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试析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
试析陈寅恪——孤独的中…
试析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试析鉴赏董源《潇湘图》…
试析21世纪的中国文化建…
试析韩剧的民俗传播策略…
试析传承与变异:从《吃…
试析从中西比较的角度谈…
试析对中国企业推行项目…
试析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
最新热门    
 
试析呼唤民族自信—近现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基本动力

时间:2011-01-15 15:25:31  来源:不详
我们民族新的信心之所在。中华民族只有死心塌地的拥抱西方文化,才能获得生机和希望,才能再造民族新的自信。需要指出,文化激进主义者的这套激进的重建方案,虽然于价值逻辑上与文化保守主义的主张相互矛盾,但是不能否认这些学者重建民族自信的爱国热情和良苦用心。正如胡适本人所说的,他之所以不遗余力地指责传统,主张“断根再造”,其目的“不是要人消极,是要人反省;不是要人灰心,而是要起信心”。
    民族自信的重建,核心工作是构筑国家主导价值观念文化,设置民族新的信仰支柱,以重建民族的价值与意义世界。在此,无论是文化保守主义,抑或文化激进主义,由于其在理论上存在种种内在的困厄和局限,都难堪此任。近现代以来的历史证明,真正能完成这一民族精神文化重建使命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所构建的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毛泽东说得明白:“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人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现象应当完结了”。
    应当看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亦非常关注和重视着民族精神的文化建设,在文化上呼唤和重建民族自信,也是我党领导和开展的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主题。早在“五四”时期,李大钊就告诫国人:在此国家民族内忧外患之际,切“勿灭心,勿缺气”。而要蕴蓄和磨练“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志气”。而值日寇人侵,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毛泽东更是强烈呼吁国人要树立和增强民族自信心,相信“我们的民族有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当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针对各种奴化宣传,都普遍对民众开展了“灌输以民族的爱国思想,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的“思想战”。在对民众展开教育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对此前曾一度流行的轻视自己民族历史遗产,动辄“言必称希腊”的洋八股之风,进行了批评和清算,将其纳入了当时党的整风运动的对象之中。
    新中国成立以后,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为重建民族自信,在文化建设上也投人了大量的精力。建国初期,即以抗美援朝为契机,领导人民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爱国主义运动。当时这场运动的宗旨之一,就是要“特别着力于肃清帝国主义长期在中国人民中传人的一切有害影响和半殖民地奴化的买办思想”,以破除国人中间的“亲美、恐美、崇美”心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宣传革命乐观主义,培养和增强国人民族自信精神,也依然始终是贯穿历次文化建设和运动的一条精神主线。虽然期间存在着一些诸如自我提升、自我赞美以及丑化、否定西方世界等不健康的文化余绪,但不能否认这一时期我国的文化建设,对于在国人中间树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压倒一切敌人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民族自信自强信念以及确立对社会主义这一新的民族价值理想的认同与信心方面所作的巨大贡献。
    进人改革开放以后,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建民族自信,特别是如何应对十年浩劫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严重受挫以及全球化引发的激烈的民族竞争给我们民族带来的信心挑战,恢复和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更是成为了当时文化建设和理论创新的一个不容回避的紧迫课题。创建于这一时期的邓小平理论,对此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可以说,重建当代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是邓小平思考和指导改革开放事业的一个焦点,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