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浅谈“篇不谋而合,辞不…
浅谈苏轼黄州时期的文学…
浅谈吴中文化与徐祯卿文…
浅谈西方文学创作的平民…
浅谈中西古典文论中关于…
浅谈中国传统造型元素的…
浅谈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在…
浅谈中国烟草广告的传统…
浅谈孔融文学创作的因袭…
浅谈苏轼被贬时期的功绩
最新热门    
 
浅谈辨征分析法在文化研究中的运用

时间:2010-11-17 11:38:11  来源:不详
需要我们去挖掘和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也是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论。我们必须用唯物辩证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如果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指导,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就有可能走弯路,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结论。
    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辩证分析的基本方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客观地、历史地、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曾经出过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对他们应当采取辩证分析和历史分析的科学态度。以生产力标准为核心,坚持以生产力标准、民族利益标准、人民利益标准相统一,对他们作出客观的、历史地、全面的分析和评价。邓小平强调指出:“评价人物和历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也才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对中国古代思想家尤其要采取辩证分析的态度。在中国古代社会,有许多唯心主义思想家也阐发过一些真理性的观点,而不少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也提出过一些谬误性的看法。比如,孔子的思想从总体上看是唯心主义的,但他也曾提出过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孔子“畏天命”,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是唯心论;但他又“敬鬼神而选之”,对鬼神持怀疑态度,这是值得肯定的。在认识论和教育论方面,孔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值得肯定的。毛泽东说:“观念论哲学有一个长处,就是强调主观能动性,孔子正是这样,所以能引起人的注意和拥护。明末清初的哲学大师王船山对中国传统哲学作了总结,把中国古代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思想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但他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仍然具有直观性、猜测性的弱点。
    其次,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要采取辩证分析即“扬弃”的态度,把“去其糟粕”与“取其精华”有机结合起来。毛泽东指出:“中国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任何民族文化的优点和缺点总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地加以辩证分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分析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全盘肯定倾向,不加分析批判、全盘照搬照抄,把中国古代的文化机械地移植到现代社会中来,搞复古主义;二是全盘否定的倾向,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搞民族虚无主义。
    再次,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要把批判继承与创新超越结合起来。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必须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完全抛弃民族优良传统,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就会失去民族根基。江泽民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遗传下来的优良传统,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创新超越是批判继承的目的。我们批判继承中国文化传统,目的是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民族精神,使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为此,必须创新超越,使民族文化与时俱进,永葆生机和活力。可见,创新超越是以批判继承为前提的;而批判继承是以创新超越为目的的。既要反对只讲继承,不讲创新的保守僵化,又要反对只讲创新,不讲继承的标新立异。
    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