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关于诗歌建设与理想——…
曾仕强解析论语生活智慧…
论中国传统吉祥观念在现…
试析从吉祥图案看中国传…
中国最南端古城发现50米…
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
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201…
赵承胤书画暨中国陶瓷艺…
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揭…
那些故意被遗忘的中国文…
最新热门    
 
关于中国文化产业走出镜像时期的思考

时间:2010-10-10 11:23:05  来源:不详
文化工业的提出是针对‘“大众文化”的欺骗性提出的:“选择文化工业这种表述而舍弃大众文化,主要原因在于为了消除一种误会,即防止望文生义,认为大众文化的主要特点是从人民大众出发,为人民服务”。fal(P0”实际上是对大众文化的本质做概念上的陈述,大众文化的本质就是商品化、技术化、齐一化,这一切都具备工业生产的特点,同时又都是工业生产的结果。
    同时,“大众文化”的产生,是相对于“精英文化”的。这种二元对立思维也影响着阿多诺。他虽然避免将“大众”和“人民”误读成文化的创造者、文化的主人,但他也无法不站在精英的立场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对大众文化的神话给予爆破式的轰击。
    文化产业的提出应当是对传统工业、传统产业的区分。福特主义影响下的经济模式在后现代社会,后工业社会中举步维艰,而新的经济增长必须剑走偏锋:文化产业作为智力型、清洁型、增殖型的产业,将人类发展转向自身资源的开发,由于人类精神文化需求的无限弹性以及人类精神文化资源开发的无限弹性,因此文化产业没有传统产业的扩展边界,这使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变为可能,以往的经济效益产生于物物交换的剩余价值,而文化产业使这种经济效益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的精神商品的剩余价值。后工业时代的要求,使文化产业长足发展,而且成为经济发展的领跑者。
    “文化产业”更为时髦和朝阳。它不但成为商人们自觉自愿搭乘的产业舰队,而且受到国家政权的权威支持。“大众文化”在传统文化、民间文化、精英文化的眼里,鄙狠而且乱伦,成为攻击的对象,甚至在后现代时期,那些期冀大众文化与其他文化和解,消饵鸿沟的甜梦未醒、遭到质疑时,“文化产业”却新贵登场,甚至艳压群芳。这两种不同的际遇是阿多诺始料不及的。
      二、中国文化产业的镜像期
    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其道正长,光明大开。从文化主导意识到商业竞争意识来看都抛弃了以往拒绝文化形成产业的陈腐观念,这是一个对综合国力重新凝结的振作姿态,同时也是参与世界文化竞争、交往、对话和贸易的核心前提。
    在我们跟踪世界文化产业的转型足迹和线索同时,我们的文化产业意识也发生了相当严肃的变化。
    中国对大众文化的认识并不充分,这种不充分虽不能以时间长短作为指标,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大众文化在中国特殊的文化场域中没有进行充分的发展,甚至可以说对大众文化创作和流通、消费这个大循环系统的细部没有认真落实。因而,大众文化进人中国之后二十年或更久,这段时期可以被称之为文化工业的镜像期。
    “镜像期”是拉康提出的概念。他认为‘“镜像阶段”指的是前语言期。他同时认为“自我”在意识确立之前并不存在,所谓意识的确立就是指人有了自我的概念。拉康通过婴儿在镜前的自我欣赏来说明婴儿在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交际而获得更为清晰的自我概念之前,在语言为他提供“我”这个词之前,怎样开始产生最初的自我概念的。I51(P.731
    这一情况也象征着当下中国文化产业的现实状况。中国文化产业的自我意识在近二十年的摸索和塑形中尚未有明晰的轮廓,但并不能说中国文化产业处于冥顽未化的状态。恰恰相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