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关于出走与回归:西方马…
关于和谐与冲突:后殖民…
关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定义…
关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定义…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民俗的…
关于王士祯“神韵说中文…
关于中国画教学中文化传…
关于中国传统服饰对现代…
关于中国传统父子关系中…
关于中国传统华夷之辨研…
最新热门    
 
关于《桃之夭夭》的文化批判探析

时间:2010-11-28 12:03:37  来源:不详
不规矩”是正当的,所以她对“不规矩”的结晶郁晓秋满怀嫌恶,并且成为伤害郁晓秋的人中很关键的一个。她以她的乖戾、洞察世情、干练老辣来既与世俗妥协也与世俗奋斗。她不像郁晓秋那样好欺负,但也不再有郁晓秋的动人的人性光辉。郁晓秋不同,她一直处在逆境中,但她“惯会择善,天性趋向和暖的成分,填充心里的小世界。”“她有着生活的诚意,努力要做得好。”在她貌似逆来顺受的行止中,是她对真率善良的坚守,在应付褊狭的世俗偏见时,她是那么的笨拙,然而又是多么可贵的笨拙啊!面对恋人的疏远离弃,她没有去找他,当他说着分手的借口时,郁晓秋只做了几次反问,她也哭了,但她并没有以“我都和你那样了”来要挟。也许,她已经达到了这样的认识高度:做爱并不是女人对男人的奉献,身体也不是讨价还价的砝码。郁晓秋的坚韧不止是表现于她在逆境中活着,没有堕落,更表现于她始终保持真、善的品质。不管别人怎么待她,她只以真善之心待之,在她沉静的外表下,有的是热烈的爱心。姐姐去世后,她勤勉地去姐姐的婆婆家带姐姐留下的婴儿,不为别的,只为爱,“当她接近婴儿时,婴儿竟像遇到熟人似地,朝她怀里一顶。郁晓秋心头一热,看着怀里的肉团,眉眼已可见出几道线,分明也是个人,有知觉的,不由搂了搂。”一个屡屡遭受世态炎凉的人,对他人,对生命,始终有“心头一热”的感觉,这至少是一个心性健康的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郁晓秋就是闪烁着灼灼生命力的一树纯真的桃花,她的美德,让她赢得了原来的姐夫现在的丈夫的爱。作者对自己笔下的这个人物充满了赞美之情:“从小到大,郁晓秋始终在受挫中生活,别人或许以为她能忍,其实不止是。她经得起,是因为她自尊。简直很难想象,在这样粗暴的对待中,还能存有多少自尊?可郁晓秋就有。这也是她的强悍处,这强悍同是被粗暴的生活磨砺出来的。因这粗暴里面,是有着充沛旺盛的元气。”“她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农妇,在自然的,室外的体力劳作和粗鲁的爱中长成,生活的,在她身上,再也找不着‘猫眼’‘工场问西施’的样子,那都是一种特别活跃的生命力跃出体外,形成鲜明的特质。而如今,这种特质又潜进体内再深刻的部位。就像花,尽力绽开后,花瓣落下,结成果子。外部平息了灿烂的景象,流于寻常,内部则在充满,充满,再以一种另外的,肉眼不可见的形式,向外散布,惠及她的周围。”
  作品确实在讴歌,讴歌平凡女性坚韧的生命力、美好的心地;但也在批判、在警醒,不是批判某个人,郁晓秋的生活里其实没有恶人坏人,就如对她动辄打骂的母亲,心底里还是爱她的,比如郁晓秋下乡时,万般冷漠的母亲给她三十块钱,厉声道:平常无事不要回家,除非是,安徽发大水,闹饥荒,万事丢下,拔腿就跑。后来,也是这个冷漠的母亲最早把她“捞”回上海。她没有温情脉脉,但关键处,世事洞明,毫不含糊。作品批判的是旧文化旧思想留在人们心里的偏见和陋习。郁晓秋的遭遇让我们警醒:我是不是伤害她的人中的一个?我的身上有没有这些无理的偏见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