延请善书说书礼忏,可以起到为死者赎罪积德的作用,能使死者的灵魂顺利进入天堂,所以就有了“接三”的习俗。对于亡人的儿女来说,则是送亲人进入天堂,所以这一程序又叫“送三”或“迎三”。
要送死者上天堂去,必然要有车马。这种车马是善书先生们在接到死者子女邀请讲“善终”善书帖子的当天就开始亲自着手制作的,用纸和篾条扎制。 “送三”的时间一般在黄昏时分,夜间善书开场以前。“送三”时,主讲先生要率众先生齐诵《桃园明圣经》,还有乡间吹鼓手吹唢呐、鸣锣,然后由死者的子女鸣炮后将车马送出门,在死者居所西边某一特定地点烧掉。
有的家庭还要在死者去世当年的“善终”善书讲毕后,再请三天 “迎七”善书。“迎七”就是自死者去世那天算起,每逢七天就是一“七”。这天,死者子女必须到死者坟前去祭奠,七七四十九天后就是“满七”了。汉川民俗认为若这天恰逢农历初七、十七、二十七,就是“犯七”。犯七,死者就有罪,一些孝顺的子女往往会从这天开始请三天善书,名曰:“做七”,为死去的亲人销罪化灾。村里许多乡亲都会来烧纸烧香、燃放鞭炮,为死者祝福祈祷。
第二、三年 “善终”善书开书时间均为死者忌日。第二年“善终”善书中的重要礼仪是“反哭”礼,即死者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里孙外孙要在讲书的三天中,在每天早晚书讲毕后,上讲书台对死者灵位叩拜哭悼。以表示对亡人的哀悼、思念之情。第三年“善终”善书中除了“反哭”礼外,死者的子女孙辈还要为死者行“虞礼”、“卒哭”等仪注。“虞礼”是安魂礼,即后辈们要在讲书三天中的每天早上开讲前,到坟前祭奠,三天进行三次。三次“虞礼”之后,最后一场书讲完的当天晚上,后辈上讲书台向死者行“卒哭”礼,又叫“永别鞠躬礼”。即向灵位供献茶、酒、饭、面条、果品、豆腐、肉食等。举哀后,阖家与善书先生们分享供品,以示死者向后人、先生赐福赐酒;后人、先生合孝受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