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浅析柳宗元《永州八妃》…
浅析从阐扬幽韵到独抒性…
浅析传统艺术与现代产品…
赵季平:文艺追求不朽
文艺精品为谁而生?读者…
文联作协“倡导深入生活…
纪念诗人艾青诞辰100周…
浅析《红楼梦》玉石崇拜…
浅析“琵琶”于《琵琶行…
从剪纸艺术浅析民俗文化
最新热门    
 
浅析文艺理论建设中的消费与审美日常化

时间:2010-7-8 11:00:07  来源:不详
ns,他们以崇仰的心态消费偶像的碟片、代言的广告产品及与之有关的各种消费品。而有时消费特定艺术,则表达着明确的政治态度。

    如果说,消费作为中介推动了艺术/审美在日常生活中深入人心,那随着审美日常化的深入发展,“美学事实”成为“本质所在”则意味着艺术/、打美已超越了消费的逻辑,成为当代社会新的替代性逻辑。消费者以购买的方式,或有偿观赏的方式消费艺术或美,审美价值在消费中以货币化方式显现。而消费则是消费者获得审美体验、精神享受的审美活动的一部分。由之,日常生活得以与艺术美相融合。消费内在复杂性带来了社会生活方式的革新,但也带来了社会各层面价值观的断裂、冲突和震荡。在此,审美则以艺术在大众的分享,起到凝聚的作用,并在多维的前提推动和谐生活的建构。
    当然,审美的商业化、消费化离不开电子媒介等的迅速发展。多媒介时代的传播不仪扩大了艺术的影响力,而且促进了艺术交往行为的深入及艺术生产的发展。媒介主宰生产,流通主宰生产,并直接关联于消费的广度、消费的价格、消费的时间长度等,这一变化使_「业、后土业时代对批量生产的膜拜,被替换为膜拜艺术产品的媒介传播。互联网的发展、电子业的进步,出现了电子媒介、网络媒介、电视媒介、电影媒介等,艺术己不再是限制于单媒介的传播。
  不同地域、不同价值观念的人群可以在同一时间分享同样的艺术品,使审美的商业价值最大化,而下载、修改文本等活动,则为公众提供了最人的参与可能,最大限度地延伸了公众的信息触角,使传统的静态欣赏转向动态的欣赏、评论、购买等多维活动。在播散的网络空间及节点繁多的消费系统中,艺术与政治、社会伦理等的关系也在变化,它们相互渗透、影响。比如政治领域中的制度审关、社会学领域的伦理美学等,都显示着媒介对多学科交义的推动作用。在此过程中,艺术不仅如一些论者所描述的改变着白身的存在状态,比如网络文本、电子文本、多媒体文木等,而延伸出介入社会的深度模式一一艺术与媒介结合向经济领域、文化领域、政治领域的延伸。其影响力也由此增强—人们因随时随地接触媒介,接触艺术,得到不同的启小,获得了不同的体验,调整着自己的人生轨迹与生活哲学,生活由此受到了影响。
    不仅如此,社会的消费平台及商品交换逻辑使“今天的审美化情况确实截然相反,传统的艺术态度被引进现实,日常生活被塞满了艺术品格。”消费时代的审美日常化消饵了艺术和生活的距离,在“把生活转换成艺术”的同时也“把艺术转换成生活”。艺术与日常生活界限的坍塌,让人想到杜尚在1927年的艺术品《喷泉》。他将便壶直接作为艺术品,是以象征的方式冲破了艺术与生活界限分明的传统认知。而艺术的商品化则在事实上改变了艺术品的身份。从商业角度看,艺术品与日常生活品都是商品,以获取利润为目标。对此,费瑟斯通的解释是,艺术的商品身份将高雅艺术的特殊保护地位取消了。这是社会过程,而不是思想过程,它通过对艺术商品价值中心地位的强调,打破了超功利的古典界定。通过立足商业利润的_「业化生产,打破了艺术所谓的内在逻辑,而通过日常生活的艺术性发掘和审美的日常功能的强调,贯通了两个本属于一体的领域,真正实现了杜尚的意图。如果说杜尚的本意是嘲讽美学的阐释,那当下在消费为中心的大众审美运动中,美、生活、大众都是被赞叹的对象,都物尽其用地延仲到了传统中视为不能的空间和领域,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